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江蘇經濟“沉浸式”升級 “秘訣”竟在此!
江蘇聚焦科技自立自強,一邊加緊開展核心技術攻關(guan) ,同時沉下心來深耕基礎研究土壤,在快與(yu) 慢之間,跑出科技創新新節奏,為(wei) 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動能。
今年上半年,江蘇經濟增量位居全國第一,總量首次突破6萬(wan) 億(yi) 元。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8.3%,明顯快於(yu) 全國平均水平。
在南通的招商工業(ye) 海門基地,18萬(wan) 噸級LNG船項目組辦公室牆上貼滿了排得滿滿的日程計劃表。因為(wei) 船型采用自主設計,核心的薄膜艙絕緣材料實現國產(chan) 化應用,預計完工時間整整提前了半年。
招商工業(ye) 海門基地科技創新中心主任 吳海建:共同圍繞這個(ge) 項目,它卡哪我們(men) 就攻哪,然後爭(zheng) 取我們(men) 這個(ge) 項目能夠自立自強。
分秒必爭(zheng) ,加速升級。在100多公裏外的蘇州楓橋街道,光伏組件產(chan) 線企業(ye) 也在加緊技術攻關(guan) 。年初剛研發出的16秒速組件產(chan) 線還在生產(chan) ,新的13秒速產(chan) 線已經研發完成80%以上。
蘇州高新區晟成光伏設備有限公司研發總監 黃曰龍:從(cong) 16秒壓縮到13秒,那這樣的話產(chan) 能換算出來,一條生產(chan) 線每天的產(chan) 能我們(men) 就多出1萬(wan) 片。
生產(chan) 線上,技術更新爭(zheng) 分奪秒,需要衝(chong) 刺加速。但基礎研究領域好像馬拉鬆,需要久久為(wei) 功的堅韌與(yu) 耐力。在徐州,深入地下百米的雲(yun) 龍湖實驗室正在建設,科學工作者們(men) 即將開展基礎研究。
中國礦業(ye) 大學教授、雲(yun) 龍湖實驗室卓越學者 王勃:真正搞科研是要坐冷板凳的,有可能一待就是五年十年,對於(yu) 國家來講,對於(yu) 深入了解地球來講是非常有意義(yi) 的。因此未來哪怕需要更長的時間,我們(men) 也願意紮根深地。
今年6月份,江蘇製定完成《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chan) 業(ye) 科技創新中心行動方案》,到2035年,主要科技創新指標要達到創新型國家前列水平,全麵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chan) 業(ye) 科技創新中心。
江蘇省科技廳廳長 徐光輝:要展現更大作為(wei) ,把握發展機遇,率先在優(you) 化區域科技創新布局、加強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重大科創平台建設、夯實企業(ye) 主體(ti) 地位、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等方麵取得新突破,勇當我國科技和產(chan) 業(ye) 創新開路先鋒。 (央視新聞客戶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