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考生讀職校引熱議,職業教育貫通培養為何廣受青睞?
高分考生入讀職校引發熱議——職業(ye) 教育貫通培養(yang) ,為(wei) 何廣受青睞?
【聚焦職業(ye) 教育內(nei) 涵式發展】
日前,“江蘇鹽城考生中考742分報考師範專(zhuan) 科”新聞引發社會(hui) 關(guan) 注,又一次將職業(ye) 教育帶入公眾(zhong) 視野。據了解,該考生考取的為(wei) “七年貫通培養(yang) 師範定向生”小學教育專(zhuan) 業(ye) ,考生媽媽曾回應,“七年製定向生是有編製的,出來直接當小學老師,女兒(er) 也是踩線錄取的”。
這樣“新奇”的事情在杭州也出現了。今年,杭州市“中本一體(ti) 化”人才培養(yang) 招生錄取的最高分為(wei) 569分(滿分600分),比杭州市中考第一批錄取線高56分。
職業(ye) 教育長學製培養(yang) ,為(wei) 何越來越受考生歡迎?分數持續走高的背後,折射出怎樣的現實?與(yu) 其他教育模式相比,這樣的“貫通培養(yang) ”又具有哪些閃光點?
突破傳(chuan) 統的“初中—高中—大學”模式
什麽(me) 是職業(ye) 教育貫通培養(yang) ?
“我國職業(ye) 教育貫通培養(yang) 實踐,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五年製貫通專(zhuan) 科的探索。”金華職業(ye) 技術學院職教院學術部主任、浙江省現代職業(ye) 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王亞(ya) 南告訴記者,經過多年探索,我國職業(ye) 教育貫通培養(yang) 的樣態已經十分豐(feng) 富。“根據貫通培養(yang) 中參與(yu) 主體(ti) 的不同,職業(ye) 教育貫通培養(yang) 模式可以分為(wei) 中高職貫通、中本貫通、高本貫通和中高本貫通四種主要類型。”
“貫通培養(yang) 是我國現代職業(ye) 教育體(ti) 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長學製人才培養(yang) 視野下中高職一體(ti) 化銜接的主要路徑。目前,全國大多數省份已在實踐中探索形成了一些典型的貫通模式,主要包括中職與(yu) 高職專(zhuan) 科‘3+2’‘2+3’‘3+3’、中職與(yu) 應用/職業(ye) 本科‘3+4’、高職專(zhuan) 科與(yu) 應用/職業(ye) 本科‘3+2’‘5+2’‘4+0’,以及中高職五年一貫製。”江蘇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陳鵬補充道。
這樣的模式有何特點?
王亞(ya) 南認為(wei) ,貫通培養(yang) 與(yu) 普通招錄的不同主要體(ti) 現在學製、專(zhuan) 業(ye) 技能和就業(ye) 方向。“在學製方麵,貫通培養(yang) 突破了傳(chuan) 統的‘初中—高中—大學’模式,通過中考招生為(wei) 學生提供長學製的貫通培養(yang) ,為(wei) 學生生涯發展提供更加多樣化的路徑選擇。同時,相較於(yu) 傳(chuan) 統模式,多數貫通培養(yang) 時間縮短了一年,降低了學生的時間投入成本。”
“貫通培養(yang) 更適合就業(ye) 需求量較大且穩定,技能學習(xi) 周期較長的專(zhuan) 業(ye) ,如醫學類、機械類等。選擇這類專(zhuan) 業(ye) 的學生就業(ye) 方向更加明晰,能夠較早明確未來的就業(ye) 方向和發展領域。”王亞(ya) 南說。
在天津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學院教授李名梁看來,“貫通培養(yang) 有利於(yu) 充分激發不同層次辦學主體(ti) 的積極性、主動性,推動不同院校根據地方經濟和產(chan) 業(ye) 發展需要,有針對性、高質量地聯合培養(yang) 技術技能型人才;同時,有助於(yu) 改善人們(men) 對職業(ye) 教育的刻板印象,提振人們(men) 參與(yu) 職業(ye) 教育的信心”。
滿足升學與(yu) 就業(ye) 的雙重需要
陳鵬調研發現,在江蘇、上海、浙江等東(dong) 部省市,家長和學生對各類貫通培養(yang) 模式,尤其是中本貫通培養(yang) 模式普遍認可度較高,如有些中考生分數遠遠超過當地四星級高中分數線,但仍會(hui) 放棄普通高中,選擇中本貫通項目。“相對而言,一些西部省份對此還在探索階段,尚不能被家長、學生完全接受。但總體(ti) 看來,這樣的模式越來越受大家青睞。”
原因何在?
