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被詐騙後,心理創傷如何修複

發布時間:2023-08-18 16:09: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想要過上更好的生活”是幾乎每個(ge) 人的心之所向,犯罪分子在詐騙時正是利用了這一點。“人在缺錢時想要錢,缺愛時想要愛”,因此才會(hui) 被偽(wei) 高薪招聘、假戀情等誘惑,以為(wei) 自己想要的東(dong) 西在那裏能夠得到,從(cong) 而被騙。

  ---------------

  “做任務刷禮物,被騙3萬(wan) ”“投資被騙78萬(wan) ”……在日前舉(ju) 辦的反詐題材電影《孤注一擲》北京首映禮現場,放了一塊被詐騙金額板。觀影結束後,自己或親(qin) 友有過被騙經曆的觀眾(zhong) 紛紛在上麵留言,寫(xie) 下被騙金額。從(cong) 幾十元到幾百萬(wan) 元,從(cong) 兼職被套路到理財被騙,展板很快被填滿。僅(jin) 僅(jin) 數百名觀眾(zhong) ,被詐騙總金額已超5000萬(wan) 元。

  截至8月17日中午12時,電影《孤注一擲》票房已達21.74億(yi) 。電影爆火,劇情引發大眾(zhong) 熱議的同時,和影片關(guan) 聯的“境外網絡詐騙”這一現實議題也備受關(guan) 注。被騙錢的,被騙到海外逃回國的……不少有類似經曆的人現身說法,他們(men) 以文字為(wei) 刀,以視頻為(wei) 劍,通過講述親(qin) 身經曆警示大眾(zhong) 謹防網絡詐騙。

  為(wei) 什麽(me) 有的人會(hui) 被騙?在心理谘詢師嚴(yan) 藝家看來,“想要過上更好的生活”是幾乎每個(ge) 人的心之所向,而犯罪分子在詐騙時正是利用了這一點。“人在缺錢時想要錢,缺愛時想要愛”,因此才會(hui) 被偽(wei) 高薪招聘、假戀情等誘惑,以為(wei) 自己想要的東(dong) 西在那裏能夠得到,從(cong) 而被騙。

  相比於(yu) 成年人,嚴(yan) 藝家認為(wei) ,青少年被詐騙的情況還存在很多獨特之處。“很多青春期的孩子還處於(yu) 一種非黑即白的狀態。在他們(men) 的眼中,一個(ge) 人或一件事不是全好的,就是全壞的。他們(men) 如果相信一個(ge) 人,就是100%相信,不會(hui) 有所保留。”嚴(yan) 藝家說,正因如此,這些青少年很少去思考事情的另外一麵是怎樣的,難以準確判斷。

  她同時表示,在網絡高度便利的時代,很多年輕人和現實世界的互動經驗不足,這也是被騙的重要原因。例如,小孩跟隨父母去買(mai) 菜,看到爸媽和商家講價(jia) ,麵對缺斤短兩(liang) 的情況怎麽(me) 處理等,能從(cong) 中學到很多東(dong) 西。而現在通過手機就能完成很多事,這部分的體(ti) 驗在生活中越來越少,“現實經驗的減弱,某種程度上使得虛擬世界的詐騙更加猖獗”。此外,有些青少年對於(yu) 儀(yi) 式感的向往也可能導致被騙,“有一份規律的工作,可以每天做一些事情,有時對他們(men) 很有誘惑力”。

  在被騙經曆分享視頻中,不少人在敘述時伴著哽咽,眼眶通紅,有的人甚至話說到一半便無法繼續。即便事情已過去多時,但這段經曆仍在他們(men) 的內(nei) 心留下了深深的陰影,難以釋然。

