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內蒙古發現龍形蚌飾 填補紅山文化早期龍形象空白

發布時間:2023-08-23 10:12: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呼和浩特8月22日電(記者 李愛平) 21日,記者從(cong) 內(nei) 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院鬆山區彩陶坡遺址考古項目組獲悉,近日,紅山社會(hui) 文明化進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之子項目——鬆山區彩陶坡遺址在考古發掘中出土一件龍形蚌飾。

  鬆山區彩陶坡遺址發掘項目負責人胡春柏介紹,該蚌飾屬於(yu) 紅山文化早期,年代上遠遠早於(yu) 此前出土的玉龍,填補了紅山文化早期龍形象的空白。

  鬆山區彩陶坡遺址位於(yu) 赤峰市,赤峰市被稱為(wei) “玉龍故鄉(xiang) ”。這件蚌飾出土自鬆山區彩陶坡遺址一座房址的西南角,質地酥脆,考古隊員對現場進行了加固處理,將蚌飾連同周圍土塊整體(ti) 提取。下一步將聘請專(zhuan) 業(ye) 的文保人員做好拚對、修複和後期保護工作。

  鬆山區彩陶坡遺址發掘項目負責人胡春柏介紹,龍形蚌飾看上去似龍,至少由頭部、身部和尾部等幾部分組成,整體(ti) 分布範圍長20厘米左右。

  胡春柏表示,這件蚌飾是目前紅山文化考古發現中出土的唯一一件舒展開的龍的形象,豐(feng) 富了紅山文化龍的形象,擴展了學術界對紅山文化龍的認知。此次出土的這件龍形蚌飾是洞察紅山文化低等級聚落人群精神世界的一個(ge) 線索。(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