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遭遇“謎之尷尬” 怎麽破?
出行遭遇“謎之尷尬” 怎麽(me) 破?
鄰座乘客“豪爽”脫鞋 頭發被地鐵列車門夾住 手機支付時把手機扔進錢箱……
近日來,搭乘交通工具遇到令人尷尬行為(wei) 的事情屢上熱搜。飛機、列車上碰到旅客脫鞋,電子設備外放聲音過大,女生在火車臥鋪上被人長久凝視,女乘客長發被地鐵列車車門夾住而被迫多坐了好幾站,市民坐公交車時不慎把手機扔進了錢箱,變成“真手機支付”……用網友的話來說,這些事情真是讓人尷尬得“能用腳趾摳出三室一廳”來。
對這些讓人尷尬之事,有些交通承運單位能解決(jue) ,但有些還沒有法規來遵循解決(jue) 。公共關(guan) 係專(zhuan) 家和法律人士認為(wei) ,公民的公共意識有待進一步提高,除了探索更加健全的法律法規,更重要的是讓文明乘車的觀念深入人心。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ti) 記者黃慶、盧夢謙、李天研、李妍 通訊員莊昭生
頭發被列車門夾住 無奈多坐了好幾站
廣州地鐵:車廂內(nei) 有緊急求助按鈕聯係列車司機
最近,市民趙小姐搭地鐵時遭遇了一件尷尬事。車門關(guan) 閉時,她的頭發被夾住了,反複拉也拉不出來,又不敢太用力扯。本以為(wei) 下一站就可以開門取出,然而接下來連續多站都是開另一側(ce) 的車門,她隻好一直側(ce) 著頭保持姿勢,在旁邊的閨蜜都忍不住笑了。就這樣,兩(liang) 人“遊地鐵河”,多搭了好長一段路,趙小姐的頭發才得以“重獲自由”。
記者從(cong) 廣州地鐵了解到,類似的尷尬事件不在少數。2019年9月的一個(ge) 早高峰,二號線上一名女乘客的頭發也被車門夾住了。同車廂的其他乘客見狀,解鎖了車門,導致列車開出後在區間緊急停車,司機需要從(cong) 駕駛室起身,穿過人群前往處理。這趟列車在隧道停了好幾分鍾,有市民因此上班遲到。
廣州地鐵表示,乘客若遭遇行李物品及衣物等被車門夾住的情況,不要硬拽,可向上45度角多次輕輕抽拉,多數情況下可以抽出。如果仍無法取出,且列車停靠後續車站時,車門是在另一側(ce) 打開的,乘客可通過車廂內(nei) 緊急求助按鈕聯係列車司機求助。隻有在危及生命安全的極端緊急情況下,乘客才可解鎖車門。
站在車門附近的乘客也要注意,不要扶靠車門,車門關(guan) 閉時留意一下手中的物品及身上的衣物,以免車門關(guan) 閉時夾到。雖然地鐵車門具有防夾功能,車門在關(guan) 閉時如檢測到有異物時會(hui) 彈開重新關(guan) 閉,但異物尺寸薄且小的情況下,如頭發、背包帶等,車門是不會(hui) 彈開的。
鄰座乘客脫鞋 “這個(ge) 味”實在大
狹窄公共空間裏要遵守一定社交禮儀(yi)
7月11日,山西一女子發視頻稱,她乘坐火車臥鋪出行時,被上鋪男子凝視長達一小時,感到不適。對此,12306客服回應稱,列車上暫時無法限製乘客盯著人看的行為(wei) ,如被盯著的乘客感到不適,可找乘警、列車員調換鋪位。
7月19日晚,途經廣州的一列高鐵列車上,一男子脫鞋後將腳放在前排女子的座位上,列車員多次警告依然無效。
有媒體(ti) 就此撥打鐵路12306,客服回應稱,乘客遇到這樣的情況,可以向列車員或乘警反映,但這屬於(yu) 個(ge) 人不文明行為(wei) ,列車員沒有執法權,“能做的就是提醒”。
對類似行為(wei) ,鐵路部門真的無計可施嗎?廣東(dong) 南方福瑞德律師事務所葉俊律師表示,公共交通上的霸座行為(wei) 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wei) “擾亂(luan) 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可能處以罰款、限製購買(mai) 火車票甚至行政拘留的處罰。但脫鞋、凝視等行為(wei) 隻要沒有上升到破壞公共交通運輸秩序、違反公共治安的程度,確實不違法,隻能由乘務員或者乘警進行勸誡。不過,雖然不道德與(yu) 犯法是兩(liang) 回事,但鐵路部門有權在與(yu) 乘客建立消費契約關(guan) 係之前,建立一些規則。交通運輸部門可以明確什麽(me) 行為(wei) 不能做,違反會(hui) 有什麽(me) 樣的後果,這是值得進一步探索的。
