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詩詞“熱度”不減 中國人為何“鍾情”於吟詩?
中新社上海8月18日電 題:唐宋詩詞“熱度”不減 中國人為(wei) 何“鍾情”於(yu) 吟詩?
作者 王笈
《唐詩三百首新注》、“古詩海”係列之《唐五代詩鑒賞》……今夏正火熱舉(ju) 行的上海書(shu) 展上,一些展位將詩詞類書(shu) 籍“安置”在醒目處,時有讀者上前翻閱選購。17日臨(lin) 近傍晚,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辛棄疾詞集》《唐宋詞格律》已僅(jin) 剩一本,《李白詩選評》《杜甫詩選評》《高適岑參詩選評》在“中國古代文史經典讀本”係列中最受歡迎,幾乎賣空。
“從(cong) 比較高階的專(zhuan) 業(ye) 古籍整理,到麵向大眾(zhong) 的通俗讀物,唐宋詩詞一直都是書(shu) 展上大家最感興(xing) 趣的門類之一。”上海古籍出版社文學編輯室副主任鈕君怡告訴中新社記者,當下讀者尤其關(guan) 注李白、杜甫這樣的“一線詩人”,《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是長銷品種。她也注意到,近期熱映的電影《長安三萬(wan) 裏》讓唐宋詩詞更“熱”了,“現在詩詞普及的環境很好,大家都很重視傳(chuan) 統文化,對我們(men) 出版社來說也是一個(ge) 利好的消息。”
中信出版集團展銷的《長安三萬(wan) 裏藝術設定集》和《長安詩選》,“熱度”同樣居高不下,並帶動了此處其他詩詞類書(shu) 籍的暢銷。在現場工作人員看來,電影《長安三萬(wan) 裏》以詩人之名、詩詞之美,再現大唐盛世的燦爛文化和氣象萬(wan) 千,喚醒了國人心中的詩詞“基因”。“對吟詩誦詞的熱愛,是刻進中國人骨子裏的浪漫和情懷。”
追捧詩詞,不隻在“書(shu) 山書(shu) 海”間。幾天前,作家王曉磊(六神磊磊)做客上海圖書(shu) 館東(dong) 館,暢聊他心中的“唐朝野生登山家”李白。李白一生好入名山遊,王曉磊也曾沿著李白走過的足跡爬過名山,以“山”為(wei) 線索串起這位大詩人的傳(chuan) 奇人生。當晚有300多名讀者共赴這場唐詩盛宴,現場觀眾(zhong) 席滿滿當當。上海圖書(shu) 館閱讀推廣中心宣傳(chuan) 推廣部主任李穎在微信朋友圈感慨:“六神磊磊講李白,(觀眾(zhong) 席)裝不下了,隻能請大家看直播了。”
吟詩誦詞,難不倒中國的孩子們(men) 。16日在上海舉(ju) 辦的第14屆“讀者大會(hui) ”上,當主持人即興(xing) 問起:“有沒有會(hui) 背詩的小朋友?”台下小手紛紛舉(ju) 起,朗朗吟誦聲接連傳(chuan) 來:“竹外桃花三兩(liang) 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中國人為(wei) 何“鍾情”於(yu) 吟詩?在中國宋代文學學會(hui) 會(hui) 長莫礪鋒看來,唐宋詩詞寫(xie) 的是普通大眾(zhong) 的日常生活和心理感受,“喜怒哀樂(le) ”是不變的,熱愛和平、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價(jia) 值觀也是不變的。因此,盡管是千年前的詩人寫(xie) 的詩詞,帶給今人的感受卻是親(qin) 切的。
莫礪鋒特別指出,中國古人在評價(jia) 詩人、詞人的價(jia) 值時,是人文並重的,認為(wei) 隻有人品高尚之人,才有可能成為(wei) 一流的詩人、詞人。“流傳(chuan) 到今天的這些經典詩詞,其作者都有高尚的人格,這些大詩人、大詞人說的話、體(ti) 現的感情,都是真誠的、高尚的、健康的、積極的。因此當我們(men) 讀詩詞時,除了審美享受,還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文學和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熏陶。”
古詩詞是中國文化的瑰寶。曆代詩人吟詩作對,樂(le) 趣無窮。
曾有人問現代詩人艾青,什麽(me) 叫詩?艾青說,詩,就是文學中的文學。(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