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提升人居環境 帶動經濟發展(基層治理新實踐)

發布時間:2023-08-03 16:50:00來源: 人民日報

  “‘三通一規範’工程開展,補齊了鄉(xiang) 村建設短板,我們(men) 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更有底氣了。”河南新鄉(xiang) 衛輝市孫杏村鎮楊大屯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張俊慶感慨。得益於(yu) “三通一規範”工程,從(cong) “髒亂(luan) 差”到“綠富美”,楊大屯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清晨,楊大屯村網格員聞均民駕駛灑水車在村裏緩緩前行。正值盛夏,他每天一早都會(hui) 為(wei) 道路進行降溫、除塵作業(ye) ,為(wei) 路邊的綠植澆水。

  今年初,村文化廣場周邊鋪設了新的柏油馬路,種上了新的綠植,聞均民主動承擔起澆灌的任務,“身為(wei) 黨(dang) 員,咱得起表率作用。”

  停好灑水車,聞均民騎上電動車,開始入戶走訪。作為(wei) 村裏的網格員,聞均民分包22戶村民。“三通一規範”工程在村裏落地,聞均民想聽聽大夥(huo) 的看法。

  來到村民範清貴家,老範一把拉住聞均民的手把他帶到廚房。去年,村裏修建汙水處理站,範清貴家換了新的進水閥門與(yu) 汙水管道,廚房堵塞問題得到了根治。

  這樣的變化,得益於(yu) 新鄉(xiang) 市去年11月以來實施的農(nong) 村道路、自來水、汙水收集“戶戶通”和弱電線路整治規範的“三通一規範”工程。

  強化黨(dang) 建引領

  統籌推進村內(nei) 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補齊鄉(xiang) 村建設短板

  從(cong) 農(nong) 村長遠利益出發,從(cong) 群眾(zhong) 身邊實事破題,針對農(nong) 村基礎設施“欠賬”較多、建設標準不高等問題,新鄉(xiang) 在全市實施“三通一規範”工程。

  “新鄉(xiang) 堅持把黨(dang) 建引領鄉(xiang) 村建設作為(wei) 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以實施‘三通一規範’工程為(wei) 切入點,統籌推進村內(nei) 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確保今年年底前完成鄉(xiang) 鎮政府駐地所在建製村的改造任務,明年年底前完成全市90%以上建製村的改造任務。”新鄉(xiang) 市委書(shu) 記李衛東(dong) 介紹,截至目前,新鄉(xiang) 市農(nong) 村自來水“戶戶通”全年任務基本完成,道路、汙水管網“戶戶通”開工率分別達到93.5%、90.2%,弱電線路規範整治開工率達57.2%,有效提升了農(nong) 村人居環境治理水平。

  在“三通一規範”工程建設中,新鄉(xiang) 市依托全市綜治網格化信息平台,同時構建形成“縣鄉(xiang) 村組”四級網格管理體(ti) 係,設置網格15681個(ge) 。全市13.8萬(wan) 名黨(dang) 員在網格中聯係服務群眾(zhong) 114萬(wan) 戶,暢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有效破解“三通一規範”中的難點、堵點。

  “還有啥好的想法沒?”聞均民時不時會(hui) 向鄉(xiang) 親(qin) 們(men) 征求意見。

  “村裏路修好了,汙水處理站也建起來了,要是能多點休閑運動場所就更好了。”“物質生活條件改善了,精神生活質量也得提高,不能整天捧著手機看,咱們(men) 村能不能多組織一些文化娛樂(le) 活動?”