暨南大學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副教授、資深評論員馬立明認為(wei) ,隨著暑期來臨(lin) ,公眾(zhong) 出遊熱情再度引爆。由於(yu) 出行人數規模龐大,因此難免會(hui) 有一些摩擦,也會(hui) 出現一些不文明現象,類似乘客脫鞋、腳搭他人座椅、亂(luan) 扔垃圾、打電話大聲喧嘩、手機外放聲音過大等,甚至還有一些糾紛和摩擦。因此,文明旅遊已成為(wei) 公眾(zhong) 關(guan) 注的熱點話題。在狹窄的公共空間中,大家應該遵守一定的社交禮儀(yi) 。不文明行為(wei) 一再發生,一方麵與(yu) 旅遊設施的規範性有關(guan) ,比如設施不足,管理存在問題、接待能力有待提升等;另一方麵說明某些旅客的公共意識需要提升。對此,社會(hui) 機構應該加強宣傳(chuan) 教育、公共討論,營造並且擴大文明乘車的號召力,讓文明乘車的觀念深入人心,成為(wei) 行為(wei) 規範、社會(hui) 共識。
7月17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出行提示,提醒廣大遊客文明觀覽、文明旅遊,內(nei) 容包括遵守法規、尊重風俗;包容禮讓、文明理性;低碳節約、綠色出遊等。
“真手機支付” 誤投手機入錢箱
采取“三個(ge) 步驟” 物品很快完璧歸趙
近日,一汽巴士三分公司車長餘(yu) 偉(wei) 雄正駕駛8路線公交車執行營運任務,車輛途經中大北門站時,一位乘客使用手機支付,卻誤把手機投入錢箱內(nei) 。意識到操作失誤後,她茫然無措。
由於(yu) 錢箱上貼著封條,需由專(zhuan) 人負責開封,餘(yu) 偉(wei) 雄隻能極力安撫乘客情緒,讓其跟車到總站,再想辦法取出手機。
據了解,該乘客是剛來廣州讀書(shu) ,由於(yu) 不熟悉手機支付的操作流程,才出現尷尬一幕。回到總站後,餘(yu) 偉(wei) 雄第一時間將情況上報。考慮到乘客人生地不熟,公交企業(ye) 安排餘(yu) 偉(wei) 雄與(yu) 當班站長羅誌超一起陪同乘客前往服務發展分公司,找專(zhuan) 人將錢箱開封。僅(jin) 用了一小時,乘客順利取回了手機。
手機誤投入錢箱並不是個(ge) 例。早些時候,55路線車長梅偉(wei) 傑、駕駛車輛停靠多寶路口站等候乘客上車,市民吳女士上車後同樣不慎把手機投進了錢箱。梅偉(wei) 傑一邊安慰吳女士不要著急,先留下聯係方式,一邊耐心地向她解釋:錢箱不得隨意開封,需要由專(zhuan) 人負責。當日下午,梅偉(wei) 傑得知手機被取出,立刻通知吳女士前去如意坊客服中心認領。
據悉,乘客誤投手機或其他物件進入錢箱後,通過三個(ge) 步驟,物品很快會(hui) 完璧歸趙。一是求助當班車長,填寫(xie) 失物認領單並留下聯係方式;二是由當班車長負責將情況上報給公司客服中心跟進處理;三是待接到物件被取出的通知後,乘客憑借失物認領單取回物件。
乘客隨身攜帶的物品不慎遺落在公交車上,也可以用三招尋回。第一招:前往線路公交總站求助當班站長,填寫(xie) 失物認領單並留下聯係方式,待物件找到並接到通知後,憑借失物認領單取回物件。第二招:在“廣州公交社區”小程序的“失物招領”板塊發布信息,或者查看工作人員發布的失物招領信息。第三招:致電12345熱線客管業(ye) 務谘詢,讓客服人員協助查詢車輛所屬公司,然後聯係公司進行查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