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幸福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發布時間:2023-08-16 15:22:00來源: 中國紀檢監察報

  一封封書(shu) 信傳(chuan) 遞著對雪域高原的深情掛念

  幸福路上一個(ge) 都不能少

  今年5月23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向“2023·www.easyfundingllc.com發展論壇”致賀信。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人民幸福是最大的人權,發展是實現人民幸福的關(guan) 鍵。中共十八大以來,在中央政府和全國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幹部群眾(zhong) 艱苦奮鬥、頑強拚搏,讓西藏徹底擺脫了束縛千百年的絕對貧困問題,與(yu) 全國一道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繁榮景象。

  2019年、2023年兩(liang) 次致信祝賀西藏發展論壇、給隆子縣玉麥鄉(xiang) 群眾(zhong) 回信、給西藏民族大學發賀信、給在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實習(xi) 的西藏大學醫學院學生回信……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數次同西藏各族群眾(zhong) 通信,向有關(guan) 方麵致賀信。一封封書(shu) 信,體(ti) 現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視、對西藏各族人民的深深牽掛。記者在實地采訪中看到,告別千年貧困的雪域高原,正奮力譜寫(xie)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篇章。

  紙短情長,多封信箋飽含深深牽掛

  “和平解放以來,西藏的地區生產(chan) 總值增長346.8倍,人均預期壽命從(cong) 35.5歲提高到72.19歲”“2022年西藏累計實現脫貧人口就業(ye) 20.97萬(wan) 人”“藏語言文字得到廣泛使用,各類文物古籍的保護利用取得新進展”……在“2023·www.easyfundingllc.com發展論壇”上,來自澳大利亞(ya) 、德國等36個(ge) 國家和地區的150多位中外嘉賓共同分享以發展促人權的經驗,並為(wei) 西藏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西藏工作曆來是黨(dang) 和國家全局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進入實現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為(wei) 西藏工作把舵定向、謀篇布局。近年來的多封信箋都傳(chuan) 遞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雪域高原的深深牽掛。

  2017年10月2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給西藏隆子縣玉麥鄉(xiang) 牧民卓嘎、央宗姐妹的回信指出,“有國才能有家,沒有國境的安寧,就沒有萬(wan) 家的平安。祖國疆域上的一草一木,我們(men) 都要看好守好。希望你們(men) 繼續傳(chuan) 承愛國守邊的精神,帶動更多牧民群眾(zhong) 像格桑花一樣紮根在雪域邊陲,做神聖國土的守護者、幸福家園的建設者。”

  2018年10月1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致信祝賀西藏民族大學建校60周年指出,“西藏民族大學60年來取得的成績,是在黨(dang) 的領導下西藏各項事業(ye) 蓬勃發展、西藏各族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的生動體(ti) 現。”

  2019年6月14日,“2019·www.easyfundingllc.com發展論壇”在西藏拉薩舉(ju) 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致賀信指出,“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下,短短幾十年,西藏實現了曆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hui) 變革,百萬(wan) 農(nong) 奴翻身解放,成為(wei) 國家和社會(hui) 的主人。在中央政府和全國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人民團結奮鬥,把貧窮落後的舊西藏建設成了經濟文化繁榮、社會(hui) 全麵進步、生態環境良好、人民生活幸福的新西藏。”

  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指引下,西藏取得了全方位進步、曆史性成就,呈現出政治安定、社會(hui) 穩定、經濟發展、民族團結、宗教和睦、邊防鞏固、人民安居樂(le) 業(ye) 的發展景象。

  今天的西藏,2019年實現整體(ti) 脫貧,74個(ge) 貧困縣(區)全部摘帽,62.8萬(wan) 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022年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達到1.38萬(wan) 元,脫貧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

  今天的西藏,經濟總量從(cong) 1959年的1.74億(yi) 元增長到2022年的2165億(yi) 元以上;糧食產(chan) 量由1959年的18.29萬(wan) 噸增加到2022年的107萬(wan) 噸;2022年城鄉(xiang)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48753元、18209元,比2021年分別增長8%、10%左右。

  今天的西藏,人口已由1959年的122.8萬(wan) 人增長到2021年的364.81萬(wan) 人,其中藏族人口占86.01%,人均壽命達到72.19歲。全麵建立以養(yang) 老、醫療、失業(ye) 、工傷(shang) 和生育五大保險為(wei) 主體(ti) 的覆蓋城鄉(xiang) 全體(ti) 居民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目前各類社會(hui) 保險參保人數達320.38萬(wan) 人次。

  小村巨變,村集體(ti) 經濟收入超千萬(wan) 、人均年收入10年間翻了20多倍

  走進拉薩河南岸的慈覺林村,水泥硬化路麵寬闊通暢,太陽能路燈沿線挺立,小塊的綠地上綠樹成蔭、花朵盛開。道路兩(liang) 旁,一座座多層的白牆紅頂藏式小樓有序分布,房屋配置的落地窗、門前屋後的小汽車洋溢著現代化的氣息。

