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繩,讓這所城郊小學發光
8月8日15時30分,暑假中一個(ge) 普通的下午,廣西柳州市靜蘭(lan) 小學的體(ti) 育館內(nei) ,一陣陣跳繩劃過空氣的“嗖嗖”聲打破了夏日的寧靜。
鞋子輕輕點地,小小的身體(ti) 輕盈地躍起,伴隨著《大夢想家》青春激昂的旋律,孩子們(men) 做完熱身活動,一同跳動起來。一時間,十幾條彩色的跳繩同時揮出優(you) 美的弧線,好像一道道彩虹。豆大的汗珠從(cong) 這些孩子的額頭滑落,但快樂(le) 的笑容卻洋溢在他們(men) 的臉上,就如歌詞所唱“一個(ge) 一個(ge) 夢飛出了天窗”。
這是靜蘭(lan) 小學跳繩隊訓練時的日常一幕,他們(men) 正在備戰今年秋季學期柳州市、廣西壯族自治區的跳繩比賽,以及全國跳繩比賽總決(jue) 賽選拔。近年來,這所原本名不見經傳(chuan) 的小學,因為(wei) 跳繩運動而出圈。在今年6月舉(ju) 辦的2023年全國跳繩聯賽(廣西北海站),靜蘭(lan) 小學獲得12金27銀4銅的好成績。過去的兩(liang) 年中,這所學校不斷在市級、自治區級,乃至全國的跳繩比賽中爭(zheng) 金奪銀,甚至有學生獲得代表中國跳繩隊參加亞(ya) 洲錦標賽的資格,創造廣西跳繩運動的曆史。
之前很長一段時間裏,這所城郊小學沒有運動的氛圍,沒有專(zhuan) 業(ye) 的教練,沒有先進的設備,唯一的體(ti) 育老師還要兼上數學課,是什麽(me) 讓這所學校短短幾年在跳繩運動上取得突破的呢?
一所學校不能沒有歌聲、汗水和色彩
“整個(ge) 學校好像都是一種‘軟綿綿、不自信’的樣子,班上‘小駝背’‘小眼鏡’‘小胖墩’很多,孩子們(men) 到了學校,就悶在教室裏學習(xi) 。”2014年4月,楊柳被調到靜蘭(lan) 小學擔任校長,盡管之前有心理準備,但學校的情況仍讓她吃了一驚:全校6個(ge) 班299名學生,隻有一名體(ti) 育老師,甚至沒有專(zhuan) 職的音樂(le) 和美術老師。臨(lin) 近“六一”兒(er) 童節,對全校學生調查後發現,299名學生中隻有一個(ge) 女孩子學過舞蹈,全校都很難湊出一個(ge) 像樣的節目。
“一所學校不能沒有歌聲、汗水和色彩,有了這些,一所學校才有自己的精氣神。”這位剛剛上任的校長認識到其他問題隻是表象,她的首要任務是為(wei) 學校鑄魂。
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沒法在短時間解決(jue) ,楊柳便想到求助柳州市青少年宮。每周都把少年宮的音樂(le) 、美術、體(ti) 育等特長老師請到校園,用流動少年宮的形式,給孩子們(men) 上公益興(xing) 趣課。
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實施,靜蘭(lan) 小學通過外聘專(zhuan) 業(ye) 教師開辦起了科技、體(ti) 育、藝術三大類共計30多個(ge) 不同的社團班級,讓學生自由選擇。
其中,最具特色的項目當屬跳繩。起初,學校也嚐試過武術、籃球等體(ti) 育項目,但經過比較,大家覺得跳繩是最符合這所學校學生特點的運動項目。“這裏的學生大多為(wei) 進城務工人員子女,跳繩學起來比較容易,一根跳繩隻需要六七元,而且對場地要求不高,我們(men) 學校的設施也完全可以支持。”楊柳說,跳繩屬於(yu) 一個(ge) 綜合性的體(ti) 育項目,可以發展孩子的靈敏、協調、速度等身體(ti) 素質,跳繩練好了,再去學習(xi) 三大球、田徑等項目,也會(hui) 打下很好的基礎。
