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銳評|服貿會傳遞的“信心”給唱衰中國經濟的人上了一課
83個(ge) 國家和國際組織以政府或總部名義(yi) 設展辦會(hui) 、舉(ju) 辦了15.5萬(wan) 平方米的展覽展示、近28萬(wan) 人入場、共達成1100餘(yu) 項成果……6日,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hui) 在北京閉幕。5天時間裏,琳琅滿目的產(chan) 品、摩肩接踵的人群、亮眼的成交數據,無不傳(chuan) 遞出實實在在的信心。這也給美西方那些唱衰中國經濟的人上了一課。
以本屆服貿會(hui) 主賓國英國為(wei) 例。這次它組建了四年來規模最大的代表團參展,共有60多家企業(ye) 和機構參加。英方代表稱,不相信所謂“脫鉤”的說法。美國公司也很踴躍,高通、英特爾等帶來了多項技術和解決(jue) 方案。聯想到7月份美國多家芯片公司高管集體(ti) 反對美政府進一步限製芯片對華出口,服貿會(hui) 傳(chuan) 遞出更明確的“不脫鉤”信息。
有外媒分析,美西方一些人炒作對中國“信心不足”,恰恰是因為(wei) 他們(men) 看不到本國經濟持久增長的希望,失去了目標和信心,想從(cong) 唱衰中國中得到“些許安慰”。然而批量生產(chan) 唱衰中國的言論,並不能解決(jue) 自身問題。他們(men) 應當正視服貿會(hui) 傳(chuan) 遞出的“中國信心”,並從(cong) 中尋找共同發展的機遇。
中國大市場以及消費轉型帶來的新機遇是信心之源。這次服貿會(hui) 線下參展企業(ye) 國際化率超過20%,包括500餘(yu) 家世界500強、行業(ye) 龍頭企業(ye) ,覆蓋28個(ge) 服務貿易前30強國家和地區。服貿會(hui) “朋友圈”進一步擴大,可見跨國企業(ye) 對中國市場的看重。
當前,中國正從(cong) 商品消費為(wei) 主逐漸轉向商品和服務消費並重。隨之而來的是服務消費數據上升。今年前7月,交通、住宿、餐飲等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20.3%。暑期(6—8月)的旅遊熱度顯著高於(yu) 2019年同期,許多景區接待遊客人數達到曆史最高水平。暑期檔觀影人次更是超過5億(yi) 。對於(yu) 跨國企業(ye) 來說,市場在哪裏,機遇就在哪裏。
同時,中國不斷擴大開放的政策確定性,加深了外商在中國做生意的信心。中國已經基本放開製造業(ye) 的外資準入,正在全麵有序放開服務業(ye) 。今年服貿會(hui) 上發布的《世界變局中的中國服務業(ye) 開放》報告指出,中國服務業(ye) 開放步伐加快,開放水平提升幅度顯著高於(yu) 其他國家平均水平,特別是在外資準入和國民待遇方麵更為(wei) 突出。
本次服貿會(hui) 上,中方明確提出“擴大電信、旅遊、法律、職業(ye) 考試等服務領域對外開放”,這讓外商充滿期待。高通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說,中國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其中通信等重點領域利好明確,進一步增強了高通對中國市場發展前景的信心。中方還透露下一步將加快出台全國跨境服務貿易負麵清單、啟動首批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範區的建設等。對外商來說,更高水平開放意味著更大發展機遇。
同樣重要的是,中國不斷往價(jia) 值鏈高端奮進的努力,給了外商更多與(yu) 中國“同頻共振”的信心。2022年中國全社會(hui) 研究與(yu) 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達到30870億(yi) 元,比上一年增長10.4%,與(yu) 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之比達到2.55%。本次服貿會(hui) 上,66家企業(ye) 首發125項人工智能、金融科技、醫療健康、文化創意等領域的新產(chan) 品、新技術,展示了高科技給服貿業(ye) 帶來的活力。北京一家教育科技服務提供商告訴《國際銳評》評論員,他們(men) 公司的數字學習(xi) 產(chan) 品已銷往全球10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長期占據多個(ge) 國家應用榜單榜首。
服務貿易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見證了中國經濟的韌性與(yu) 活力。今年以來,中國經濟持續複蘇,總體(ti) 回升向好。世界銀行、經合組織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分別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將增長5.6%、5.4%和5.2%。分析人士指出,在可預見的將來,中國仍將保持全球增長引擎地位。
唱衰別人不會(hui) 使自己更好,中國持續發展世界才會(hui) 更加繁榮。美西方一些人與(yu) 其閉門當“鍵盤俠(xia) ”,不如睜眼看世界。中國經濟前景如何?服貿會(hui) 傳(chuan) 遞出的“信心”,就是最好的證明。
(國際銳評評論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