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感“智”引領區:中國製造“數字蝶變”孕育外資在華發展新商機

發布時間:2023-07-24 16:03: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7月23日電 題:感“智”引領區:中國製造“數字蝶變”孕育外資在華發展新商機

  中新網記者李佳佳

  中國對於(yu) 眾(zhong) 多跨國企業(ye) 來說究竟有何吸引力?是龐大的市場、完備的供應鏈、還是相對低廉的勞動力成本,亦或上述皆而有之?近日,記者實地走訪位於(yu) 浦東(dong) 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引領區,同時也是上海自貿區金橋片區的外資企業(ye) ,感受在中國智能化浪潮的洗禮下,外資製造型企業(ye) 在華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今年6月,上海市政府發布《上海市推動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將打造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車、高端裝備4個(ge) 萬(wan) 億(yi) 級產(chan) 業(ye) 集群,力爭(zheng) 到2025年,工業(ye) 增加值超過1.3萬(wan) 億(yi) 元,占地區生產(chan) 總值比重達25%以上,工業(ye) 投資年均增長5%,製造業(ye) 支撐全市經濟發展的功能地位顯著增強。

  多年來,外資對於(yu) 上海的製造業(ye) 、特別是高端製造業(ye) 的發展和升級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年行動計劃”中還專(zhuan) 門提到“加大吸引和利用製造業(ye) 外資,完善外資重大項目服務機製,通過‘綠色通道’、專(zhuan) 員服務製等,支持外資項目加快建設和投產(chan) ”,給身處此間的外資製造型企業(ye) 打了一劑“強心劑”。

  作為(wei) 全球材料科學領域領先企業(ye) 康寧在中國的第18號員工,康寧(上海)有限公司康寧環境科技事業(ye) 部中國區製造總監胡冬初至今記得,當初康寧在為(wei) 其亞(ya) 太製造中心選址時,中國、韓國和日本皆在備選之列,最後之所以選定中國的上海浦東(dong) 金橋,這個(ge) 背後“有著非常多的機緣和巧合”,就連當時金橋地區的天然氣供應都成為(wei) 促成選址的因素之一。

  外資企業(ye) 選址無非兩(liang) 條原則,要麽(me) 靠近客戶,要麽(me) 靠近生產(chan) 要素。彼時康寧在韓國銷售汽車配套的相關(guan) 產(chan) 品,有著固定的客戶。可是最終康寧還是選擇將亞(ya) 太製造中心落在中國,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決(jue) 定在今天看來都“非常有前瞻性”。

  胡冬初告訴記者,當時中國汽車市場尚未出台尾氣排放標準,不過康寧已經提前預判到變化將在不久之後到來,康寧認為(wei) 隨著汽車在中國家庭的不斷普及,排放控製解決(jue) 方案很快就會(hui) 被提上議事日程,“中國這個(ge) 巨大的市場必將發生(製定汽車排放標準)”。於(yu) 是,康寧選擇中國第一個(ge) 出口加工區金橋作為(wei) 進軍(jun) 中國市場的落腳點,“最初我們(men) 的廠房不到6萬(wan) 平方米,員工總數不到100人。”

  截至目前,康寧在中國大陸地區累計投資超過了90億(yi) 美元,設立了21家工廠、1家研發機構和1家技術運用中心,擁有6000多名員工。即便在最近3年的疫情期間,康寧也始終重視中國市場,不斷加大在華投資。2022年,康寧將顯示科技集團的全球總部設在了上海,以彰顯紮根中國、投資中國、回饋中國的承諾。這也是康寧170多年以來首次將一個(ge) 重要的事業(ye) 部的全球總部設在美國本土以外。

  當前,在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驅動下,智能製造成為(wei) 促進中國工業(ye) 向中高端邁進、建設製造強國的重要舉(ju) 措,也是打造新的國際競爭(zheng) 優(you) 勢的必然選擇。在此過程中,很多外資企業(ye) 都看到了中國大力推進智能製造的機遇,積極將領先的技術產(chan) 品和解決(jue) 方案引入中國市場,同時加快本土化發展以適應中國產(chan) 業(ye) 數字化升級的需要。

  從(cong) 大學的化學專(zhuan) 業(ye) 畢業(ye) 後,仲俞凱就進入全球運動和控製領域最大也是產(chan) 品種類最完備的公司派克漢尼汾工作,他從(cong) 一名普通的技術員做起,如今已經成為(wei) 派克漢尼汾工程材料集團固美麗(li) 亞(ya) 太區上海工廠的經理。

