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兩岸青年與媒體人走進農業示範園 點讚貴州現代農業發展成就

發布時間:2023-08-23 10:1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貴州畢節8月22日電(唐一 劉慶凱)隨著“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之看畢節”活動的持續推進,8月21日上午,兩(liang) 岸媒體(ti) 和青年走進畢節市朱昌鎮現代高效農(nong) 業(ye) 示範園,感受中國式現代化在農(nong) 業(ye) 領域所取得的發展成就。

  園區內(nei) 一排排蔬菜大棚鱗次櫛比,大棚裏的黃瓜、西紅柿、葡萄等等瓜果蔬菜長勢喜人。一年四季新鮮瓜果蔬菜保質保量供應的背後,離不開現代化種植技術與(yu) 管理模式對農(nong) 業(ye) 的加持。

  在貴州遵義(yi) 創業(ye) 的台青賴翊凡,積極向園區工作人員學習(xi) 起了種植技術,探討起管理經驗,把學習(xi) 到的經驗和技術帶回到自己的企業(ye) 。

  台灣自由媒體(ti) 人李顏如品嚐著剛剛摘下的新鮮黃瓜說:“在大陸非常幸福的是想吃什麽(me) 瓜果蔬菜一年四季隨時都有,我之前生活在歐洲,一根黃瓜算下來折合人民幣20多塊錢,非常貴。”黃瓜的香脆口感和親(qin) 民價(jia) 格讓她不禁為(wei) 之點讚。

  朱昌農(nong) 業(ye) 示範園擁有溫室大棚57個(ge) ,占地508畝(mu) ,均采用第八代冬暖式大棚結構,能更好地實現冬季保溫的功能。目前基地可實現一年三季蔬果種植,每個(ge) 大棚每季每畝(mu) 可產(chan) 蔬菜15噸,園區300畝(mu) 大棚能生產(chan) 蔬菜1.2萬(wan) 噸,產(chan) 值可達6000餘(yu) 萬(wan) 元,年盈利1000餘(yu) 萬(wan) 元。自2020年以來,為(wei) 當地農(nong) 戶培訓種植技術2000餘(yu) 人次,帶動就業(ye) 160餘(yu) 人,有力鞏固當地脫貧攻堅成果,助推鄉(xiang) 村振興(xing) 。

  同樣讓兩(liang) 岸媒體(ti) 和青年點讚的還有位於(yu) 朱昌鎮雙堰社區的“烏(wu) 蒙玄鳳”的智慧養(yang) 殖基地。

  “烏(wu) 蒙玄鳳”是當地自主注冊(ce) 的烏(wu) 骨雞品牌,其品種引進自烏(wu) 蒙山區的“鹽津烏(wu) 骨雞”,依托當地自然稟賦,經過科學育種改良,現已成為(wei) 綜合品質更優(you) 的特色種群。

  “我們(men) 采用的是完全開放式的林下養(yang) 殖,一畝(mu) 地嚴(yan) 格控製種群數量在60隻以內(nei) ,這樣既給雞群保證了充足的食物來源,也保護了林下的植被不被破壞。”基地工作人員介紹說。在養(yang) 殖的過程中朱昌鎮始終堅持著“生態立鎮”的發展底線,並在致公黨(dang) 中央幫扶下開發了“全食可信”數字化養(yang) 殖係統。

  一枚剛產(chan) 下的蛋,經挑選編號後會(hui) 被放入智能化蛋箱進行孵化。每一隻雞都擁有專(zhuan) 屬的智能腳環,以便記錄其從(cong) 出生到出欄的全過程生長周期,並實時對健康狀態進行檢測。記錄可隨時回溯與(yu) 查詢,保證消費者吃到放心雞、足齡雞。

  “烏(wu) 蒙玄鳳”牌雞年出欄量達3萬(wan) 羽,實現銷售收入300萬(wan) 元,輻射帶動脫貧戶114戶448人增收致富。目前,“烏(wu) 蒙玄鳳”走上了廣州、深圳等地民眾(zhong) 的餐桌,深受當地食客的喜愛。

  “今天既領略了田園風光,也感受到了科技創新為(wei) 農(nong) 業(ye) 領域帶來的滄桑巨變。”台青賴翊凡表示,他對於(yu) 現代化科技在農(nong) 業(ye) 領域的運用印象深刻,他希望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分享給更多海峽兩(liang) 岸的同胞。(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