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網 共同護航
孩子上網 共同護航(解碼·關(guan) 注暑期生活)
核心閱讀
眼下正值暑期,未成年人上網時長增加,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麵臨(lin) 不良信息接觸等風險。近日,中央網信辦開展為(wei) 期兩(liang) 個(ge) 月的“清朗·2023年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zhuan) 項行動,重點整治有害內(nei) 容隱形變異、網絡欺淩、隔空猥褻(xie) 、網絡詐騙、不良內(nei) 容、網絡沉迷、新技術新應用風險問題。為(wei) 孩子上網保駕護航,需要全社會(hui) 的共同努力。
數字時代,網絡成為(wei) 未成年人獲取知識的重要渠道,同時,不良信息接觸、網絡沉迷成癮、個(ge) 人隱私泄露等風險也如影隨形。根據《2021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2021年小學生的互聯網普及率達95.0%,未成年人接觸互聯網的低齡化趨勢明顯,青少年模式的使用比例和滿意比例均不足五成。
進入暑假,青少年上網時間增加,如何治理好涉未成年人網絡亂(luan) 象,成為(wei) 全社會(hui) 關(guan) 注的熱點問題。近日,中央網信辦開展為(wei) 期兩(liang) 個(ge) 月的“清朗·2023年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zhuan) 項行動,重點整治有害內(nei) 容隱形變異、網絡欺淩、隔空猥褻(xie) 、網絡詐騙、不良內(nei) 容、網絡沉迷、新技術新應用風險問題。
有害內(nei) 容隱形變異、新技術新應用風險增多
電腦前,中學生李剛(化名)向記者展示了他從(cong) 某論壇學來的檢索技巧。
“AI換臉”“一鍵換裝”……經過檢索,一個(ge) 個(ge) 充滿低俗意味的店鋪圖片和文案映入眼簾。進入店鋪,記者發現,這是一家出售AI圖像生成工具的網店,可生成低俗的人物形象,甚至還能生成未成年人形象。“很多同學都知道如何使用‘擦邊關(guan) 鍵詞’搜索,購買(mai) 這類AI生成工具。”李剛說,購買(mai) 時,店家也不會(hui) 詢問自己是否成年。
傳(chuan) 播有害信息的網絡亂(luan) 象,借助“AI換臉”“AI繪圖”等新興(xing) 技術,沉渣泛起。一些處於(yu) 監管灰色地帶的應用軟件,則將隱秘的手伸向未成年人。
前段時間,市民李陽(化名)發現讀中學的兒(er) 子正在使用某款密聊軟件,屏幕上有幾張“閱後焚毀”狀態的圖片、幾個(ge) 英文字母簡寫(xie) 。出於(yu) 關(guan) 心,他上網搜索了幾個(ge) 英文簡寫(xie) ,發現都是低俗用語的縮寫(xie) 。
通過“二創視頻”、表情包、外鏈浮窗等隱蔽形式,色情低俗、迷信暴力等向青少年傳(chuan) 播;有的青少年則沉迷於(yu) 實名製要求寬鬆的短視頻平台;某些兒(er) 童智能設備APP中,語音、文字搜索結果中存在不良內(nei) 容……
除了新形式的不良信息傳(chuan) 播,實施網絡詐騙、隔空猥褻(xie) 、盜騙個(ge) 人信息等違法犯罪等,也時有發生。
“你想不想‘破解’青少年模式?無限暢玩,價(jia) 格便宜。”
沉浸在遊戲中的張曉(化名)收到了這樣一條私信。聽說可以“破解”青少年模式,張曉一時心癢難耐,“反正沒多少錢,試試看!”
當晚,張曉的父母發現銀行卡裏少了3800元錢,詢問後才知道,張曉遭遇電信網絡詐騙,手機被植入了“木馬”,還被盜取了個(ge) 人信息。
“當前,在未成年人網絡生態環境治理中,未成年人麵臨(lin) 的網絡風險大致可以分為(wei) 不良信息接觸風險、網絡沉迷成癮風險、個(ge) 人隱私泄露風險、網絡違法侵害風險等類型。”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貞會(hui) 介紹,與(yu) 時俱進,加強未成年人網絡環境管理,勢在必行。
網絡技術降低違法成本,增加隱蔽性
涉未成年人的互聯網亂(luan) 象為(wei) 何屢禁不止,又屢屢改頭換麵?
