報告:我國國民金融素養水平地區性差異較大
中新網北京7月20日電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國家金融與(yu) 發展實驗室日前發布的《國民金融素養(yang) 白皮書(shu) (2022-2023)》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國民金融素養(yang) 表現出較大的地區性差異,且與(yu) 國民的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年收入水平等特征密切相關(guan) 。
白皮書(shu) 指出,就投資工具的了解程度和參與(yu) 度而言,東(dong) 部地區比西部地區金融素養(yang) 高;國民的理財偏好,以高儲(chu) 蓄率為(wei) 主;90後青年人對金融市場投資工具的了解程度最高,25-35歲年齡段人群金融素養(yang) 水平在各年齡階層處於(yu) 較高水平。
“女性更喜歡理財:女性受訪者金融參與(yu) 度為(wei) 54.86%,高於(yu) 男性受訪者51.51%的參與(yu) 度;女性比男性的風險容忍度更高:女性中有50.61%參與(yu) 過股票和基金投資,略高於(yu) 男性受訪者的48.52%。”白皮書(shu) 顯示,男性比女性更愛存錢,但是男性理財更容易盈利。
白皮書(shu) 指出,金融素養(yang) 對投融資行為(wei) 有重要影響,金融素養(yang) 不足可能導致居民出現非理性消費、過度融資借貸、無法識別金融詐騙、資產(chan) 分散不足、保險資產(chan) 配置偏低無法應對重大風險等風險。金融素養(yang) 較高的家庭能夠更好地對突如其來的金融衝(chong) 擊做出反應。
“總體(ti) 看,目前,我國已基本建成較為(wei) 完整的金融文化體(ti) 係,但金融係統和金融文化建設還存在著與(yu) 實體(ti) 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地方,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和金融生態環境有待進一步提升,社會(hui) 大眾(zhong) 對金融知識與(yu) 本質認識尚存在偏差。國民金融教育和金融素養(yang) 提升在體(ti) 係建設、工具創新和觀念轉變方麵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提升。”
因此,白皮書(shu) 建議金融宣傳(chuan) 采用地區差異化措施:重點關(guan) 注西部省份和中部省份的宣傳(chuan) 度與(yu) 普及性;針對不同群體(ti) 實施差異化政策;對金融素養(yang) 高的人群,實施激勵政策;政府部門應重視家庭金融素養(yang) 與(yu) 金融市場參與(yu) 度的提高;金融機構應加強金融知識宣傳(chuan) ;家庭部門應提高金融信息關(guan) 注度。
據了解,相比前兩(liang) 部白皮書(shu) ,此次白皮書(shu) 的涉及範圍更廣;支持機構和單位更多——既有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全球數字金融中心(杭州)等機構,也有京東(dong) 科技、度小滿等企業(ye) ,還有連續3年支持白皮書(shu) 修訂工作的量子之歌;內(nei) 容更為(wei) 豐(feng) 富——社會(hui) 科學院金融與(yu) 發展實驗室做了大量的數據調研、分析等工作,調研數據涉及31個(ge) 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