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興”動能)述評:馭“變”促“興”,實現香港新“著數”
中新社香港8月23日電 題:馭“變”促“興(xing) ”,實現香港新“著數”
中新社記者 劉大煒
讓“興(xing) ”的動能更強勁。對走出疫情和“黑暴”陰霾的香港來說,著力打好“興(xing) ”字牌已是社會(hui) 共識。可麵對當前全球新挑戰,香港又需如何應對?對此,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8月初舉(ju) 行的“激發香港‘興(xing) ’的動能座談會(hui) ”上給出答案:把握好國家和世界的機遇。
香港發展史是一部在識變、應變、求變中實現自我超越的曆史。過去百多年來,香港人憑借奮力拚搏的“獅子山精神”把握時代發展脈搏和世界局勢變化機遇,將原本的小漁村逐步建設成為(wei) 繁榮的國際大都市。而近50年,香港的發展也離不開兩(liang) 大變局:改革開放與(yu) 回歸祖國。
20世紀70年代末,香港製造業(ye) 正飽受高成本之苦,隨著內(nei) 地改革開放帶來的廣闊機遇,香港製造業(ye) 廠商開始“北上”,而內(nei) 地的大量產(chan) 品也經由香港“南下”出海。其間,大量資金結算業(ye) 務促使香港實現經濟轉型,逐步確立起在亞(ya) 洲乃至全球的國際貿易和金融中心地位。回歸後,“一國兩(liang) 製”下的香港“引進來、走出去”角色進一步凸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進一步鞏固。
世界有“變數”,香港有“著數”(粵語,意為(wei) “收獲、好處”);世界有變局,香港有新局。麵對現如今的新變局,香港管治團隊、工商金融主力及其他各界別、全體(ti) 市民都應與(yu) 時並進,洞察世界趨勢,有團結起來求變的意識,擰成一股繩,再將此決(jue) 心化為(wei) 謀發展的實際行動。
“一國兩(liang) 製”下,香港的優(you) 勢獨特而顯著:背靠內(nei) 地、聯通世界,資金自由流通,營商環境優(you) 良,司法製度完善。激發“興(xing) ”動能,香港既要進一步鞏固金融、貿易、航運等傳(chuan) 統優(you) 勢領域,也要著力發掘創新科技、文化藝術等新興(xing) 領域的潛能,助推經濟多元發展和轉型。
當前,新科技革命浪潮的出現催生出眾(zhong) 多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為(wei) 世界經濟增長帶來新一輪驅動力。作為(wei) 國際金融中心和貿易中心,香港資金充沛;林立的高等學府和科研機構,提供了智力和人才支撐;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為(wei) 科研成果落地提供產(chan) 業(ye) 鏈和市場支持。
香港首個(ge) 衛星製造中心今年7月開幕,足見擁有數據自由流通、國際化等優(you) 勢的香港,本身有潛力發展高端先進製造業(ye) 。現屆特區政府致力以物聯網、人工智能、新材料和智能生產(chan) 工序等為(wei) 基礎,引進和發展適合香港的高端製造業(ye) ,未來成績單值得期待。
當下的香港可謂兼具天時、地利與(yu) 人和。國家的支持、實幹的特區政府、社會(hui) 各界的積極參與(yu) ,讓香港迸發出勢不可當的潛能。相信未來,在“以結果為(wei) 目標”的特區政府繼續進取下,以創科建設作為(wei) 拉力,香港“興(xing) ”的動能必定更強勁。(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