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1354個調研成果實現轉化
突出問題導向 建立“3+1”清單
海關(guan) 總署1354個(ge) 調研成果實現轉化
以深入推進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構築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為(wei) 著力點,圍繞“內(nei) 河運費扣減”難題深入調研、靶向施策;助力“新三樣”加速揚帆出海,激發外貿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海關(guan) 總署突出精準選題、推動精準破題、實現精準答題,抓好調查研究,通過建立問題清單、責任清單、任務清單和調研成果轉化運用清單等“3+1”清單,調研發現問題2131個(ge) 、確定責任人474人、明確任務2498個(ge) 、成果轉化1354個(ge) ,確保調研有備而去、有獲而歸,奔著困難問題去、帶著思路措施回,實現精準答題。
調研破題“內(nei) 河運費扣減”
2022年,長江經濟帶沿江口岸通過水運轉關(guan) 進口貨物貨值393.3億(yi) 美元,實征稅款285.3億(yi) 元人民幣。內(nei) 河航道成為(wei) 國際航線延伸並輻射內(nei) 地口岸的“黃金水道”,發揮著暢通內(nei) 外循環的重要作用。
根據海關(guan) 相關(guan) 規定,轉關(guan) 運輸中單獨列明的內(nei) 河運費不計入完稅價(jia) 格,無需征稅。“但相關(guan) 企業(ye) 反映,由於(yu) 轉關(guan) 貨物運費是按國際國內(nei) 聯程總費用結算,進口企業(ye) 通常無法提供內(nei) 河段的運費單據,也無法以客觀量化的數據合理區分內(nei) 河運費,難以真正實現運費扣減。”海關(guan) 總署關(guan) 稅司估價(jia) 管理處處長汪瑩暉說。如何將貨物運抵我國境內(nei) 後的內(nei) 河運費從(cong) 完稅價(jia) 格中剔除,從(cong) 而降低進口征稅基數,減輕企業(ye) 稅負,提升競爭(zheng) 力,成為(wei) 海關(guan) 亟待破解的一道難題。
為(wei) 此,海關(guan) 總署立刻啟動立項,展開調查研究,探索內(nei) 河運費扣減政策可實施可落地的最佳路徑。組織稅收征管局(廣州)和武漢、長沙、南昌、重慶、成都等長江經濟帶沿岸9個(ge) 海關(guan) 成立工作專(zhuan) 班,了解掌握內(nei) 河運輸價(jia) 格構成及影響因素,分析存在的問題和重點需突破的瓶頸;組織工作專(zhuan) 班赴湖南省嶽陽市開展實地調研,了解試點工作開展情況,總結成效並撰寫(xie) 擴大試點可行性評估報告,為(wei) 相關(guan) 工作在整個(ge) 長江經濟帶乃至全國推廣打下基礎。
武漢海關(guan) 與(yu) 長江幹線航運行政主管部門長江航務管理局充分溝通探討,就攜手發揮職能作用助企紓困、發揮長江“黃金水道”作用達成一致意見。長江航務管理局定期在交通運輸部官網公布上海至武漢、重慶、南京等重點航線的運價(jia) 水平,海關(guan) 根據工作需要提出新增航線運價(jia) 信息的需求,為(wei) 企業(ye) 進口申報扣減運費提供依據。
長沙海關(guan) 聯合地方政府研究推出內(nei) 河運費客觀量化分攤方案,引入第三方會(hui) 計師事務所提供的數據作為(wei) 參考,合理區分進口轉關(guan) 貨物的國際、國內(nei) 段運費,向涉及內(nei) 河運輸的進口企業(ye) 精準推送。
福州、南昌、重慶等海關(guan) 與(yu) 部分航運公司合作,在開具的運費發票中將內(nei) 河段運費在總運費中單列或剔除,以及專(zhuan) 門提供關(guan) 於(yu) 內(nei) 河段運費的說明等,從(cong) 源頭解決(jue) 境內(nei) 段運費無法分攤的問題。
在充分調研論證、總結評估的基礎上,海關(guan) 總署按照“可複製,可推廣”的原則,迅速出台《內(nei) 河運輸及其相關(guan) 費用不計入進口貨物完稅價(jia) 格估價(jia) 指引》,明確在企業(ye) 無法提供內(nei) 河運費單據的情況下,符合相關(guan) 標準的數據資料可作為(wei) 企業(ye) 申報扣減的依據。今年5月30日,估價(jia) 指引發布後首票享惠的進口轉關(guan) 貨物在武漢新港海關(guan) 順利通關(guan) ,當日,武漢、長沙等地企業(ye) 申報扣減運費83萬(wan) 元,減征稅款8.5萬(wan) 元。
據悉,“內(nei) 河運費扣減”政策在長江經濟帶沿線口岸成功推行的基礎上,將向包括珠江、閩江在內(nei) 的內(nei) 河流域全麵推廣,惠及進口企業(ye) 超千家,全年預計為(wei) 企業(ye) 節約支出6700餘(yu) 萬(wan) 元。
