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能源憲章條約難續歐洲“情緣”

發布時間:2023-07-24 15:39:00來源: 經濟日報

  今年2月份,歐盟委員會(hui) 曾內(nei) 部建議各成員國協調一致地退出《能源憲章條約》(以下簡稱《條約》)。並認為(wei) 歐盟及歐洲原子能共同體(ti) 退出《條約》“是不可避免的”。近日有媒體(ti) 報道稱,歐盟委員會(hui) 認定,《條約》阻礙了歐洲綠色能源轉型進程,即將宣布全麵退出《條約》。實際上,《條約》原本的訂立宗旨是用來保護歐盟國家能源公司的投資利益,如今卻成為(wei) 歐盟機構眼中的“絆腳石”,其中的原因與(yu) 變化耐人尋味。

  上世紀90年代初,冷戰結束後的俄羅斯及獨聯體(ti) 國家亟需吸引外部資本進駐,一批歐洲企業(ye) 也覬覦著曾經因政治對立難以到達的“新市場”。鑒於(yu) 歐洲日益增長的化石能源需求與(yu) 俄羅斯等國豐(feng) 富的資源蘊藏具備高度互補性,一項旨在便利歐洲能源公司對外投資,且能保護相關(guan) 企業(ye) 投資利益的國際條約應運而生。1998年4月份,在當時的歐共體(ti) 及法國、德國、俄羅斯等國共同推動下,《條約》正式生效。作為(wei) 一項有法律約束力的多邊協定,《條約》涵蓋投資促進與(yu) 保護、貿易、爭(zheng) 端解決(jue) 、能源運輸等多個(ge) 方麵。由於(yu) 《條約》允許並保護能源企業(ye) 單方麵起訴締約國政府,且實際仲裁結果往往有利於(yu) 企業(ye) 方,此後又陸續吸引了多國加入。

  在過去的20多年中,歐洲能源企業(ye) 曾多次借助《條約》保護自身在締約國市場,尤其是俄羅斯境內(nei) 的商業(ye) 權益。從(cong) 某種意義(yi) 上講,歐洲能源企業(ye) 屬實是《條約》的主要受益群體(ti) 之一,歐俄能源貿易也逐漸快速擴張,成為(wei) 捆綁雙方利益與(yu) 外交關(guan) 係的關(guan) 鍵紐帶。

  2022年年初爆發的烏(wu) 克蘭(lan) 危機成為(wei) 歐盟決(jue) 定退出《條約》的“導火索”。歐俄除互相施加多輪製裁外,雙邊關(guan) 係及政治互信降至冰點。在劍拔弩張的政治氛圍下,很難想象俄羅斯還能繼續遵循《條約》的內(nei) 容規定,繼續對歐洲能源資本實施“優(you) 待”。此外,歐盟在烏(wu) 克蘭(lan) 危機爆發後,自身危機感加重,故加速推進“能源進口依賴多元化”戰略,大幅降低了自俄進口化石能源、開展對俄能源領域投資的比例,忍痛降低了對俄能源依賴度,致使《條約》訂立的初衷已被架空。

  不過,即使烏(wu) 克蘭(lan) 危機未曾爆發,《條約》亦恐難續“歐洲緣分”。在搶灘未來全球綠色經濟“製高點”的指引下,近年來歐洲逐步加速能源轉型進程,本屆歐盟機構決(jue) 策層更是意欲將“碳減排”與(yu) “能源轉型”平行推進,製定並敦促成員國推出一係列堪稱激進的化石能源替代方案。曾經是歐洲能源企業(ye) 投資“保護傘(san) ”的《條約》則逐漸變為(wei) 一些歐洲政客眼中的“絆腳石”。2015年,當時的意大利政府推動立法禁止海上石油鑽探活動,引發一家此前已在意大利海域獲得鑽探石油權限的英國石油公司不滿,該公司隨即引用《條約》內(nei) 有關(guan) 保護條款,將意大利政府告上法庭,並索賠數億(yi) 歐元。實際上,該公司在相關(guan) 開采項目上僅(jin) 投資了2500萬(wan) 歐元。此案件直接導致意大利於(yu) 2016年宣布退出《條約》。近年來,隨著歐盟及多個(ge) 成員國能源轉型政策的逐漸落地,歐洲能源企業(ye) 與(yu) 當地環保政策的矛盾日趨尖銳。隨著《條約》被越來越多的能源公司引用甚至“利用”,歐洲政府部門動輒就會(hui) 接到“天價(jia) ”訴訟請求。有鑒於(yu) 此,多個(ge) 歐盟成員國政府試圖推動歐盟以“優(you) 化《條約》內(nei) 容”為(wei) 由,修改相關(guan) 企業(ye) 保護條款,但在相關(guan) 利益方的極力阻礙下,“修約”成效甚微。隨後,法國、荷蘭(lan) 、丹麥等歐盟成員國紛紛自2022年起,先後宣布本國單方麵“退約”。

  宣布“退約”,並不代表歐盟能立即解除相關(guan) 法律枷鎖。早在製定《條約》之初,歐洲國家為(wei) 了規製俄以及獨聯體(ti) 國家,處心積慮地設定了“落日條款”,即《條約》中第49條所寫(xie) 的“條約內(nei) 容對退出協定國家在20年內(nei) 依然適用”。這意味著即使今年歐盟“退約”,也不得不再忍受20年。為(wei) 此,歐盟委員會(hui) 下一步可能會(hui) 采取“邊退群、邊改約”的策略,在徹底退出《條約》前摘除“落日條款”。由於(yu) 歐盟的這一“算盤”打得過於(yu) 精明,能否得到歐洲以外的其他締約國認可尚不可知,但可以確定的是,歐盟未來的“退約”進程或將麵臨(lin) 重重難關(guan) 。

  近日有媒體(ti) 報道稱,歐盟委員會(hui) 認定,《能源憲章條約》阻礙了歐洲綠色能源轉型進程,即將宣布全麵退出。原本用來保護歐盟國家能源公司投資利益的條約,如今卻成為(wei) 歐盟機構眼中的“絆腳石”。但宣布“退約”,並不代表歐盟能立即解除相關(guan) 法律枷鎖,歐盟未來的“退約”進程或將麵臨(lin) 重重難關(guan) 。

  陳 博

  (經濟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