“貫通培養(yang) 在培養(yang) 就業(ye) 能力的同時,為(wei) 學生提供了升學進階的‘綠色通道’,滿足了升學與(yu) 就業(ye) 的雙重需要。”陳鵬分析,“貫通培養(yang) 的中職學段可以享受國家中職免費政策帶來的好處,比選擇收費的普通高中節約了三年經濟成本,這也是部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選擇的重要因素。”
他指出,選擇中高職貫通培養(yang) 項目的初中畢業(ye) 生,與(yu) 進入普通高中的學生相比,可以避免進入知識導向的“應試教育”窠臼,切身體(ti) 悟技能導向的教育方式,提前規劃職業(ye) 生涯。“高升學率也是主因之一。盡管近年來各地中職升學率持續升高,但與(yu) 貫通培養(yang) 項目的升學成功率相比仍然遜色不少。調研顯示,目前多地中高職貫通培養(yang) 項目的轉段成功率均在90%以上,有的甚至在98%以上。”
“當前,很多學生家長都將職業(ye) 發展前景和就業(ye) 質量作為(wei) 求學的首要考量因素,而這一模式恰好可以為(wei) 學生提供去向清晰明確且高質量的就業(ye) 。”王亞(ya) 南進一步解釋,江蘇“七年貫通培養(yang) 師範定向生”采取“提前招生、縣來縣去、定向就業(ye) ”的原則,為(wei) 學生提供了明晰的就業(ye) 方向,學生畢業(ye) 後須回生源地就業(ye) 並自動獲得教師編製,在“一編難求”的背景下,這一模式受到學生和家長的普遍歡迎。
“目前最受學生、家長追捧的是貫通培養(yang) 中的一些定向培養(yang) 項目。”李名梁說,這種模式具有高度的政策引導性,一般在特定地區、特定行業(ye) 和特定領域實施,對於(yu) 有針對性地培養(yang) 緊缺行業(ye) 人才、緩解地方人才發展緊迫性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yi) 。
王亞(ya) 南也坦陳,目前看來,絕大多數初中學生和家長仍然會(hui) 將普通高考作為(wei) 第一選擇,貫通培養(yang) 模式依然是次優(you) 選擇。“讓更多的學生選擇職業(ye) 教育,提升職教吸引力,我們(men)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李名梁說。
架起成長立交橋 拓展貫通“向本”項目
如何持續提升職業(ye) 教育吸引力?
陳鵬認為(wei) ,廣大職業(ye) 院校應杜絕“應試化”升學導向,著力培養(yang) 學生的就業(ye) 能力,展現出與(yu) 普通高中不同的“發展之道”。各級職業(ye) 院校應壓實職業(ye) 教育的本職功能,在厚植相應層次職業(ye) 能力的基礎上完成轉段升學任務。建議盡快推進實施中職“雙優(you) 計劃”,建設一批優(you) 質中職學校和優(you) 質專(zhuan) 業(ye) (群),以職業(ye) 教育高質量發展賦能高質量就業(ye) 。
“各省級政府應通過多種路徑為(wei) 職校生提供升學通道,架起‘四通八達’的成長立交橋。”陳鵬建議,進一步拓展中本貫通、高本貫通等“向本”項目,甚至創新開展職教本碩、碩博貫通培養(yang) 項目,培養(yang) 高層次、應用型以及研究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對接新八級職業(ye) 技能等級製度,補給勞動力市場對高級技師、特級技師乃至首席技師的迫切需要。
“要進一步優(you) 化發展定位,將人才培養(yang) 質量作為(wei) 規範和引導職業(ye) 教育發展的首要信號。”王亞(ya) 南建議,各級職業(ye) 院校應構建並完善學生職業(ye) 能力評價(jia) 製度體(ti) 係,確保質量信號的清晰與(yu) 準確。“同時,強化學生職業(ye) 能力評價(jia) 與(yu) 課堂教學、教學標準製度體(ti) 係的內(nei) 在關(guan) 聯性,通過‘標準’‘課堂’‘評價(jia) ’三位一體(ti) 係統提升人才培養(yang) 質量。”
“政府以及社會(hui) 主體(ti) 應協同推進技能型社會(hui) 建設進度,從(cong) 觀念與(yu) 製度層麵改變過去‘重學曆,輕技能’的局麵。”王亞(ya) 南表示,通過製度建設提升技術技能人才的待遇和地位,是改變傳(chuan) 統局麵的關(guan) 鍵。通過搭建技術技能人才培養(yang) 、評價(jia) 、使用和激勵等製度體(ti) 係,充分發揮技能在推進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和社會(hui) 和諧穩定中的基礎性作用。
李名梁強調,提升職教吸引力是一個(ge) 複雜係統性工程,關(guan) 鍵點和著力點在於(yu) 建構利益相關(guan) 者協同整合下的“職業(ye) 教育吸引力驅動生態係統”。“政府要為(wei) 職業(ye) 教育發展‘撐腰’,建立完善有效的政策扶持機製;企業(ye) 要向職業(ye) 教育發展‘伸手’,積極主動參與(yu) 校企合作;院校要在職業(ye) 教育發展中‘擔當’,構建全麵質量保障機製;師生要在職業(ye) 教育發展中‘強技’,始終把學生技能提升放在重要位置。”
(本報記者 晉浩天 本報通訊員 聶一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