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冠華:兩岸和平統一將助力台灣解決經濟發展瓶頸問題
中新社南京7月26日電 (朱賀)“實現國家統一後,台灣經濟將獲得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並通過打造兩(liang) 岸共同市場更充分利用大陸龐大市場腹地,破解困擾經濟產(chan) 業(ye) 發展的諸多結構性難題,發展前景更為(wei) 廣闊。”25日在南京舉(ju) 行的一場兩(liang) 岸研討活動上,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張冠華說。
當天舉(ju) 行以“中國式現代化與(yu) 國家統一”為(wei) 主題的第三屆“攜手圓夢——兩(liang) 岸同胞研討交流活動”,張冠華參加子議題“兩(liang) 岸統一後的台灣願景”研討,圍繞台灣經濟願景作上述表示。
張冠華表示,首先,台灣經濟發展的環境問題將得到空前改善。兩(liang) 岸關(guan) 係嚴(yan) 峻複雜態勢下,外部勢力幹涉和“台獨”分裂勢力活動危害台海和平穩定,這一台灣經濟發展長期麵臨(lin) 的難題,隻有兩(liang) 岸實現和平統一才能得到真正解決(jue) 。
其次,依托兩(liang) 岸共同市場,將提升台灣區域營運中心的地位。張冠華指出,如今服務業(ye) 已成台灣經濟主導產(chan) 業(ye) ,但島內(nei) 市場規模小、嚴(yan) 重限製其發展空間。推進兩(liang) 岸和平統一進程,有利於(yu) 打造兩(liang) 岸共同市場,使台灣服務業(ye) 的市場腹地與(yu) 服務半徑拓展到大陸市場,兩(liang) 岸通過產(chan) 業(ye) 合作和合理布局,將助推台灣在中華民族經濟發展和亞(ya) 太區域經濟合作進程中成為(wei) 高科技製造中心、海空轉運中心等。
張冠華說,第三,兩(liang) 岸和平統一將推動台灣產(chan) 業(ye) 發展方式轉型升級。長期以來,台灣製造業(ye) 發展以代工生產(chan) 方式為(wei) 主,“賺的都是辛苦錢”,“其原因就在於(yu) 台灣市場小,沒有形成規模經濟,難以支撐品牌發展”。他表示,統一後打造兩(liang) 岸共同市場過程中,台灣企業(ye) 可依托大陸龐大的內(nei) 需市場建立自有品牌,從(cong) “微笑曲線”的低端向兩(liang) 端提升,提高在全球價(jia) 值鏈中的地位。
另外,製約台灣產(chan) 業(ye) 發展和民生的能源瓶頸將迎刃而解,張冠華提出,民進黨(dang) 當局堅持所謂“廢核”的“神主牌”,但綠色能源發展滯後,造成電力供需失衡。“兩(liang) 岸統一後,應通盡通,可通過推動兩(liang) 岸電力等基礎設施連通、圍繞綠色能源展開合作等方式得到解決(jue) 。”張冠華說。
台灣的國際經濟參與(yu) 空間也將得到更大拓展,張冠華表示,2010年兩(liang) 岸簽署《海峽兩(liang) 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後,台灣國際經貿空間擴大,後與(yu) 新加坡和新西蘭(lan) 簽署經濟合作協議,初步實現兩(liang) 岸經濟合作與(yu) 台灣參與(yu) 亞(ya) 太區域經濟合作的良性互動,“可惜民進黨(dang) 上台後不承認‘九二共識’,這一良性互動的基礎與(yu) 進程受到破壞”。
他指出,通過打造兩(liang) 岸共同市場,兩(liang) 岸可在堅持一個(ge) 中國原則基礎上構建共同參與(yu) 亞(ya) 太區域經濟合作的機製,進一步提升台灣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台胞和台企在海外的合法權益也將得到切實保障。(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