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90後奧數金牌教練有啥不一樣

發布時間:2023-08-28 15:25: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武漢市武鋼三中的校園裏有塊“特殊”的光榮榜——國際奧賽獎牌榜。榜單記錄了自1988年至今,曆年來該校學生參加國際奧林匹克競賽的成績。

  90後青年教師鄧曉每次從(cong) 這裏路過,眼神總會(hui) 不自覺地停留在“2019年”“金牌”這一欄裏。

  2019年7月,武鋼三中學生袁祉禎獲得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以下簡稱“國際數學奧賽”)金牌,幫助中國隊時隔4年再次奪回團體(ti) 總分冠軍(jun) 。鄧曉正是他的教練。

  入職9年,紮根學校拔尖創新人才培養(yang) 工作,帶領學生斬獲多個(ge) 獎項。前不久,武漢市委宣傳(chuan) 部發布“武漢楷模”榜單,90後“金牌教練”鄧曉獲此殊榮。

  2014年,鄧曉入職武鋼三中,除教學外,他還是學校數學競賽教練的後備力量。

  早在1988年,該校學生韋國恒斬獲第29屆國際數學奧賽銀牌,武鋼三中開始登上國際奧賽舞台。截至目前,僅(jin) 獲得國際數學奧賽金牌、銀牌的學生,已多達18人。

  摘金奪銀的背後是一代代教練的奮勇接力。

  在武鋼三中任教的前兩(liang) 年,鄧曉會(hui) 和學生們(men) 一起坐在教室裏,聽經驗豐(feng) 富的老教師上課。

  為(wei) 幫助奧賽班的學生在短期內(nei) 實現思維和能力提升,老師既要傳(chuan) 授知識,還要結合成長階段精準把握學生的接受程度,這對鄧曉來說是個(ge) 不小的考驗。

  2016年,鄧曉正式成為(wei) 學校的奧賽教練。“第一年最辛苦。”時隔7年,鄧曉仍記憶猶新。

  “那時,我時常處於(yu) 高度緊張的狀態。”教學進度、學生認可度還有自身的教學水平,這些都是要考慮在內(nei) 的事情。鄧曉在學校裏從(cong) 早8點待到晚8點,回家後還要批改作業(ye) 、布置習(xi) 題,工作到後半夜是常有的事。

  壓力時常伴隨著孤獨。有次寒假,整棟教學樓隻有他和七八名學生。“那時候,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出成績,隻知道要這樣做才能成為(wei) 一名合格的競賽教練”。

  數學是一門嚴(yan) 謹的學科,老師要先把題目研究透徹,才能向學生講清楚。“要一步一個(ge) 腳印地走在學生的前麵。”每次上課前,鄧曉要提前一周備課。

  幾年來,鄧曉已記不清自己研讀了多少本競賽書(shu) ,這些書(shu) 整整齊齊地擺放在他的辦公室裏,足足有一人多高。

  在他辦公桌下麵的紙箱裏,裝滿了不同級別競賽的曆年試題,每份試卷的每一道題他都細細研究過,紙張上溢滿了他密密麻麻的筆跡。鄧曉笑著說:“奧賽題目越做越多,我的頭發卻越來越少了。”

  奧賽班的學生中,有人希望通過競賽申請保送,有對數學興(xing) 趣濃厚,還有人以此積累知識鍛煉思維。鄧曉盡可能結合大家的成長期待,製定個(ge) 性化方案。

  奧數高深莫測,有時連老師也會(hui) 遇到難題,每當這時,鄧曉總會(hui) 和學生一起探討。“都說嚴(yan) 師出高徒,但融洽的師生關(guan) 係或許更能拉近彼此的距離,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作為(wei) 奧賽教練,鄧曉還要負責奧賽班的管理工作。

  高二學生豐(feng) 之航曾鑽研題目到深夜,鄧曉得知後聯係他的家長說:“愛學習(xi) 很棒,但身體(ti) 健康更重要,要提醒之航早點休息。”

  鄧曉很少給學生束縛,“上課要全神貫注學習(xi) ,課間可以輕鬆自在地休息”。

  去年保送北京大學數學英才班的學生王迪,下課後時常用教室的電腦玩益智遊戲,“他數學思維能力很好,知道自己要什麽(me) ,有時看到他在黑板上專(zhuan) 注地戳戳點點,我也不會(hui) 幹涉他。”

  在同事陳春眼裏,鄧曉是個(ge) 很有活力、有幹勁的年輕人,不僅(jin) 工作能力出眾(zhong) ,還很有親(qin) 和力,“他和小娃娃們(men) 在一起沒有代溝,經常打成一片”。

  每次帶隊比賽,他都化身“陪伴者”,考前的衣食住行,考後的心理輔導,樣樣不落。“鄧曉年輕,卻又踏實沉穩,做事一絲(si) 不苟,是我可靠的同事、親(qin) 密的‘戰友’,是我們(men) 武鋼三中的‘金牌教練’”。陳春說。

  學生袁祉禎在參加第60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MO)中國國家代表隊選拔時,需要曆時8天通過8場考試,卻在第一階段考試失利,內(nei) 心極度失落。鄧曉第一時間陪在他身邊,分享以往其他同學的考試經曆,令他深受鼓舞。

  在最後一天的考試中,袁祉禎逆風翻盤,順利進入第二階段選拔,並成為(wei) 2019年5大學科競賽中唯一入選國家隊的湖北中學生。

  此後,他前往英國巴斯參加國際數學奧賽,更是一舉(ju) 奪得金牌,幫助中國隊時隔4年奪回團體(ti) 總分冠軍(jun) 。

  袁祉禎說,“鄧老師跟我們(men) 亦師亦友”。而能與(yu) 學生共同成長、進步,對鄧曉來說,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看著朝氣蓬勃的學生,鄧曉偶爾也會(hui) 想起自己的中學時代。在湖北省天門中學讀書(shu) 的時候,鄧曉就很喜歡數學,在他眼裏,數學是一個(ge) 很美的學科,透露著宇宙的奧秘和生活的規律,能夠讓人們(men) 感受到思維的遼闊和智慧的力量。

  在一個(ge) 寒冬,高中班主任把自己的衣服借給衣衫單薄的鄧曉穿,鄧曉心懷感激,憧憬著將來也能夠站上講台教書(shu) 育人。

  高考後,鄧曉如願收到華中師範大學的錄取通知書(shu) ,就讀於(yu) 數學與(yu) 統計學學院。《數學分析》和《線性代數》兩(liang) 門課的老師非常注重板書(shu) 的設計,這影響了鄧曉的教學方式。

  當下,學校重視多媒體(ti) 輔助教學,但鄧曉認為(wei) 中學數學教學應重視板書(shu) 設計,“板書(shu) 能幫助學生形成全麵的知識體(ti) 係,一目了然”。

  此外,他還修讀過《數學競賽》《數學文化史》選修課,更加注重嚴(yan) 謹的邏輯和競賽教學思路。

  在他的指導下,武鋼三中19人次獲得全國高中數學聯賽省級賽區一等獎,9人次入選全國中學生數學冬令營並獲得5金4銀,尚鑒橋同學入選清華大學首屆丘成桐數學英才班,周好同學在第17屆中國女子數學奧林匹克中獲得全國第三名的成績,王迪、王瑋傑同學入選北京大學數學英才班……

  每次提起學生,這名“金牌教練”難掩心中的自豪。“孟子曾說‘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le) 也’,我的學生成人成才,就是我最值得驕傲的事情。”鄧曉說。

  李梁玉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雷宇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