  美國哀傷(shang) 谘詢師、中國社會(hui) 工作教育協會(hui) “創傷(shang) 性哀傷(shang) 與(yu) 幹預係列課”特聘授課老師劉新憲表示,有過類似經曆的人,內(nei) 心很可能出現幾個(ge) 特征:第一個(ge) 是闖入性思維,即恐懼的想法會(hui) 突然闖入腦海;第二是回避,因為(wei) 一想到曾經經曆過的創傷(shang) 事件就會(hui) 極度恐懼和痛苦,所以會(hui) 努力回避任何可能的創傷(shang) 提醒,例如聲音、人、場景、物件、氣味等,也可能出現失憶;第三是負麵思維,“這個(ge) 世界是溫暖的,世界是有一定規律的,我是有一定價(jia) 值的”是人類生活的三個(ge) 基本概念,被詐騙後,人的整體(ti) 認知可能會(hui) 出現顛覆性的變化;第四是過度警覺,甚至電話鈴聲都會(hui) 讓他覺得一陣緊張。

  以上症狀需經過一定評估,才能判斷是否罹患創傷(shang) 後應激障礙(簡稱“PTSD”,一般指當個(ge) 人經曆、目睹或遭遇到一個(ge) 或多個(ge) 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實際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脅,或嚴(yan) 重的受傷(shang) ,或軀體(ti) 完整性受到威脅後,可能導致的個(ge) 體(ti) 延遲出現和持續存在的精神障礙——記者注)以及嚴(yan) 重程度。

  劉新憲介紹,多數情況下創傷(shang) 可以自愈,“人具有抗挫力和韌性,麵對災難和打擊能夠自我恢複和調整”。“通常情況下,如果本人沒有求助意願,我們(men) 不會(hui) 在前3個(ge) 月直接提供幫助。”他鼓勵自愈,“即便幹預,也是要讓對方能夠自己調控問題”。不過,嚴(yan) 重者也會(hui) 伴有強迫症、抑鬱症等共病,甚至終身無法治愈。

  那麽(me) 麵對創傷(shang) ,個(ge) 人、家庭和社會(hui) 應該怎麽(me) 做?劉新憲表示,對於(yu) 個(ge) 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跟社會(hui) 保持聯係,此外可以多讀一些科普書(shu) 籍,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每日運動,正常睡眠,不能酗酒,不可沉迷遊戲等。心理谘詢師嚴(yan) 藝家表示,受害者首先要對自己有耐心,“不要期待能馬上回歸正常生活當中,要給自己3-6個(ge) 月的心理緩衝(chong) 期”。

  至於(yu) 家庭,劉新憲坦言,這是一把雙刃劍,要非常小心,“如果這個(ge) 家庭有良好的支持係統,對孩子會(hui) 有所幫助,反之則是雪上加霜”。嚴(yan) 藝家提醒,我們(men) 不要從(cong) 道德層麵去指責受害者的行為(wei) ,而是要從(cong) 心理的層麵去理解,這段時間他需要一個(ge) 內(nei) 心安全的環境。“周圍的人要知道,受害者此時做出的很多反應,例如抗拒,不想和外界接觸等,都不是針對你個(ge) 人的。”她說。

  從(cong) 社會(hui) 的層麵上來看,受害者在被解救後,很可能需要配合警方、社工或兒(er) 童保護等方麵的人員,進行調查。嚴(yan) 藝家說:“在這一過程中,我們(men) 要確保訪談不會(hui) 對其造成二次傷(shang) 害。”

  如何防止被騙?嚴(yan) 藝家和劉新憲從(cong) 心理學角度出發,提出建議。嚴(yan) 藝家鼓勵大家放下手機,多給自己一些和現實世界中其他人發生交互的機會(hui) ,同時認可自己內(nei) 心的感覺。“不少受害者在和犯罪分子接觸的早期心中或多或少會(hui) 閃過一個(ge) 念頭,覺得事情不對勁。”她說,當猶豫產(chan) 生,我們(men) 不要憋在肚子裏,而是要和周圍的人去商量。

  劉新憲認為(wei) ,生命教育相關(guan) 的訓練很重要,“它所應對的不僅(jin) 僅(jin) 是創傷(shang) 的問題,在麵對社會(hui) 困境、生活困境以及工作困境等情況時,生命教育都能提供一定的幫助”。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李丹萍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