  23年前,仲俞凱記得剛進入派克漢尼汾的時候,當時公司在中國隻有一兩(liang) 條產(chan) 線,仲俞凱接到的第一個(ge) 任務就是參與(yu) 派克漢尼汾其中一條生產(chan) 線的轉移項目,從(cong) 意大利轉移到中國。這麽(me) 多年過去了,派克漢尼汾在中國的發展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公司所在的浦東(dong) 金橋就像一個(ge) 孵化器,已經孵化出6條生產(chan) 線投入其他區域的生產(chan) 運營”,僅(jin) 以他所在的固美麗(li) 事業(ye) 部來說,自2002年該事業(ye) 部轉移到上海工廠後,其銷售額有了質的飛躍,公司的發展之快是讓人完全無法想象的。

  對於(yu) 派克漢尼汾工程材料集團密封科技亞(ya) 太區密封事業(ye) 部經理尚誌遠來說,隨著5G和智能製造的發展,給製造業(ye) 帶來了更多的機會(hui) .利用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高新技術,實現了生產(chan) 過程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工廠,從(cong) 而實現高品質,高效率的生產(chan) ,為(wei) 企業(ye) 發展帶來新機遇。

  “僅(jin) 僅(jin) 是2020年到2023年間,我們(men) 事業(ye) 部的自動化率得到了大幅提升和改善。”尚誌遠認為(wei) ,對於(yu) 企業(ye) 管理來講,未來如果用智能化機器替代目前重複的簡單的崗位,把人員從(cong) 簡單繁重的工作中脫離出來參與(yu) 更有意義(yi) 的整合改造等工作,這就是最直觀的優(you) 勢,即解決(jue) 了勞動力短缺問題,又能提升員工技能,增強凝聚力;其次,智能化機器更加穩定,工作效率也更高。“在進行智能化自動化改造後,我們(men) 的生產(chan) 效率提高了50%”,他覺得派克漢尼汾在中國市場的飛速發展與(yu) 公司不斷進行的自動化智能化改造密不可分。

  同樣身處中國工業(ye) 數字化浪潮並從(cong) 中獲益的還有作為(wei) 佛瑞亞(ya) 旗下的國際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海拉電子。深耕中國市場多年,海拉電子一直專(zhuan) 注於(yu) 研發契合市場主流趨勢的創新電子產(chan) 品,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汽車“新四化”的浪潮,它們(men) 也在不斷謀變創新。

  汽車電子行業(ye) 屬於(yu) 技術密集型行業(ye) ,上海海拉電子總經理焦永輝告訴記者,如今行業(ye) 更具有產(chan) 品設計多元化、產(chan) 品開發周期縮短等特點,“這對企業(ye) 的工藝水平、技術實力、響應速度、開發周期等方麵都提出了更加嚴(yan) 格的要求”。

  為(wei) 此,海拉積極地尋求智能的自動化生產(chan) 線、智能追溯係統以及機器人的運用等,“這幫助我們(men) 大幅提高生產(chan) 效率、使我們(men) 的生產(chan) 設計更加簡潔,同時降低了我們(men) 產(chan) 線的人力成本和維護成本,縮短我們(men) 的產(chan) 品從(cong) 設計到上市的時間,順應了產(chan) 品設計多樣性和個(ge) 性化發展的趨勢。”

  走訪中,記者了解到,如今的海拉上海工廠已經是其全球網絡中規模最大、產(chan) 品種類最豐(feng) 富、自動化水平最高的電子工廠,海拉亞(ya) 太區電子事業(ye) 部研發高級副總裁於(yu) 偉(wei) 說:“在這裏超過25個(ge) 種類的產(chan) 品,使用了不止73種的尖端製造技術。作為(wei) 海拉能力中心,海拉上海工廠在諸如 Smt價(jia) 值流分析和壓接技術方麵同樣也做到了全球領先,能夠確保生產(chan) 出高品質、安全、穩定、可靠的產(chan) 品”。

  除了運用智能自動化生態產(chan) 線,海拉上海工廠還投入智能化立體(ti) 倉(cang) 庫的配備,在寸土寸金的浦東(dong) 金橋實現了倉(cang) 儲(chu) 空間利用的最大化。焦永輝說,隨著汽車技術的不斷變革,海拉電子也將繼續加大本土化的投入,並計劃明年完成上海市智能製造工廠的認證。“我們(men) 將繼續堅定不移地深耕本地市場,希望在技術創新和智能製造的加持下,能為(wei) 金橋構築汽車產(chan) 業(ye) 新生態以及打造金橋製造城貢獻一份力量。”

  金橋未來對於(yu) 智能化工廠將如何規劃?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管理委員會(hui) 金橋管理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呂東(dong) 勝說,截至目前,上海市認定了100家智能工廠,金橋開發區首批有8家。“應該說我們(men) 整個(ge) 區域,這次產(chan) 業(ye) 迭代升級最根本也是最顯著的特征,就是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躍升。我們(men) 希望在這一輪高質量發展當中做高質量發展的引領區,更希望把金橋開發區打造成為(wei) 智能化工廠的標杆示範區。”(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