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中國夢·大國工匠篇】陳誌財:“不服氣”讓他成為電氣車間中的“抱薪者”

發布時間:2023-08-29 15:0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8月29日電(記者 左雨晴) “機器設備是沒有思維的,我的工作就是通過編程賦予其思想,從(cong) 而實現自動化。”

  從(cong) 什麽(me) 都不懂的小小水電工,到如今能為(wei) 公司自主編寫(xie) 綜合自動化係統,對於(yu) 從(cong) 事電氣控製及自動化的陳誌財來說,技術的突破永遠需要對工作的激情和刻苦鑽研的韌勁。

  求學自動化技術:“一定把這個(ge) 東(dong) 西要自己搞明白。”

  2011年,陳誌財來到青海物產(chan) 工業(ye) 投資有限公司。彼時,公司的電解鋁項目正在起步階段,而電氣運行車間,無疑是電解鋁產(chan) 業(ye) 的動力“心髒”。

  但在相關(guan) 機器的調試安裝階段,陳誌財發現,對於(yu) 電氣的自動化技術,自己和車間各崗位上的其他職工完全是一頭霧水。

  “這種現象要是一直持續下去,對以後企業(ye) 的生產(chan) 、職工的成長都不利,所以我下決(jue) 心,一定把這個(ge) 東(dong) 西要自己搞明白。”

  為(wei) 此,陳誌財前後兩(liang) 次主動申請去深圳培訓。為(wei) 節省房租,他在深圳隻租了一間閣樓,裏麵隻有簡單的桌椅板凳和一張床。而在上課初期,陳誌財就深深感到了自己與(yu) 其他人的差距。

  “課堂上的同學很多已經在廠子裏接觸到了相關(guan) 內(nei) 容,有一定的實際操作基礎。”從(cong) 零學起的陳誌財表示,對於(yu) 一開始最簡單的基礎理論,自己還能跟上,但隨著課程進入專(zhuan) 業(ye) 領域,他越來越吃力。“數據格式、通訊模式這些完全搞不懂。”

  為(wei) 了努力追上課堂進度,不服輸的陳誌財一心泡在課堂與(yu) 書(shu) 海中,每天除了固定10小時的課程外,他還利用晚上時間自學,常常學到淩晨。

  “記了整整5本筆記,還包括很多錄音和一些視頻。”自動化PLC與(yu) 工業(ye) 機器人通訊控製、觸摸屏和上位機的編程……在學習(xi) 中,陳誌財不僅(jin) 頻頻向老師請教,還虛心向有經驗的同學學習(xi) 先進的編程理念。

  外出求學之餘(yu) ,陳誌財也在電解鋁項目建設初期,緊跟前來調試機器的廠家學習(xi) 。為(wei) 此,陳誌財甚至放棄了春節回家與(yu) 家人團聚的機會(hui) 。

  “當時確實有很多同事不理解,但是當時廠家都是從(cong) 東(dong) 南沿海那邊過來的,具有當時一些比較尖端的先進技術,在這調試項目的工期又比較緊,我覺得錯過就再沒有這樣寶貴的機會(hui) 了,歸根結底還是想多學點東(dong) 西。”

  白天,陳誌財跟在廠家後麵一步一步學習(xi) 調試,晚間,他就獨自在車間反複練習(xi) 操作。最長的時候,他在車間一待就是5天4夜。“現在,十年如一的相守中,我和這些機器像朋友一樣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自主編寫(xie) 綜合自動化集控係統:“我就特別不服氣”

  刻苦學習(xi) 讓陳誌財在技術方麵獲得了極大的提升,也讓他成為(wei) 公司技術方麵的“領頭羊”。他不僅(jin) 可以熟練檢修設備,還能夠自主編寫(xie) 程序,讓機器更“通情達理”。

  據介紹,公司的空壓站全部是女職工,當時需要對設備進行一小時一次的點檢巡視,體(ti) 力消耗較大,尤其是夜間比較危險。陳誌財絞盡腦汁,為(wei) 空壓站的4台進口空壓機設計了一套綜合自動化集控係統。

  “安裝空壓機的時候,外國的專(zhuan) 家在技術上很多都對我們(men) 保密,還說我們(men) 研究不來這個(ge) 。我就特別不服氣,覺得你們(men) 外國的工程師能搞出這個(ge) ,難道我們(men) 自己就搞不定嗎?”

  靠著這憋在心中的一口氣,陳誌財吃透了空壓機的程序邏輯,並成功完成綜合自動化集控係統的編寫(xie) ,使4台空壓機的控製係統全部由一台電腦操控,實現對空壓機運行參數、報警信息等數據的實時掌控。

  “很多職工當時特別高興(xing) ,說她們(men) 不用半夜跑到機房裏去了。看著她們(men) 開心的表情,我也特別有成就感。”陳誌財說。

  如今,空壓站的點檢巡視由原來的1小時變為(wei) 4小時,既節省了人力成本,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對機器故障的及時處理,也讓安全性更能得到保障。

  “綜合自動化集控係統的實現,也有助於(yu) 電解鋁產(chan) 業(ye) 電能能耗的降低。”陳誌財表示。

  薪火相傳(chuan) :“企業(ye) 要有新鮮血液”

  在陳誌財的辦公室桌麵上,常年放著他學習(xi) 時記錄下來的筆記。這些筆記的翻閱者,主要是車間的年輕職工。

  陳誌財深知,技術隻有通過分享,才能實現傳(chuan) 承與(yu) 創新。他堅持“傳(chuan) 幫帶”,時常對年輕職工進行技術培訓,並在現場手把手指導。僅(jin) 在動力車間,陳誌財培訓過的職工就有30多人。

  “這樣才能幫助他們(men) 快速成長,成為(wei) 在關(guan) 鍵時刻能站出來的技術性人才。”他說,“企業(ye) 要有新鮮血液。”

  而對於(yu) 自己的未來,陳誌財仍然充滿工作的熱忱:“我希望能了解更多技術人才的學習(xi) 方法,能見到更多的先進設備,能學到更多專(zhuan) 業(ye) 方麵的新技術,然後在產(chan) 業(ye) 生產(chan) 中,作出更多的貢獻。”

  “作為(wei) 新時代的產(chan) 業(ye) 工人,我們(men) 要繼承和發揚前輩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對自己的工作專(zhuan) 注專(zhuan) 一、精益求精,不斷擁抱新技術,學習(xi) 新知識,攻克每一個(ge) 技術難關(guan) ,這就是我理解的‘工匠精神’。”(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