  聞均民趕忙掏出手機,打開綜治信息平台,將村民們(men) 的意見記錄下來,“下次村裏開會(hui) 我們(men) 討論一下。”他說。

  凝聚多方力量

  實現了從(cong) “政府幹、農(nong) 民看”到“政府幫、農(nong) 民幹”的轉變

  “天熱大夥(huo) 兒(er) 用水多,我可不能掉鏈子!”這段時間,新鄉(xiang) 市獲嘉縣城關(guan) 鎮後寺村老黨(dang) 員馮(feng) 四正一有時間就要到村裏新建的汙水處理站檢查,瞧瞧機器運轉是否正常、處理藥劑夠不夠用。不久前,他開始負責管理維護村裏的汙水處理站。

  長期以來,後寺村村民一直盼著村裏能有一處連通全村汙水管道的處理站。“三通一規範”工程開始後,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馬汝亮立刻與(yu) 村民代表開會(hui) 商討:村裏優(you) 先升級雨汙分離管網,建設汙水處理站,解決(jue) 汙水處理難題。

  實施這項工程,要開挖部分路麵,村民出行難免受到影響,一開始大家並不支持,工程進展緩慢。“不方便隻是暫時的,市裏提供機會(hui) 為(wei) 鄉(xiang) 親(qin) 們(men) 改善生活環境,這事咱得支持啊。”馬汝亮帶著村兩(liang) 委班子挨家挨戶走訪,爭(zheng) 取大家理解。

  村兩(liang) 委的耐心換來了村民的理解,不少村民自願加入項目建設。

  在工程建設中,新鄉(xiang) 市堅持政府主導、平台運作、社會(hui) 投資的方式解決(jue) 資金難題,通過政府集采集供和市場詢價(jia) 統一采購建設物資,同時將適合村集體(ti) 與(yu) 農(nong) 民建設的工程交由村集體(ti) 與(yu) 農(nong) 民組織施工,實現了從(cong) “政府幹、農(nong) 民看”到“政府幫、農(nong) 民幹”的轉變。

  汙水處理站投入運營後,後寺村利用處理好的汙水,種植水杉、荷花等植物,在村內(nei) 建造了一處濕地公園,端午假期接待遊客上萬(wan) 人次。

  完善基礎設施

  “三通一規範”建設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奠定了基礎,吸引龍頭企業(ye) 落戶

  “這幾天有大雨,田間排水至關(guan) 重要。”在新鄉(xiang) 市新鄉(xiang) 縣翟坡鎮焦田莊村2000多畝(mu) 大豆田裏,當地農(nong)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朱紅雨正在田壟上鋪設排水管道。夏收結束後,這2000多畝(mu) 土地被納入高效農(nong) 業(ye) 示範園,種上大豆,由當地農(nong) 業(ye) 合作社統一管理。

  這塊土地以前由村民分散經營,無法形成發展合力。問起原因,焦田莊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田彥偉(wei) 趕忙搖頭:“家家戶戶私接亂(luan) 拉、借杆架線,村莊的弱電電線蜘蛛網般纏繞在空中,大型收割機不敢過村,流轉土地,誰願意來?”

  現在全村“戶戶通”水泥路鋪設全麵完工,弱電鋪設2300米,弱電井建成80個(ge) ,頭頂私搭的電線不見了。工程完工後,新鄉(xiang) 市將村內(nei) 基礎設施後期運維管護職責移交給鄉(xiang) 村兩(liang) 級負責,采用黨(dang) 員責任區、街巷長製等方式,確保基礎設施維護到位。

  基礎設施的升級,讓田彥偉(wei) 看到了流轉整合土地資源、提高產(chan) 量的希望,他主動邀請朱紅雨來到村中參觀。

  不久後,朱紅雨的合作社將焦田莊村的土地全部流轉,建設高效農(nong) 業(ye) 示範園,實施現代化的田間管理。“我們(men) 種的大豆,一部分作為(wei) 種子銷售,另外一部分要進行深加工。”朱紅雨說,“之後,我們(men) 還會(hui) 不斷擴大種植規模,引入新的作物,幫助村民增收。”

  “三通一規範”建設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奠定了基礎,和焦田莊村一樣,不少村莊引入了產(chan) 業(ye) 。魯花集團、大北農(nong) 集團等100多家龍頭企業(ye) 相繼落戶新鄉(xiang) ,帶動了經濟高質量發展,全市集體(ti) 經濟5萬(wan) 元以上的村占比超過90%。

  本報記者 王 者

  本報記者 王 者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