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能讓梨的孔融,長大卻是個酒鬼
◎趙柒斤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徹底平定袁紹殘餘(yu) 勢力,統一北方後,萌生一統全國的想法。“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因當時洪水、冰雪和蝗蟲等自然災害頻發,加之年年軍(jun) 閥混戰,釀酒進一步加劇了糧食危機。於(yu) 是,曹操上表漢獻帝,下令禁酒。
其實,“禁酒”並非曹操發明,最早可追溯至大禹時代。商朝至兩(liang) 漢,幾乎每個(ge) 朝代都出台了禁酒令,對違令者處罰也很嚴(yan) 厲,執行情況皆是前緊後鬆,最終不了了之。
可是,與(yu) 其他朝代統治者“禁酒令”下達伊始執行得有聲有色相比,曹操的“禁酒”政策從(cong) 一開始就遇到巨大阻力。漢末魏初,飲酒習(xi) 俗甚為(wei) 流行,否則豈有“竹林七賢”存在;從(cong) 個(ge) 人層麵看,最大阻力來自少府孔融。
曆史上的孔融,才氣大、名氣大、膽子大,酒量也大。《後漢書(shu) ·鄭孔荀列傳(chuan) 》說,153年出生的魯國(今山東(dong) 曲阜)人孔融,字文舉(ju) ,孔子的二十世孫,為(wei) 東(dong) 漢末一代大儒,是繼大才女蔡文姬父親(qin) 蔡邕後的文章宗師。他位列“建安七子”,著有詩、頌、碑文、議論、策文、表等25篇,可惜流傳(chuan) 下來的僅(jin) 為(wei) 一些片段,其中詩歌僅(jin) 存8首,且多與(yu) 酒有關(guan) 。雖有家喻戶曉的《三字經》為(wei) 其背書(shu) “融四歲,能讓梨”,可他長大後卻是不折不扣的“酒鬼”。
一直跟曹操不對付的孔融,“禁酒令”剛頒布,就跳起來反對,並很氣憤地給曹操寫(xie) 了封《難曹公表製酒禁書(shu) 》的信,文采飛揚地寫(xie) 到:“堯不千鍾,無以建太平。孔非百觚,無以堪上聖。樊噲解厄鴻門,非豕肩鍾酒,無以奮其怒。趙之廝養(yang) ,東(dong) 迎其王,非引潖酒,無以激其氣。高祖非醉斬白蛇,無以暢其靈……酒何負於(yu) 政哉?”孔融把喝酒上升到一個(ge) 高得不能再高的地位,硬生生地讓曹操的“禁酒令”執行受阻。
剛開始,曹操對孔融挺客氣,特意回了一封信,並引用史上第一篇“禁酒令”——周公旦《酒誥》裏夏桀和商紂因酗酒而亡國的事及曆史上其他因喝酒而誤的案例,將禁酒提升到國家存亡的高度,表達堅定禁酒的決(jue) 心。結果,孔融又及時懟過去:“昨承訓荅,陳二代之禍,及觽人之敗,以酒亡者,實如來誨。雖然,徐偃王行仁義(yi) 而亡,今令不絕仁義(yi) ;燕噲以讓失社稷,今令不禁謙退;魯因儒而損,今令不文學;夏、商亦以婦人失天下,今令不斷婚姻。而將酒獨急者,疑但惜穀耳,非以亡王為(wei) 戒也。”
對孔融的“悔慢之辭”,曹操再也無法容忍,便找了個(ge) 理由免了孔融。可賦閑在家的孔融仍不消停,“賓客日盈其門”,飲酒從(cong) 未間斷,孔融還感慨地冒出了金句:“坐上客恒滿,樽中酒不空”。
當時,禁酒令前,沒幾個(ge) 人敢冒頭公開喝酒,甚至都不敢公開談論喝酒,好酒之人隻偷偷打擦邊球,甚至改用隱語稱呼酒局,用“賢人”指代酒質較差的濁酒,以“聖人”代替酒質較好的清酒。但孔融卻始終我行我素,公然蔑視禁酒令。
孔融與(yu) 蔡邕關(guan) 係非常鐵,常常一起喝酒,蔡邕去世後,有個(ge) 長得很像蔡邕的虎賁士,“融每酒酣,引與(yu) 同坐”,並說“雖沒了老成人,且喜還有典型”。孔融一邊喝酒、一邊“薦達賢士”,弄得“海內(nei) 英俊皆信服之”,引起了疑心病本就很重的曹操猜疑。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改製後的第一任禦史大夫郗慮“不失時機”地“構成其(孔融)罪”,曹操便授意丞相軍(jun) 謀祭酒路粹上狀誣告孔融“招合徒眾(zhong) ,欲規不軌”“謗訕朝廷”“不尊孝道”等。曹操直接批複:“不忠不孝,大逆不道,宜極重誅”。最終,從(cong) 小就以孝名聞天下的孔融在56歲那年,不僅(jin) 被“棄市”,而且老婆、孩子全部被殺。
其實,孔融吃虧(kui) 就吃在生性傲岸、恃才傲物上,曹操推行“禁酒令”期間,公然違抗禁令的人大有人在,曹操對此往往“睜一眼閉一眼”。曹操自己更是一邊推行“禁酒令”,一邊在觥籌交錯,還曾寫(xie) 下了著名的勸酒詩《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三國誌》也肯定了曹操有酒後賦詩的習(xi) 慣。由此可見,孔融的金句“坐上客恒滿,樽中酒不空”形容曹操再恰當不過,而像孔融、楊修、禰衡等所謂的“酒鬼”名士隨便被曹操安個(ge) 罪名就給殺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