  過去,這片15平方公裏的狹長山溝裏,村民長期處於(yu) 貧困狀態。提起村子的變化,藏族大媽拉次十分激動,她拿起手機展示了幾張照片:照片中的慈覺林村一片灰蒙蒙,通村的土路塵土飛揚,路邊的幾間土房子殘破老舊,遠處的耕地上村民在勞作……“照片是之前拍攝的,那時候村裏都是土路,房子也破破爛爛的。我們(men) 離拉薩市區隻有幾公裏,但去一趟城裏要很長時間,隻能坐拖拉機或者走路去,自己家有汽車、電動車這些當時都不敢想象。”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脫貧攻堅,把貧困地區作為(wei) 脫貧攻堅重點區域,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ti) ,優(you) 化政策供給,下足“繡花”功夫。從(cong) 巍峨高聳的喜馬拉雅山到一望無垠的藏北草原,從(cong) 千溝萬(wan) 壑的藏東(dong) 鄉(xiang) 村到遙遠壯闊的“天上阿裏”,西藏社會(hui) 麵貌日新月異,人民生活蒸蒸日上,慈覺林村也發生了令人欣喜的變化。

  今年62歲的旺慶是慈覺林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目睹10多年來村裏的巨變,他介紹道:“慈覺林村有1212人,共有4個(ge) 小組,以前村民都是以種土豆、青稞,養(yang) 犛牛為(wei) 生,年收入平均下來隻有800元。現在在黨(dang) 的政策帶動下,村民收入高了起來,主要靠外出務工和周邊的旅遊產(chan) 業(ye) ,年收入人均下來有2萬(wan) 元左右,村集體(ti) 經濟的收入也高了,好的時候一年有1000多萬(wan) 元。”

  隨著《文成公主》實景演出在當地唱響,慈覺林村的發展進一步提速,從(cong) 傳(chuan) 統農(nong) 村加快轉型為(wei) 依靠文旅產(chan) 業(ye) 多種經營的新型村莊。《文成公主》是西藏自治區重點打造的藏文化大型史詩劇,講述了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與(yu) 鬆讚幹布和親(qin) 的曆史故事,由800餘(yu) 名當地的藏族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參演,通過文化扶貧、產(chan) 業(ye) 扶貧的方式,有效帶動區域經濟全麵脫貧、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

  “項目建設時,村民就在這裏搞運輸、搞建設掙錢,項目建成後又來當演員,我們(men) 村有90多人白天務工務農(nong) ,晚上參加演出,每月能多賺3000元到4000元。”旺慶說,現在劇場連商業(ye) 街共有100多畝(mu) ,遊客多了之後,很多村民把房子租出去或者經營旅遊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每年的收入也不少。

  《文成公主》實景演出不僅(jin) 讓村民走上舞台,連村民家裏的牛羊也拿起了“工資”。村民索朗次仁憑借著150多隻羊在劇中的演出,每個(ge) 演出季可增收7.8萬(wan) 餘(yu) 元。隨著周邊的商業(ye) 配套逐步發展起來,他的兒(er) 子回村當起了卡車司機,每月收入萬(wan) 元有餘(yu) 。

  激揚夢想,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一個(ge) 都不能少”

  如今,西藏的各族人民,生存權、發展權得到全方位的保障。在采訪中,“圓夢”是不少藏族群眾(zhong) 提到的高頻詞之一。

  坐在裝修一新、極具特色的藏式小洋樓前,藏族大媽拉次用流利的普通話高興(xing) 地介紹著,“2012年之後,政策越來越好,我們(men) 家以前的土房子現在成了小洋樓,不但4口人完全夠住,多的還能租出去賺錢。不僅(jin) 我們(men) 家這樣,村子裏很多戶都這樣。”

  在《文成公主》項目開始建設時,拉次就參與(yu) 其中,從(cong) 事保潔工作,現在已經成為(wei) 保潔主管,每個(ge) 月有7000多元的工資。“以前我什麽(me) 都不懂,種地也沒有太多收入,更不會(hui) 說漢語。有了工作後,不僅(jin) 收入多了,見識也廣了,現在學漢語這個(ge) 願望也實現了,生活有了很大的變化。”

  像拉次家一樣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在慈覺林村並不少見。為(wei) 保護極高海拔地區生態環境,改善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條件,西藏自治區自2018年開始實施極高海拔生態搬遷項目,涉及20個(ge) 縣居住在海拔4800米以上地區的13萬(wan) 多人。得益於(yu) 黨(dang) 和政府的好政策,德吉宗巴和老鄉(xiang) 們(men) 一起從(cong) 墨竹工卡縣整體(ti) 搬遷,告別了曾經種地放牧的生活,開啟了全新的城市生活。

