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銳評|這股奔騰的新動能給世界帶來哪些獲得感?
高通公司展台上,全球首個(ge) 可以在安卓手機上運行的生成式AI大模型正在進行演示;飛利浦公司展出醫療創新解決(jue) 方案,特斯拉帶來智能生活方式新體(ti) 驗……如果問觀眾(zhong) 們(men) 能在2日開幕的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hui) 上找到什麽(me) ?答案是:全球最新科技以及服貿一手商機。
“世界經濟開放則興(xing) ,封閉則衰。”當天,中國國家主席習(xi) 近平向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hui) 全球服務貿易峰會(hui) 發表視頻致辭時指出,全球服務貿易和服務業(ye) 合作深入發展,“為(wei) 推動經濟全球化、恢複全球經濟活力、增強世界經濟發展韌性注入了強大動力”。習(xi) 主席強調的“開放”“合作”“創新”“共享”這四個(ge) 關(guan) 鍵詞,再次向世界表明中國擴大高水平開放、以開放發展成果惠及世界的決(jue) 心。
近年來,服務貿易已經成為(wei) 全球貿易的新引擎。世貿組織預計,到2040年服務貿易在全球貿易中的占比將達到50%。這就不難理解,本屆服貿會(hui) 何以吸引2400多家企業(ye) 線下參展,其中世界500強和行業(ye) 龍頭企業(ye) 500多家,覆蓋了28個(ge) 服務貿易前30強的國家和地區。作為(wei) 本屆服貿會(hui) 的主賓國,英國派出四年來規模最大的訪華商業(ye) 代表團參會(hui) 。英國駐華貿易使節杜濤表示,非常期待中英在服務貿易領域加深合作。
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服務進出口總額近6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連續第九年位居全球第二。國內(nei) 外參展商積極參展,首先看中的正是中國超大規模市場以及產(chan) 業(ye) 不斷升級帶來的新機遇。
“擴大電信、旅遊、法律、職業(ye) 考試等服務領域對外開放”“主動擴大優(you) 質服務進口”“鼓勵擴大知識密集型服務出口” ……中方提出的一係列新舉(ju) 措,給世界帶來更多共享中國市場的機遇。就服務進口而言,分析人士預計,2025年中國城鄉(xiang) 居民服務型消費支出占比,將從(cong) 2022年的43.2%提高至50%左右,由此將帶來約10萬(wan) 億(yi) 元的新增消費市場。就服務出口而言,知識密集型服務的擴大出口也將惠及世界。本屆服貿會(hui) 上,北京一家曾占據多個(ge) 國家教育類APP榜首的教育科技參展商表示,期待和國外同行共促教育數字化轉型。
服務貿易要發展,環境很重要。改革開放45年來,中國不僅(jin) 打開自家大門,也為(wei) 世界發展提供了“幹淨的房間”。從(cong) 服務貿易和服務業(ye) 合作來看,中國不斷放寬服務業(ye) 市場準入。2022年,外商投資準入負麵清單下降至31項,其中服務業(ye) 領域23項,占比74%。以近日中國與(yu) 尼加拉瓜正式簽署的自貿協定為(wei) 例,首次以負麵清單方式開放跨境服務貿易(含金融服務)和投資。
“擴大麵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積極開展服務貿易和投資負麵清單談判”“放寬服務業(ye) 市場準入” “深化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服務貿易和數字貿易合作”……本屆服貿會(hui) 上,中方釋放的信息,不僅(jin) 將穩步擴大製度型開放,也讓世界看到了打造更加開放包容的發展環境的決(jue) 心。
與(yu) 此同時,隨著服務貿易成為(wei) 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人們(men) 從(cong) 服貿會(hui) 上還看到了更多奔騰的新動能,這也是世界服貿發展迫切需要的。“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這是習(xi) 主席在致辭中對未來服務業(ye) 發展的高度概括。這其中,數字技術提高了服務的可貿易性。2022年,中國可數字化交付的服務進出口額達到2.51萬(wan) 億(yi) 元,增長7.8%。而今年服貿會(hui) 也突出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展示了芯片技術、量子測控、衛星遙感、人工智能等新成果。土耳其亞(ya) 太研究中心主任塞爾丘克·喬(qiao) 拉克奧盧認為(wei) ,服貿會(hui) 將塑造碳中和、人工智能和元宇宙等行業(ye) 的未來。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5周年。服貿會(hui) 作為(wei) 中國高水平開放的一個(ge) 重要平台,見證了中國為(wei) 全球服務貿易以及經濟增長作出的貢獻。 巴基斯坦經濟專(zhuan) 家謝利夫認為(wei) ,服貿會(hui) 將提高世界服務貿易的體(ti) 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日前表示,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三分之一。
可以預見,隨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持續推進,中國將不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在這一進程中,將會(hui) 創造更多更好的中國服務,給世界人民帶來更多的獲得感。
(央視新聞客戶端 國際銳評評論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