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警惕AI換臉擬聲技術詐騙

發布時間:2023-07-21 09:35:00來源: 新京報

  前不久,“AI孫燕姿”“AI王菲”們(men) 爆火出圈,成為(wei) 短視頻平台新一輪的流量密碼。與(yu) 此同時,能以假亂(luan) 真、掩人耳目的AI技術也在頻頻觸及法律紅線。近日,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法院調研發現,平台流量背後有人正在利用AI換臉擬聲實施不法行為(wei) ,如偽(wei) 造不雅視頻、換臉詐騙等。

  AI違法行為(wei) 防不勝防,民事方麵易引發肖像權等侵權行為(wei) ,刑事方麵易引發詐騙罪、侵犯公民個(ge) 人信息罪等犯罪行為(wei) 。據此,通州法院法官通過兩(liang) 起典型案例揭示AI技術亂(luan) 象背後的法律問題,以能動司法擊敗“AI魔法”,提醒公眾(zhong) 提高維權和反詐意識。 

  案例1

  利用AI技術使用他人形象視頻

  涉事公司構成肖像侵權被判賠

  陳某在某網絡平台注冊(ce) 賬號,發表諸多唯美造型視頻,有粉絲(si) 上萬(wan) 人。某公司利用AI技術運營某款APP,該APP向用戶提供拍攝視頻時的提詞功能以及提供麵部替換的視頻模板。某公司未經陳某許可在該APP中使用陳某發布在其賬號中的多個(ge) 唯美視頻作為(wei) 視頻模板,供軟件用戶進行麵部替換。陳某發現後提起訴訟,某公司刪除相關(guan) 視頻。

  法院經審理認為(wei) ,某公司運營的該款APP具有明顯的商業(ye) 屬性,其未經陳某許可使用陳某個(ge) 人形象視頻進行運營,並非法律規定的合理使用,對陳某構成肖像侵權,應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判令被告某公司在該APP首頁置頂處刊登道歉聲明向原告陳某賠禮道歉,並賠償(chang) 陳某1000元。

  法院調研發現,AI換臉擬聲技術用於(yu) 商業(ye) 盈利時極易引發肖像權、姓名權等人格權糾紛,一些營銷短視頻、音頻的商家經常在未經當事人許可和同意的情況下進行換臉、換聲操作,以此獲利。這種行為(wei) 屬於(yu) 侵權行為(wei) 。

  法官介紹,人格權是民事主體(ti) 享有的生命權、身體(ti) 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權利。自然人享有肖像權,有權依法製作、使用、公開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肖像是通過影像、雕塑、繪畫等方式,在一定載體(ti) 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識別的外部形象。任何組織或者個(ge) 人不得以醜(chou) 化、汙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wei) 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未經肖像權人同意,肖像作品權利人不得以發表、複製、發行、出租、展覽等方式使用或者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

  法官提示

  如遭遇被換臉、換聲的民事侵權行為(wei) ,要有主動維權意識,要關(guan) 注侵權方相關(guan) 作品發布時間、數量、範圍,主動搜集網站/APP截圖、音頻、視頻等作為(wei) 證據,向侵權方提出嚴(yan) 正交涉,積極運用法律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如在本案中,法院經審理查明某公司的行為(wei) 構成肖像侵權,不僅(jin) 判令某公司公開賠禮道歉,並且要求某公司賠償(chang) 損失。擊敗“AI魔法”,交出公正答卷,人民法院隨時嚴(yan) 陣以待。

  案例2

  用AI智能軟件詐騙近百萬(wan) 四被告人獲刑

  2022年2月,被告人郭某在A省某區成立未經審批登記的“公司”,並雇用被告人黃某、江某、田某等人通過某AI智能軟件篩選有意向炒股的股民“資源”(被害人),用於(yu) 出售給下遊公司獲利。郭某負責將其員工篩選、添加好的股民微信提供給其他同夥(huo) 的“公司”進行電信網絡詐騙活動;其他同夥(huo) 負責用微信小號進行角色扮演,對所謂的炒股資深專(zhuan) 家“王某”進行吹捧以取得被害人信任,誘導添加了微信的被害人在虛假投資平台上投資,以此騙取被害人的投資款。至2022年7月,郭某等人共騙取投資款人民幣近百萬(wan) 元。法院經審理認為(wei) ,被告人郭某構成詐騙罪、侵犯公民個(ge) 人信息罪;黃某、江某、田某等人構成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罪。

  法官指出,AI犯罪手段越發高明,犯罪分子通常會(hui) 通過AI技術進行聲音合成和換臉,並用AI程序篩選受害人,再用盜號或角色扮演等方式騙取信任,甚至生產(chan) 出定製化的犯罪腳本,進一步實施不法行為(wei) ,受害人往往難以在第一時間分辨出真偽(wei) ,落入違法者圈套。這種違法犯罪形式往往構成多種罪名,最終被數罪並罰。

  法官表示,違反國家有關(guan) 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ge) 人信息,情節嚴(yan) 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yan) 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製,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yan) 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yan) 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chan) 。

  法官提示

  警惕此類AI犯罪行為(wei) ,如遇“微信好友通過視頻借款”情形,切記多渠道核實“好友”身份,勿輕易轉賬,如您已經轉賬,及時報警或撥打反詐中心電話96110;如遇“低風險高回報的投資理財”情形,莫存在僥(jiao) 幸和投機心理,為(wei) 了所謂高回報的收益,輕易將錢款轉賬至不明來路的“投資平台”。理財要通過正當合法手段進行;如遇“×××邀請您進入群聊/視頻會(hui) 議/直播間”情形,不要輕易加入全是陌生人的微信群聊、視頻會(hui) 議,容易陷入犯罪分子提前製作好的角色扮演和犯罪劇本之中,成為(wei) 待宰羔羊。

  新京報記者 薄其雨(來源:新京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