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中華慈孝文化節,是個什麽“節”?

發布時間:2023-09-01 14:43: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杭州8月31日電(王逸飛 錢晨菲)8月31日,由中國新聞社、杭州靈隱寺主辦的2023第九屆中華慈孝文化節在杭州舉(ju) 行。從(cong) 最初評選孝親(qin) 人物的省域論壇,到如今成為(wei) 在海內(nei) 外頗具影響力的“慈孝”係列主題活動,這一連續9年舉(ju) 辦的文化節到底是個(ge) 什麽(me) “節”?

  首先,它是凝聚民族“情結”之節。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其中慈孝是中華文化的倫(lun) 理起點,海內(nei) 外炎黃子孫的最大公約數和共同“情結”。而在社會(hui) 各界支持下,品牌性不斷增強、認可度不斷提升、影響力不斷擴大的中華慈孝文化節,正是其凝聚載體(ti) 之一。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原常務副主席齊續春在當日致辭時表示,慈孝文化源遠流長,與(yu) 時俱進,成為(wei) 融入中國人骨血的民族基因,最終沉澱為(wei) 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及當下,不論世界如何變化,不論社會(hui) 如何發展,包括慈孝文化在內(nei) 的中華民族優(you) 秀文化傳(chuan) 統始終不能摒棄。特別是在新時代,持續弘揚慈孝文化,不斷豐(feng) 富其內(nei) 涵,對維係家庭幸福、社會(hui) 和諧穩定有著不言而喻的重要意義(yi) 。

  中國國民黨(dang) 前代理主席林政則在致辭時表示,“百善孝為(wei) 先的孝親(qin) 敬老傳(chuan) 統美德是中華民族文化精髓,也是兩(liang) 岸的共同的核心價(jia) 值觀。行善可以不高調,但揚善不可以低調。每年台灣也會(hui) 舉(ju) 行許多公開遴選和表揚孝行楷模的活動。希望兩(liang) 岸之間能夠繼續攜手,持續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弘揚。”

  “作為(wei) 中央主要新聞單位、中央重點外宣媒體(ti) ,中新社一直以來以向海內(nei) 外傳(chuan) 承繁榮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己任,已連續九年主辦中華慈孝文化節,推動中華文化如春雨潤物般無聲內(nei) 化於(yu) 每個(ge) 人的心田,不斷增進海內(nei) 外中華兒(er) 女的血脈情深和文化認同。”2023第九屆中華慈孝文化節主辦單位之一,中國新聞社黨(dang) 委書(shu) 記、社長陳陸軍(jun) 在視頻致辭中表示。

  這種凝聚民族“情結”的作用,也體(ti) 現在慈孝文化傳(chuan) 承弘揚的隊伍不斷壯大。

  當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作家協會(hui) 副主席麥家,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話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張凱麗(li) 受聘為(wei) “2023中華慈孝文化大使”。九年來,已有李玉剛、齊豫、朱哲琴、何水法、趙雁君、趙文卓、葉璿、朱啟南、鄧亞(ya) 萍、侯京健、鄭培欽等知名人士先後成為(wei) “中華慈孝文化大使”,在各領域讓慈孝文化得到更廣泛、更深層次地傳(chuan) 播。

  其次,它是講述凡人“品節”之節。

  上慈下孝,是一曲延綿於(yu) 曆史的“民族樂(le) ”,也是一首藏身於(yu) 街頭巷尾的“凡人歌”。以典型力量弘揚慈孝是中華慈孝文化節九年來的堅持所在,當一個(ge) 個(ge) 平凡人的“品節”被看見,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延續性與(yu) 生命力也因此被更多人看見。

  31日的中華慈孝人物頒獎盛典現場,“2023年度中華慈孝人物/團體(ti) ”獲獎者登台,包括推著罹患腦癱的兒(er) 子跑過62個(ge) 馬拉鬆的“逐風爸爸”羅書(shu) 堅;十多年如一日深夜拾荒資助學子圓大學夢的91歲“拾荒助學”老人王坤森;為(wei) 16歲以下、預期壽命6個(ge) 月以內(nei) 的重症孤殘兒(er) 童提供兒(er) 童舒緩及臨(lin) 終關(guan) 懷護理服務的長沙市蝴蝶之家兒(er) 童舒緩護理中心;在泰國開展不分國籍、種族、宗教,包括人類生命中各個(ge) 階段困難的救助工作的泰國華僑(qiao) 報德善堂等。

  “哪怕你走不遠,但我可以把雙腿和手臂借給你,帶你去看看外麵的世界……隻要我跑得動,我就會(hui) 一直帶著你跑下去”——這是羅書(shu) 堅對兒(er) 子的深情表達;“我不圖他們(men) 一絲(si) 一毫物質上的回報,隻希望這些受過資助的學生可以更好地學習(xi) 科學知識、技術和本領,將來能更好地報效祖國”——這是王坤森對受資助學生的真實寄語……頒獎現場,字字句句,直抵人心。

  截至目前,中華慈孝文化節已評出90名(個(ge) )年度慈孝人物/團體(ti) ,讓跨越年齡、行業(ye) 、地域的“慈孝之光”照亮越來越多人,影響越來越多人。

  揚善之道,聚沙成塔。當日活動還舉(ju) 行了“讓愛回家”尋親(qin) 團圓行動啟動儀(yi) 式,中華慈孝文化節主辦方聯合曆屆中華慈孝人物/團體(ti) 和社會(hui) 公益組織,通過團圓公交等載體(ti) 助力尋親(qin) ,以期讓更多人加入到共築大愛善舉(ju) 的行列中。

  第三,它是探討文化“續接”之節。

  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離不開守正創新。探討如何在慈孝文化的踐行中守正創新,是中華慈孝文化節舉(ju) 辦的重要目標。

  如2023第九屆中華慈孝文化節舉(ju) 辦了“中華慈孝養(yang) 老”論壇,邀請多位海內(nei) 外專(zhuan) 家就“智慧養(yang) 老 科技賦能”主題展開交流分享,共探科技賦能下的智慧養(yang) 老新路徑。

  “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作為(wei) 駐地機構,紮根浙江,深入挖掘浙江文化底蘊,尤其是對於(yu) 國家養(yang) 老事業(ye) 發展,致力於(yu) 發揮積極正確的導向作用,搭建集思廣益的平台,為(wei) ‘老者安之’的實現凝聚更多力量。”論壇承辦方代表,中國新聞社駐浙機構管委會(hui) 主任,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黨(dang) 委書(shu) 記、社長柴燕菲如是介紹此舉(ju) 用意。

  從(cong) 往年的“後疫情時代的慈孝與(yu) 養(yang) 老”,到“長三角養(yang) 老一體(ti) 化”“如何應對老齡社會(hui) 的養(yang) 老壓力”,再到今年的“智慧養(yang) 老科技賦能”,中華慈孝文化節始終在予老齡以關(guan) 懷之路上,探尋著時代命題的新解法。

  如上種種,是中華慈孝文化節努力以“節”之形式,推動慈孝文化在全社會(hui) 傳(chuan) 承弘揚的探索實踐。而以此之“節”,讓每一天都成為(wei) 踐行慈孝、弘揚慈孝的“節日”,更是所有活動參與(yu) 者的願景所在。(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