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逃追贓半年報釋放信號 尚有一人在逃 追逃絕不停止
追逃追贓半年報釋放信號 尚有一人在逃 追逃絕不停止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蘭(lan) 琳宗
近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了追逃追贓工作半年報:今年1至6月,全國共追回外逃人員582人,其中“紅通人員”25人,“百名紅通人員”1人,追贓金額約19.32億(yi) 元人民幣。一係列有力成果彰顯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深化反腐敗國際合作,堅持有逃必追、一追到底的堅強決(jue) 心、堅定意誌;反映了持續開展“天網行動”、一體(ti) 推進追逃防逃追贓取得的新進展新成效。
反腐敗鬥爭(zheng) 必須統籌國際國內(nei) 兩(liang) 個(ge) 戰場,深化反腐敗國際合作,有逃必追、一追到底,讓已經外逃的無處藏身,讓企圖外逃的丟(diu) 掉幻想。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深化反腐敗國際合作,一體(ti) 構建追逃防逃追贓機製”。二十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hui) 對此進一步作出部署。今年3月,“天網2023”行動啟動,多個(ge) 專(zhuan) 項行動同時進行。紀檢監察機關(guan) 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紀委二次全會(hui) 部署,織密追逃協作網、打好追贓組合拳、築牢防逃“安全壩”,一體(ti) 構建追逃防逃追贓機製,推動新時代新征程追逃追贓工作朝著高質量發展方向堅實邁進。
持續保持追逃追贓高壓態勢。黨(dang) 中央對追回外逃腐敗分子始終立場鮮明、態度堅定、行動果斷、措施有力,高壓態勢一如既往、嚴(yan) 的基調一以貫之。當前,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在逃案件不少是時間跨度長、工作難度大的積案難案。紀檢監察機關(guan) 以未歸案“百名紅通人員”、近年來新增外逃人員為(wei) 重點,精準製定策略,強化個(ge) 案攻堅,不斷擴大戰果,啃下不少難啃的“硬骨頭”。今年以來,外逃23年之久的“百名紅通人員”郭潔芳回國投案,2019年外逃的國投電力公司原黨(dang) 委書(shu) 記郭啟剛回國投案等,都是例證。這些充分說明“尚有一人在逃,追逃絕不停止”決(jue) 不是一句空話,不管腐敗分子逃到哪裏、逃得多久多遠,都必然被繩之以法。
進一步加大追贓力度,人要歸案、贓款也要如數追回。二十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hui) 強調,強化對涉腐洗錢行為(wei) 的打擊懲處,對境外贓款應追盡追。對郭潔芳的追逃追贓工作中,不僅(jin) 促其回國投案,相關(guan) 涉案贓款也已被依法追繳;在山東(dong) 省煙台市公路局原局長王東(dong) 生案中,辦案機關(guan) 依法凍結並追繳了其涉案財物;對“紅通人員”馮(feng) 衛華適用違法所得沒收程序,依法沒收其違法所得價(jia) 值近4億(yi) 元……各級追逃追贓部門持續加大贓款追繳力度,強化對涉腐洗錢行為(wei) 的打擊懲處,斬斷非法資金外流渠道,著力破解資產(chan) 查找、凍結、沒收、返還等難題。多種手段、多管齊下,應追盡追、顆粒歸倉(cang) ,決(jue) 不讓外逃腐敗分子在境外揮霍不義(yi) 之財。
堅持和深化以法治思維法治方式追逃追贓。堅持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嚴(yan) 格依規依紀依法追逃追贓,是推動追逃追贓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辦案機關(guan) 充分運用國際規則和國內(nei) 法律,深入開展反腐敗國際司法執法合作。陝西省西安市糧食局原局長李西安被緝捕歸案,職務犯罪涉案人員林誌芳和職務犯罪嫌疑人吳某某、封某某先後被遣返回國等等,充分體(ti) 現出追逃手段的法治化日益成熟。7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關(guan) 係法》對“深化拓展對外執法合作工作機製,完善司法協助體(ti) 製機製”“加強打擊跨國犯罪、反腐敗等國際合作”等作出明確規定,為(wei) 我國開展反腐敗國際合作和追逃追贓提供了又一重要法律保障。反腐敗涉外“法網”越織越密,追逃追贓規範化法治化正規化水平不斷提高,任何外逃腐敗分子都別幻想能逍遙法外。
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是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和反腐敗鬥爭(zheng) 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永遠在路上,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同樣永遠在路上。半年報既是成果,也是激勵。要堅持黨(dang) 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信心決(jue) 心,敢於(yu) 鬥爭(zheng) 、善於(yu) 鬥爭(zheng) ,深化運用追逃追贓工作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創新方式方法、攻堅克難,不斷把追逃追贓工作引向深入,不斷提高追逃追贓領域治理效能,為(wei) 打贏反腐敗鬥爭(zheng) 攻堅戰持久戰提供有力支撐,推動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向縱深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