數字時代奔湧向前,不斷更新迭代的網絡技術,極大地降低違法成本、增加違法行為(wei) 的隱蔽性。
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術快速發展,給未成年人帶來此前不曾有的不良信息風險,且普通的監測手段有時無法奏效。某電商平台工程師黃舒介紹,所謂的“密聊軟件”,具有極大的逃避監管、向未成年人傳(chuan) 播不良信息的風險。
“網絡內(nei) 容在隱形變異、安全風險以及誘導沉迷等方麵的表現形式都在快速迭代,國家立法、政府監管、學校管理、家長知識結構都存在滯後的風險。”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yu) 研究中心主任佟麗(li) 華說。
技術的進步是大勢所趨。各方管理需要及時改進,才能有效避免涉未成年人的網絡亂(luan) 象。
“進、退青少年模式隻需要一串密碼,還隻有4位。”北京市民李南(化名)舉(ju) 著手機,指著其中一款軟件說,“輸入密碼就能解除限製,太簡單了,這很難起到嚴(yan) 格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的效果。”
監護人自身網絡素養(yang) 參差不齊,也是涉未成年人網絡亂(luan) 象的成因之一。
“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缺乏網絡素養(yang) ,會(hui) 直接影響對其子女上網的管理效果,進而在教育子女使用網絡過程中出現簡單粗暴等行為(wei) 。”王貞會(hui) 說。
此外,個(ge) 別監管部門也存在落實法律法規政策不到位、政策製度更新不及時等情況,加劇了相關(guan) 問題的出現。
立規矩、管長遠,建章立製需與(yu) 時俱進
“對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不能單靠政府、企業(ye) 、家庭、學校中的任何一方。”佟麗(li) 華說,多方共治、久久為(wei) 功,才能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
網絡平台是信息內(nei) 容管理的第一責任人,在未成年人保護方麵起到重要作用。在收到包括李剛父母在內(nei) 的舉(ju) 報之後,該電商公司立刻采取了相關(guan) 措施,例如識別和嚴(yan) 格處置類似商品,堅決(jue) 剔除AI繪圖技術應用中的不良傾(qing) 向。同時,提升“擦邊詞”的識別,增加380餘(yu) 條關(guan) 聯識別詞,不斷提升相關(guan) 詞匯關(guan) 聯的商品是否傳(chuan) 播低俗內(nei) 容的研判能力。
“一方麵,互聯網平台應做好內(nei) 部自律,主動加強防沉迷機製,嚴(yan) 格打擊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內(nei) 容和行為(wei) 。”王貞會(hui) 說,“另一方麵,互聯網平台還應充分發揮對未成年人數字成長的賦能作用,讓數字技術助力未成年人的健康發展。”
令人欣喜的是,不少平台對未成年人保護愈發重視:暑假前夕,多家國內(nei) 遊戲廠商集體(ti) 發布“關(guan) 於(yu) 暑期未成年人遊戲限玩的通知”;快手對於(yu) 涉未成年人不良信息從(cong) 深從(cong) 細整治、從(cong) 嚴(yan) 從(cong) 重處置;抖音也陸續推出《十萬(wan) 個(ge) 為(wei) 什麽(me) 》係列短視頻等精品內(nei) 容,發起青少年科普創作計劃等,提供優(you) 質精神文化內(nei) 容。
社會(hui) 有期盼,監管有回應。
為(wei) 進一步幫助未成年人減少網絡沉迷和不良信息影響,國家網信辦8月2日發布了《移動互聯網未成年人模式建設指南(征求意見稿)》並公開征求意見,將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覆蓋範圍由APP擴大到移動智能終端、應用程序、分發平台,把“青少年模式”升級為(wei) “未成年人模式”。
立規矩、管長遠,建章立製更需與(yu) 時俱進。近日,司法部、國家網信辦專(zhuan) 題研究審議《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草案)》。“加快推動出台該條例是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建設的重要舉(ju) 措,對於(yu) 健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製度體(ti) 係、構築未成年人網絡安全屏障、切實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具有重要意義(yi) 。”司法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
“監管部門既要鼓勵互聯網平台的健康發展,也要根據技術創新背後可能存在的風險,合理運用建議、約談等方式明確監管底線和平台經營紅線。”王貞會(hui) 說。
此外,公安和司法機關(guan) 的打擊治理也卓有成效:公安機關(guan) 曾聯合網信部門開展專(zhuan) 項行動,7個(ge) 月間處置涉未成年人電信網絡詐騙案件1.2萬(wan) 餘(yu) 起;2020年至2022年,檢察機關(guan) 起訴涉嫌利用電信網絡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達7761人。
“提升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的網絡素養(yang) 水平,是營造健康安全網絡環境的關(guan) 鍵。”王貞會(hui) 建議,在日常的法治宣傳(chuan) 中,有關(guan) 部門可以結合“進社區、進家庭、進學校”等活動,提高監護人對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風險防範意識和實際保護能力。
“治理並非對未成年人的網絡行為(wei) 進行管製,而是從(cong) 保障未成年人權利的角度,尊重他們(men) 發展、成長的權利,合理引導他們(men) 正確地認識、使用網絡。”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未成年人事務治理與(yu) 法律研究基地副主任苑寧寧說。
(人民日報記者 金 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