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美好生活是兩岸同胞的共同追求
闡述新時代黨(dang) 解決(jue) 台灣問題的總體(ti) 方略與(yu) 深化兩(liang) 岸融合發展的內(nei) 容和關(guan) 係、研究台胞台企融入祖國大陸新發展格局的路徑和方式、了解福建探索海峽兩(liang) 岸融合發展新路的經驗和啟示……在日前於(yu) 福建舉(ju) 辦的第五屆兩(liang) 岸融合發展論壇上,來自海峽兩(liang) 岸的專(zhuan) 家學者圍繞“新形勢下深化兩(liang) 岸各領域融合發展的理論與(yu) 實踐”主題展開研討,分享觀點建議,並實地考察福建在打造台胞台企登陸第一家園方麵的做法。
專(zhuan) 家們(men) 普遍認為(wei) ,要和平、要發展、要過好日子,是台灣同胞的普遍心聲,創造美好生活是兩(liang) 岸同胞的共同追求,這些都是融合發展的機遇所在。深化兩(liang) 岸各領域融合發展,需要凝聚更多兩(liang) 岸同胞的力量共同推進。
指明政策路徑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大陸以經濟社會(hui) 文化等領域融合為(wei) 抓手,以落實同等待遇為(wei) 突破口,以‘通、惠、情’為(wei) 新路徑,以打造示範區為(wei) 倍增器,推動兩(liang) 岸融合高質量、寬領域、加速度前進。”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彭維學表示,新時期黨(dang) 解決(jue) 台灣問題的總體(ti) 方略與(yu) 大陸日益強大的綜合實力,是推進兩(liang) 岸融合發展的根本保證,兩(liang) 岸融合發展定能不斷創造新奇跡,更好造福兩(liang) 岸同胞、更有效構建兩(liang) 岸命運共同體(ti) 。
“中共二十大報告指出,將‘繼續致力於(yu) 促進兩(liang) 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深化兩(liang) 岸各領域融合發展’,為(wei) 兩(liang) 岸交流和融合發展指明了政策路徑。”中國現代國際關(guan) 係研究院涉台事務研究中心主任謝鬱認為(wei) ,“各領域”表明未來兩(liang) 岸融合發展的廣度與(yu) 深度都會(hui) 進一步拓展,會(hui) 涵蓋經濟、社會(hui) 、文化、教育等更多更廣領域。大陸持續出台完善增進台灣同胞福祉的製度和政策,不因台海局勢起伏、島內(nei) 政治生態變化而中斷或改變,體(ti) 現祖國大陸把握兩(liang) 岸關(guan) 係主動權與(yu) 主導權的自信與(yu) 能力。
台灣屏東(dong) 大學副教授李銘義(yi) 說,融合發展是新時代兩(liang) 岸關(guan) 係發展的重要內(nei) 容。隻有在兩(liang) 岸交流的基礎上不斷推動兩(liang) 岸融合發展,形成共同利益聯結和文化認同,才能更穩固地推進兩(liang) 岸關(guan) 係和平發展,為(wei) 和平統一奠定基礎和創造條件。
增進彼此互信
“融合發展是融為(wei) 一體(ti) 、合而為(wei) 一的發展。”中國現代國際關(guan) 係研究院涉台事務研究中心研究員李環認為(wei) ,新形勢下,兩(liang) 岸有識之士要繼續凝心聚力,鞏固擴大兩(liang) 岸各種形式、各種層次的交流。在大陸經濟進步發展的同時,大陸軟實力也不斷提升,尤其文化娛樂(le) 產(chan) 品的日漸豐(feng) 富,極大增加了兩(liang) 岸民眾(zhong) 的共同語言和共同話題。
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大陸研究所副教授劉性仁表示,麵向未來,青年將是推動兩(liang) 岸融合發展的中堅力量,應深化更多交流機製,拓寬交流管道,加強兩(liang) 岸青年交流合作,促進彼此理解、增進互信、共同應對未來挑戰。“前不久,大陸高校師生團赴台參訪期間,兩(liang) 岸同學的表現都可圈可點。兩(liang) 岸學生不僅(jin) 展現出青年的自信,同時也展現出兩(liang) 岸一家、血脈相連的親(qin) 情。”
“目前大陸已形成以‘31條’‘26條’‘11條’‘農(nong) 林22條’等惠台利民政策措施為(wei) 基點,以部門‘服務細則’為(wei) 輔助點,以地方配套舉(ju) 措為(wei) 施力點的全方位、多層次、聯動式政策保障體(ti) 係。這體(ti) 現了祖國大陸造福台胞台企的真心誠意。”在上海社會(hui) 科學院台灣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盛九元看來,下一步,推動融合發展立法、細化落實同等待遇,有助形成廣闊穩定的製度空間,為(wei) 更多台胞台企融入大陸發展提供更有力保障。
探索融合新路
半月裏村位於(yu) 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是一個(ge) 佘族聚居村。活動期間,兩(liang) 岸嘉賓一同走進這裏,感受山環水抱、青磚黑瓦的優(you) 美環境和富有特色的佘族文化。而在村落的保存和發展中,來自台灣的設計團隊一同參與(yu) 了這裏的規劃和建設工作。半月裏村的例子隻是台胞參與(yu) 福建鄉(xiang) 創鄉(xiang) 建的一個(ge) 縮影。2018年以來,福建已累計引入近百支台灣團隊300多名台灣人才,為(wei) 350個(ge) 村莊開展鄉(xiang) 建鄉(xiang) 創陪護式服務,覆蓋全省近80%縣(市、區),走出了具有福建特色的閩台融合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之路。
除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福建在各個(ge) 方麵持續發力,探索海峽兩(liang) 岸融合發展新路,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陸的第一家園。截至目前,福建發布225項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清單,推出兩(liang) 岸標準共通試點項目25項,成立大陸首個(ge) 台胞職業(ye) 資格一體(ti) 化服務中心,首創麵向台胞定製醫療保險“八閩保”,越來越多的台胞在福建感受到家的溫暖。2022年,福建對台出口增長20%以上,新設台資企業(ye) 戶數、實際利用台資數均居大陸各省份前列。
“產(chan) 生‘共融’效果,需要兩(liang) 岸民眾(zhong) 共同生活、共同工作、共同學習(xi) 的環境塑造,整合兩(liang) 岸文化與(yu) 生活圈。”金門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係主任劉佩怡表示,繼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之後,金門各界對實現“新四通”、興(xing) 建金廈大橋、建構金廈一日生活圈等兩(liang) 岸融合發展規劃充滿期待。希望這些規劃能早日實現,成為(wei) 兩(liang) 岸融合發展的典範。
(人民日報海外版 柴逸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