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三分鍾速讀,能治好“名著恐懼症”嗎

發布時間:2023-09-04 14:46:00來源: 文匯報

  ■本報記者 宣 晶 實習(xi) 生 孫彥揚

  隨著短視頻、直播等碎片化娛樂(le) 形式在當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據一席之地,年輕人對精神文化的追求不斷引發關(guan) 注。最新出爐的京東(dong) 《2023年輕人開學季讀書(shu) 報告》顯示:驅動18-35歲人群讀書(shu) 的主要因素,除了主觀能動性,還受到影視化改編這一潮流風向的引導。根據該報告,受當下熱播影視劇帶動,《長相思》原著書(shu) 熱度持續走高;兒(er) 童繪本《屁屁偵(zhen) 探》、西方魔幻小說《哈利波特》、中國經典名著《紅樓夢》等書(shu) 目也隨著影視化呈現而受到年輕人廣泛關(guan) 注。從(cong) 追熱播劇到追原著書(shu) ,在一部部大熱IP潮流帶動下,被挑起好奇心的年輕人開始讀書(shu) 跟著“熱劇”跑。

  而新近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抖音平台上的讀書(shu) 類視頻播放量同比增長65.17%、收藏量同比增長276.14%,直播觀看人次則同比增長近一倍。其中,文學類讀書(shu) 視頻最受關(guan) 注,在抖音最受歡迎當代作家榜單中,金庸相關(guan) 視頻播放量位列第一,餘(yu) 華、莫言、史鐵生等上榜。

  當視頻成為(wei) 讀書(shu) 重要入口時,業(ye) 界在期待其激發更廣泛閱讀需求的同時,也陷入思考,尤其是速讀短視頻呈現“流水線生產(chan) ”的同質化趨勢,引發對於(yu) 優(you) 質作品內(nei) 容價(jia) 值流失的擔憂。複旦大學中文係教授嚴(yan) 鋒指出,人們(men) 在數碼叢(cong) 林中遭受“狩獵”與(yu) “逮捕”,被激活的快感成為(wei) “即時獎賞”,這導致信息超載、中樞麻痹,壓縮了網友對名著本身的關(guan) 注與(yu) 理解。一旦網友止步於(yu) “三分鍾讀完名著”的文化快餐,將某些“說書(shu) 人”的偏頗觀點奉為(wei) 圭臬,那便消解了閱讀的真正意義(yi) 。

  速讀內(nei) 容同質化,好似隻展示了書(shu) 皮與(yu) 腰封

  作為(wei) 一名專(zhuan) 業(ye) 的短視頻“說書(shu) 人”,學者止庵自2019年來,持續介紹卡夫卡、海明威等世界文學大師,相關(guan) 視頻合集閱讀量超過了456萬(wan) 。在他看來,那些埋藏在字裏行間的深意,通過短視頻形象生動地娓娓道來,更能深入人心,“降低了普通人接觸文學的成本”。

  然而,以“三分鍾讀完名著”為(wei) 標簽的短視頻博主數量更為(wei) 龐大,他們(men) 將經典名著的講解時長壓縮到3至5分鍾內(nei) ,簡單涉及一些作家背景、文本含義(yi) 與(yu) 時代意義(yi) 的梗概知識。記者發現,這些“三分鍾讀完名著”的視頻選書(shu) 與(yu) 文案高度雷同,評論內(nei) 容、敘述語氣也同質化嚴(yan) 重。在評論區,不少網友留言吐槽:“本以為(wei) 看完速讀短視頻可以緩解我的‘名著恐懼症’,結果好像隻欣賞了書(shu) 皮和腰封。”

  從(cong) 這種短視頻裏獲得的閱讀成果可靠嗎?事實上,將數十萬(wan) 字的名著濃縮為(wei) 3分鍾短視頻,博主們(men) 不得不大幅刪減細節與(yu) 旁支內(nei) 容;為(wei) 了吸引網友的關(guan) 注,部分“說書(shu) 人”還添加“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妄語,在真實文本與(yu) 廣大讀者之間增設了“無形關(guan) 卡”。上海師範大學應用心理學係教授吳念陽認為(wei) :“部分視頻用嘩眾(zhong) 取寵的語言堆砌概念,網友乍一聽似乎覺得很有道理,但其實無法深究。”

  真正具有競爭(zheng) 力的優(you) 質內(nei) 容創作才能沉澱下來

  記者調查發現,真正具有競爭(zheng) 力和時代價(jia) 值的優(you) 質內(nei) 容創作才能夠沉澱下來、為(wei) 大眾(zhong) 所追捧青睞。比如,博主“1379號觀察員”借助係列短視頻的表達手法,在《百年孤獨》涉及的典故與(yu) 曆史中加入形象的動畫,細細拆解這部晦澀難懂的著作。該係列第一集首發於(yu) 1月25日,目前獲得點讚量超過16萬(wan) ,“1379號觀察員”積攢了近120萬(wan) 粉絲(si) 。在短視頻評論區,網友們(men) 熱烈探討“說書(shu) 人”講述的文本細節,共同造就一種新型閱讀形態。很多讀書(shu) 疑問、相關(guan) 知識會(hui) 得到專(zhuan) 業(ye) 短視頻“說書(shu) 人”的深度講解。

  據統計,目前已有超過1500位圖書(shu) 作者在抖音分享讀書(shu) 心得,包含10位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莫言、畢淑敏、蔣勳等作家、圖書(shu) 作者在網上有著極高人氣。一批具有文學素養(yang) 的“說書(shu) 人”常采用短視頻合集的形式,係統講解一部名著。複旦大學中文係教授駱玉明在B站上講解古代文學經典,其“說紅樓”係列精讀原著,每集時長10分鍾左右,目前已上線20集,總播放量近90萬(wan) 。

  與(yu) 此同時,短視頻也已成為(wei) 出版行業(ye) 重要的宣發渠道。目前,入駐抖音的出版社已超過了300家。相比圖文、音頻形式,“視頻講書(shu) ”更加直觀且互動性強,達人的推薦、講解,普通用戶的讀書(shu) 心得分享,都成為(wei) 很多網友選書(shu) 、購書(shu) 的重要參考。據統計,2022年抖音電商售出2.5億(yi) 單圖書(shu) ,首次在該平台購書(shu) 的消費者占比達到49%。

  楊絳曾經說過,盡管古人把書(shu) 說成“浩如煙海”,書(shu) 的世界卻真正的“天涯若比鄰”,這話絕不是唯心的比擬。世界再大也沒有阻隔。當下年輕人的閱讀習(xi) 慣趨向多元化、場景化,通過視頻增加網友與(yu) 名著的情感聯結,啟發人們(men) 重新捧起一本書(shu) ,未嚐不是一件有意義(yi) 的事,關(guan) 鍵在於(yu) 如何用好。

  (文匯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