現在在靜蘭(lan) 小學,每天早上大課間的半個(ge) 小時是屬於(yu) 跳繩的,下課鈴一響,同學們(men) 就會(hui) 拿起跳繩興(xing) 衝(chong) 衝(chong) 地跑向操場,課間的跳繩不是“幹跳”,而是在音樂(le) 聲中,全校師生踏著節拍齊練跳繩操。每周4節體(ti) 育課的開課5分鍾,跳繩也是學生們(men) 必修的項目。周五的課後服務,入選跳繩隊的同學還會(hui) 在校外專(zhuan) 業(ye) 老師指導下訓練。
從(cong) 倒數第一到第一
2019年11月,靜蘭(lan) 小學的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跳繩訓練後,迎來了柳州市城中區舉(ju) 辦的第一屆中小學生跳繩比賽。大家自信滿滿地去參賽,結果卻在全區排名倒數第一。
“付出了這麽(me) 多卻是這樣的結果,真是不爭(zheng) 氣。”靜蘭(lan) 小學體(ti) 育教師羅楊說,當他準備放棄時,柳州市體(ti) 育教研員周文偉(wei) 的一句話敲醒了他——“小學生不是先喜歡上這個(ge) 運動項目,而是先喜歡並崇拜老師,希望得到老師的認可,才會(hui) 全心投入去練。”
複盤之後,他不再抱怨孩子們(men) ,因為(wei) 他想到,“拿最簡單的跳繩器械來說,當時別的學校參賽學生都是用的竹節繩、鋼絲(si) 繩,我們(men) 的隊員用的卻是棉繩,客觀限製了他們(men) 的競技速度”。
那段時間,受新冠疫情影響,很多線下的交流培訓被暫停,羅楊就通過線上視頻的方式,參加廣東(dong) 、上海的一些跳繩教學培訓課,跟優(you) 秀的教師和教練交流如何去訓練,搜集國內(nei) 外一流團隊的訓練視頻,研究和模仿他們(men) 的姿勢技巧。遇到不懂的地方,羅楊馬上請教他所在的柳州市文惠教育集團體(ti) 育團隊,備好課後,還會(hui) 邀請他們(men) 來聽課指導,不斷改進。
看到每天早早來校練習(xi) 跳繩的學生,羅楊為(wei) 隊員們(men) 製訂了一日三練的訓練計劃。風雨中、烈日下總能看到他帶著學生不懈鍛煉的身影。大到動作姿勢、小到動作的分解,他都手把手地教。看到老師的付出,孩子們(men) 的喜歡,家長在家裏也積極按照老師的要求配合打卡訓練。每個(ge) 周末晚上,老師會(hui) 組織孩子們(men) 在車庫練習(xi) ,“沒有出成績,我們(men) 也不好意思占著學校的體(ti) 育館進行訓練。”羅楊說,那段時間跳繩隊憋著口氣“默默訓練、悄悄拔尖”。
2021年6月,憑著一股拚勁,羅楊用瘦了10斤的代價(jia) ,換來了他在柳州市教師技能大賽中脫穎而出,成為(wei) 靜蘭(lan) 小學曆史上第一位在柳州市小學青年教師技能比賽中獲得一等獎的體(ti) 育老師。“讓學生真正愛上跳繩,我必須先成為(wei) 他們(men) 的榜樣,很高興(xing) 我做到了”。
2021年,柳州市第二屆跳繩比賽,靜蘭(lan) 小學成了最大的黑馬,拿到了團體(ti) 總分第一名的好成績。在2022年全國跳繩聯賽線上分站賽中,靜蘭(lan) 小學跳繩隊斬獲22金、11銀、10銅共43枚獎牌,劉筱渲、莫玉嫻兩(liang) 名學生通過層層選拔,入圍了亞(ya) 洲跳繩錦標賽的國內(nei) 選拔賽。
“傳(chuan) 遞戰繩”,讓體(ti) 育塑造人
