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擬立學位法 AI代寫論文或被撤銷學位
8月28日,學位法草案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第五次會(hui) 議初次審議。其中,草案對學位獲得者利用人工智能代寫(xie) 學位論文等行為(wei) ,明確了相應的法律責任:經學位評定委員會(hui) 審議決(jue) 定由學位授予單位撤銷學位證書(shu) 。
隨著ChatGPT掀起的AI熱潮席卷全球,越來越懂人、越來越像人的AI應用開始遍地開花,但也隨之帶來利用AI技術以假亂(luan) 真的一係列問題。當前高等教育中的學術訓練也麵臨(lin) 著這項技術變革帶來的新考驗。
入法
學位製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教育製度,事關(guan) 學位體(ti) 係、學科發展、人才評價(jia) 標準等,是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基石。我國現行的學位條例製定於(yu) 1980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高等教育事業(ye) 改革創新,需要在現行學位條例基礎上製定學位法,為(wei) 規範學位授予活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此次提交審議的學位法草案適應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方向和實踐要求,圍繞完善學位管理體(ti) 製、細化和明確學位授予條件和程序等方麵作出規定。
該草案共7章40條,包括總則、學位管理體(ti) 製、學位授予權的取得、學位授予條件、學位授予程序、學位質量保障與(yu) 監督、附則。
根據草案,已經獲得學位者,在獲得該學位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學位評定委員會(hui) 審議決(jue) 定,由學位授予單位撤銷學位證書(shu) :學位論文或者實踐成果存在抄襲、剽竊、偽(wei) 造、數據造假、人工智能代寫(xie) 等學術不端行為(wei) 的;盜用、冒用他人身份,頂替他人取得的入學資格,或者以徇私舞弊等非法手段取得入學資格、畢業(ye) 證書(shu) 的;在學習(xi) 期間存在不應當授予學位的其他違法違規行為(wei) 的。
對人工智能代寫(xie) 論文將被撤銷學位證書(shu) 的規製,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劉東(dong) 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學位法草案的出台非常符合時事,利用人工智能代寫(xie) 論文和直接抄襲一篇別人的論文是一樣的,肯定是不被允許且嚴(yan) 令禁止的。
邊界
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建認為(wei) ,在知識獨創領域,人工智能隻適合作為(wei) 輔助工作,其雖然已經可以對已有材料進行二次創作,但是缺乏人類獨有的思想意識,因此在創新領域可能無法有跨越性的幫助,利用人工智能的邊界在於(yu) 知識創新的核心部分不應該由人工智能的二次創作來造成,應當具有創作者的思想和意識。
“同時,ChatGPT等應用又是一種新興(xing) 的研究工具,可以大幅提升不少領域科研的效率,例如進行數據分析等。所以麵對這一不可避免的科技趨勢,要明確怎麽(me) 使用,要製定一個(ge) AI輔助和AI代寫(xie) 的邊界。”劉東(dong) 進一步說。
北京商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有一些學生已經開始使用ChatGPT來進行輔助學習(xi) 。河南一所高校的大三在讀生周遠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除了一開始的嚐新外,自己和周圍的同學還是有通過AI來完成部分偏文科類作業(ye) 的經曆。“不過,AI並沒有想象中那麽(me) 萬(wan) 能,基本還是輔助作用,譬如檢索和潤色。很多時候自己也要反複檢查確定有沒有表達清楚想傳(chuan) 遞的核心意思。在今後的學位論文寫(xie) 作中,AI也隻是一個(ge) 檢索工具,甚至不會(hui) 輕易用。”
一位在英國留學的“95後”學生也表示,自己平時用ChatGPT最多的時候是改郵件,雖然學校沒有禁止,但是自己的專(zhuan) 業(ye) 是電影,相關(guan) 論文內(nei) 容還是對拍電影的過程進行總結和反思,並不需要太多ChatGPT的幫助。
辨別
但據周遠介紹,校園裏其實已經有教師開始規定不準使用AI,“但問題在於(yu) 寫(xie) 作中是否使用了AI還是難以辨別的”。
有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指出,其主要難點有二:一方麵,AI輔助和AI代寫(xie) 的界限比較模糊;另一方麵,現有技術對於(yu) 精確識別出AI代寫(xie) 的違規行為(wei) 還比較欠缺,並且人工智能也在不斷地升級。
對此,數勢科技研發負責人李飛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ChatGPT的能力可以用於(yu) 普通水準的論文創作,但是做到真正有質量還是很困難的,“因為(wei) 學術論文最重要的一個(ge) 點是創新性,當前的生成式大模型還不具備”。
在技術層麵,李飛建議,可以參考圖像裏麵的深度對抗網絡的解決(jue) 路徑。“對抗網絡同時具有生成模型和判別模型,針對於(yu) 文字寫(xie) 作也可以這樣,我們(men) 做一個(ge) 判別大模型來識別是否AI生成。”
在技術手段之外,付建表示,還需要依靠學術界的專(zhuan) 業(ye) 判斷,同時,也要確保執行的公正性和公平性,避免濫用權力或誤判的情況發生。“這就需要建立健全的評審機製和申訴機製,確保決(jue) 策的透明和可追溯性。並不斷加強學術誠信教育,提高學術道德意識和自覺遵守學術規範的能力。”
“未來,可能考核學生的方式也會(hui) 多元化,並不一定全按照學術論文的形式來。國外很多高校的考核已經比較靈活了。讓專(zhuan) 業(ye) 的人盡可能地去做專(zhuan) 業(ye) 的事情。這也算是一種高等教育麵對人工智能的衝(chong) 擊可以改善的地方。”劉東(dong) 說。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葉堂林也指出,AI代寫(xie) 學位論文取消學位“入法”,也表明了沒有意義(yi) 和價(jia) 值的、一味重複的論文是需要被淘汰的,推動學生創造出更智慧的、更創新的觀點才是關(guan) 鍵。
北京商報記者 方彬楠 實習(xi) 記者 程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