  搬遷到慈覺林村後,在這裏立足成為(wei) 了德吉宗巴的願望。當時,看到《文成公主》實景演出的招聘信息,德吉宗巴就報了名,通過一係列演出培訓和技能訓練,德吉宗巴如願在劇場當上了群眾(zhong) 演員。她很快找到感覺,在劇目裏扮演多個(ge) 角色,憑借著兼職演出,每月可增收4000多元,“不怕在城裏麵落不下腳了,生活越來越好了。”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中的“一個(ge) 都不能少”,進一步讓特定群體(ti) 的權利享有特殊性保障。今天的西藏,婦女兒(er) 童權益得到切實維護,老年人權益保障機製不斷健全,殘疾人權益保障成效顯著,特殊群眾(zhong) 有了更加充分的條件去追求夢想、實現人生價(jia) 值。

  “我喜歡跳舞,我愛這個(ge) 工作。”盡管普通話並不流利,但倉(cang) 啦依然堅持重複說了好幾遍,堅定的語氣流露出她對舞蹈的熱愛。倉(cang) 啦的腿有輕微不便,但她一直沒有放棄舞蹈,2018年,在黨(dang) 和政府的政策關(guan) 懷和幫助下,倉(cang) 啦經過專(zhuan) 業(ye) 培訓開始在《文成公主》實景演出擔任舞蹈群演,每場演出扮演9個(ge) 角色,每個(ge) 月能穩定增收4000多元,不僅(jin) 生活越來越好,在實現舞蹈夢想的道路上也越走越順暢。

  凝聚合力,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讓雪域高原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

  酒店民宿、藏式風情街、旅遊商品店……記者在現場看到,隨著遊客增多,劇場周邊也聚集了多門類、多業(ye) 態的產(chan) 業(ye) ,構建起了“多點支撐、多業(ye) 共生、多元融合”的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文成公主》既是一個(ge) 文化項目,也是一個(ge) 惠民項目,10多年來,項目致力於(yu) 以產(chan) 業(ye) 促就業(ye) ,助力脫貧攻堅、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當地農(nong) 牧民的可持續發展,有力促進了當地群眾(zhong) 就業(ye) 創業(ye) ,做到了既富‘腦袋’又富‘口袋’,實現了社會(hui) 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該項目負責公司域上和美集團董事長邱偉(wei) 介紹。

  據了解,2013年首演至今已累計演出1700餘(yu) 場,該劇場及配套項目接待遊客超400萬(wan) 人次,累計向當地民眾(zhong) 發放薪資4億(yi) 多元。項目帶動形成了一個(ge) 麵積超過5平方公裏的文化園區與(yu) 旅遊景區,各類文商旅企業(ye) 100餘(yu) 家入駐發展,各類個(ge) 體(ti) 商戶500餘(yu) 家在此經營創業(ye) 。

  在邱偉(wei) 看來,在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民營企業(ye) 有著獨特的作用。企業(ye) 可以通過一些市場化的手段帶動當地老百姓去致富,比如說在民族地區挖掘文化旅遊資源,發展適合當地的產(chan) 業(ye) 模式,更好地把中華文化故事講好、把資源保護好利用好,實現經濟效益與(yu) 社會(hui) 效益的統一。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對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作出戰略部署。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ya) 於(yu) 脫貧攻堅,必須堅持發揮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you) 勢,凝聚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強大合力。

  據了解,在一係列政策和舉(ju) 措的支持保障下,自2022年全自治區“萬(wan) 企興(xing) 萬(wan) 村”行動啟動以來,共450家民營企業(ye) 結對幫扶493個(ge) 村,投入1.14億(yi) 元,為(wei) 西藏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貢獻了民營企業(ye) 的力量。“在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偉(wei) 大事業(ye) 中,民營企業(ye) 實現了自身發展,也帶動了百姓增收、區域價(jia) 值提升,這是企業(ye) 的榮耀。”邱偉(wei) 說。

  如今,美麗(li) 的雪域高原上,興(xing) 產(chan) 富民的故事正在持續更新:桑日縣的8500畝(mu) 高海拔葡萄種植基地,為(wei) 當地提供長期就業(ye) 崗位60個(ge) ,使周邊10個(ge) 村的群眾(zhong) 實現就地就近務工增收;雙湖縣的牧業(ye) 合作社,既科學集約使用生產(chan) 資料和勞動力,推廣從(cong) 遊牧向半舍飼轉變,加大牲畜出欄力度,提高畜牧業(ye) 產(chan) 出,又能推動實行按股分紅和按勞分配相結合的分配方式,有效帶動困難群眾(zhong) 增收;墨脫縣瞄準鄉(xiang) 村旅遊市場,突出農(nong) 旅特色產(chan) 業(ye) 融合,加快旅遊項目及配套設施建設,打造綠色發展新樣板,不斷夯實鄉(xiang) 村振興(xing) 根基……

  “今年以來,截至6月底,全區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達13592元,同比增長 17.48%……”數據顯示,在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西藏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上台階、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見實效,雪域高原各族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中國紀檢監察報記者 薛鵬 自西藏拉薩報道)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