助力“新三樣”加速揚帆出海
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被稱為(wei) 外貿“新三樣”。“廣東(dong) 是‘新三樣’的重要出口省份,廣東(dong) 分署和省內(nei) 海關(guan) 通過深入重點企業(ye) 開展調研走訪,及時匯總企業(ye) 問題建議,‘量身定製’支持廣東(dong) ‘新三樣’擴大出口的措施。”廣東(dong) 分署副主任張柯向記者介紹說。
上半年,廣東(dong) 電動載人汽車出口增長7倍。廣東(dong) 分署積極組織省內(nei) 海關(guan) 開展“點對點”一企一策幫扶,指導企業(ye) 規範申報並安排專(zhuan) 人專(zhuan) 崗審核,打造“提前申報+抵港直裝”,實現貨到放行,大幅縮短貨物在港時間;同步發揮中歐班列物流優(you) 勢,降低通關(guan) 成本,最大限度為(wei) 新能源汽車出口提供通關(guan) 便利。黃埔海關(guan) 所屬新沙海關(guan) ,通過對汽車滾裝船實施365天全天候預約通關(guan) 模式,實現“船到人到、即靠即查”,平均登臨(lin) 檢疫時長壓縮至1小時內(nei) ,大幅提高碼頭周轉效率,節約船公司運營成本。
廣東(dong) 分署在比亞(ya) 迪公司調研了解到,比亞(ya) 迪售後服務中心每天都會(hui) 接收到世界各地的零配件采購訂單,一個(ge) 售後維修服務網點的配件采購訂單包含了多個(ge) 車型的多個(ge) 零件,需要同時發運,如果將每一個(ge) 零件都分開申報,將加大企業(ye) 報關(guan) 難度和被查驗幾率。對此,廣東(dong) 分署積極協調推動深圳海關(guan) 出台簡化申報政策,創新推出汽車零配件“出口歸並簡化申報”方式,每年可為(wei) 企業(ye) 節約報關(guan) 、查驗等成本上百萬(wan) 元。
上半年,廣東(dong) 鋰電池出口增長27.7%。廣東(dong) 分署積極協調省內(nei) 海關(guan) 對企業(ye) 建檔立項,通過業(ye) 務培訓、製定檢驗項目清單和監管作業(ye) 流程圖等方式指導企業(ye) 規範申報。深圳海關(guan) 調研時發現,近年鋰電池出口產(chan) 銷兩(liang) 旺,海關(guan) 出口危險貨物包裝查檢量劇增,該關(guan) 針對企業(ye) 提出的優(you) 化監管模式意見建議,出台了“檢查驗證+合格保證”的改革措施;自試點以來,海關(guan) 相關(guan) 外勤作業(ye) 頻次減少近七成,產(chan) 品整體(ti) 通關(guan) 時間縮短超50%。
守護人民群眾(zhong) “舌尖上的安全”
海關(guan) 總署強化源頭管控,嚴(yan) 格口岸把關(guan) ,加強風險防範,服務多元化需求,堅決(jue) 守護人民群眾(zhong) “舌尖上的安全”。
據海關(guan) 總署食安局副局長吳達介紹,今年1月至6月,海關(guan) 總署與(yu) 12個(ge) 國家(地區)簽署水產(chan) 品、豬肉及製品等進出口食品安全監管領域合作協議15份,確保輸華食品符合我國法律法規及標準等要求。持續強化動態監管,對12個(ge) 國家(地區)60家輸華食品生產(chan) 企業(ye) 開展遠程視頻檢查,暫停6家問題企業(ye) 產(chan) 品進口,督促境外主管部門落實監管責任和生產(chan) 企業(ye) 落實主體(ti) 責任。
為(wei) 嚴(yan) 格口岸把關(guan) ,海關(guan) 總署聯合公安、商務等部門開展進口食品“國門守護”行動,持續強化跨部門聯動協作,密切跟蹤日本核廢水排海問題,對日本輸華食品實施最嚴(yan) 格的進口監管,及時對外發聲,回應社會(hui) 關(guan) 切。加強監督抽檢,對9.5萬(wan) 個(ge) 進出口食品化妝品樣品開展219萬(wan) 項次的檢測監測,實施退運或銷毀不合格產(chan) 品1053批次,堅決(jue) 阻斷問題產(chan) 品流入。開展跨境電商網購保稅進口食品“健安2023”專(zhuan) 項行動,對10大類產(chan) 品、573個(ge) 樣品實施監測,對75批不合格產(chan) 品采取下架、召回等風險消減措施。妥善應對處置受克羅諾杆菌汙染雀巢品牌嬰兒(er) 配方奶粉召回等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及時發布消費提示。
服務多元化需求。積極實施進口多元化戰略,持續優(you) 化完善境外食品檢驗檢疫體(ti) 係實地評估和企業(ye) 注冊(ce) 工作流程,新增10個(ge) 國家(地區)10種次食品準入,在華注冊(ce) 企業(ye) 6331家。密切關(guan) 注國際市場形勢,加大食用植物油等資源類食品進口支持力度,全力保障重點民生食品穩定供應。(法治日報 記者 蔡岩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