如今,在靜蘭(lan) 小學一年級新生的歡迎儀(yi) 式上,有個(ge) “傳(chuan) 遞戰繩”的環節,那些全國跳繩冠軍(jun) 使用過的“戰繩”被傳(chuan) 遞到新生手上,新生和家長一同甩繩越過。“我們(men) 通過這個(ge) 有儀(yi) 式感的環節,讓學生了解學校跳繩隊從(cong) 倒數第一到第一名的奮鬥故事,記住這根跳繩代表的不怕困難的精神。”楊柳說。
在楊柳看來,學校這幾年發展跳繩運動,除了取得一係列競賽成績的突破,通過體(ti) 育運動強健學生體(ti) 魄,磨煉學生意誌,幫助學生遠離抑鬱,塑造樂(le) 觀積極的精神麵貌是更大的收獲。
剛開始,這項運動在學校開展時也遇到了很多困難和挫折。語數等主科教師覺得,練習(xi) 跳繩占用了學生的學習(xi) 時間,會(hui) 影響成績,甚至有班主任因為(wei) 時間上的衝(chong) 突向校領導投訴。有的學生按照教練要求回家練習(xi) ,家長也不理解,花這麽(me) 多時間在這種“沒有用”的東(dong) 西上,這個(ge) 體(ti) 育老師的熱情是不是有點過了。
“搞基礎教育,如果隻盯著語數外幾門課程的分數,未來的路是走不遠的。”楊柳表示,在體(ti) 育運動中鍛煉出來的品質,是可以遷移到學習(xi) 中的。比如孩子在解一道數學題,中間想放棄了怎麽(me) 辦?這個(ge) 時候在跳繩中磨煉出來的意誌就會(hui) 告訴他,再堅持一下,你一定能做出來。而且跳繩運動可訓練人的手腳協同配合、心口協同計數,對於(yu) 孩子的全腦開發、智力發展大有裨益。這些年,靜蘭(lan) 小學體(ti) 質監測數據和學業(ye) 成績的穩步提升也證明了這一點,慢慢地,老師們(men) 也就理解了。
羅楊常常會(hui) 跟學生強調,不是說搞體(ti) 育就可以稱王稱霸,就可以不寫(xie) 作業(ye) ,跳繩隊的隊員“繩要跳得棒,功課要學得好,意誌品德也要佳”。
加入跳繩隊後,陳璐瑤明顯感受到自己的變化。曾經的她隻是靜蘭(lan) 小學學生中極為(wei) 普通的一個(ge) ,個(ge) 子不高,沒有興(xing) 趣愛好,成績中下遊,老師甚至叫不出她的名字,直到她開始接觸跳繩。
“7點起床時間不夠我就6點半起床,我知道我很優(you) 秀,隻要夠努力就一定可以。”陳璐瑤說,運動使她變得自信,她開始主動舉(ju) 手回答老師的問題,在同學麵前演講,每次學習(xi) 遇到困難時,她都會(hui) 想起參加跳繩訓練時的自己。
“一定可以”的堅定信念讓她很快脫穎而出,全國30秒單搖跳繩比賽第三名,廣西3分鍾單搖跳繩比賽第一名,柳州市30秒單搖跳繩比賽第一名,柳州市30秒間隔交叉跳繩比賽第一名,伴隨著體(ti) 育賽事的不斷突破,她的學習(xi) 成績也在穩步提高。四年級時,陳璐瑤從(cong) 中下遊考到班級前十,五年級時她穩定在年級前十,進入六年級後,她衝(chong) 到了年級第一。
“這幾年的執教生涯,讓我看到了體(ti) 育真的能塑造一個(ge) 人。”羅楊說,剛開始訓練時,他一心想著孩子們(men) 一定要跳得更快,要拿成績,要為(wei) 校爭(zheng) 光。但如今,他認識到體(ti) 育更應該成為(wei) 塑造孩子的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我們(men) 最終是為(wei) 了讓孩子成為(wei) 一個(ge) 全麵發展的人”。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謝洋 實習(xi) 生 鄭全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