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創業破冰,從“回爐深造”開始 企業6位專家4人是專科畢業起步

發布時間:2023-09-11 11:18:00來源: 長江日報

  □ 長江日報記者萬(wan) 淩

  11年前,在一套租來的兩(liang) 居室裏擺放幾台電腦,專(zhuan) 科生齊夏釗和一群留漢大學生開啟了他們(men) 的創業(ye) 之路。

  如今,在千餘(yu) 平方米的寬敞辦公空間裏,這群青年創辦的武漢微晶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晶石”),已先後參與(yu) 建設了世界首個(ge) 零碳智慧能源中心、湖北省首個(ge) 5G智慧城管“數字孿生”平台項目。

  近日,長江日報記者走近這個(ge) 團隊,探尋他們(men) 走過的這條不平坦創業(ye) 路。

  ■ 一次競標失利後選擇“回爐深造”

  微晶石董事長齊夏釗的創業(ye) 衝(chong) 動萌生於(yu) 2012年。這個(ge) 從(cong) 武漢軟件工程職業(ye) 學院專(zhuan) 科畢業(ye) 的西寧青年,當時是武漢一家地理信息測繪企業(ye) 的項目主管。

  因周遭一批同事先後離職,既懂技術又有管理經驗的齊夏釗有了想法:把大家召集起來,在江岸區注冊(ce) 成立微晶石,從(cong) 事地理信息測繪外包服務。

  齊夏釗回憶,他們(men) 在一個(ge) 居民小區租下一套兩(liang) 居室,擺上幾台電腦,公司算是開張了。

  團隊成員經幾個(ge) 月奔波終於(yu) “開了張”:高德地圖的一個(ge) 幾萬(wan) 元訂單。訂單雖不大,但團隊成員卻幹勁十足:遠赴廣東(dong) 湛江收集數據,一周內(nei) 足跡遍布9個(ge) 縣市區。

  高德從(cong) 這次合作中看到了這群青年的努力和專(zhuan) 業(ye) ,之後建立起長期聯係。

  2016年,微晶石參與(yu) 競爭(zheng) 外地一個(ge) 200萬(wan) 元的大項目。

  “競標階段,我們(men) 準備了大量項目資料,最後卻因為(wei) 資質不夠錯失良機。當時我們(men) 確實缺少專(zhuan) 利、高新技術企業(ye) 認定等硬件。”齊夏釗說,這件事讓他“三天睡不著覺”,他意識到企業(ye) 要壯大,必須進行自我能力提升,“我覺得有必要再‘回爐深造’。”

  齊夏釗隨後報名參加了華中科技大學測繪工程專(zhuan) 業(ye) 本科課程。此後3年裏,他每周末都從(cong) 三陽路轉兩(liang) 趟地鐵前往學習(xi) ,風雨無阻。

  ■ 迎接新風口鼓勵員工回校繼續學習(xi)

  2019年,微晶石團隊在承接的一個(ge) 項目中接觸到數字孿生技術。團隊成員上網檢索發現,當時國內(nei) 隻有北京的少數企業(ye) 在專(zhuan) 門從(cong) 事這一領域,而微晶石所涉及的一些業(ye) 務與(yu) 之相關(guan) 。

  齊夏釗決(jue) 定抓住數字經濟機遇,站上新的技術風口。2020年,微晶石開始從(cong) 傳(chuan) 統的地理信息測繪業(ye) 務向數字孿生領域轉型升級。

  “數字孿生是眾(zhong) 多數字技術的集大成者,過去我們(men) 在地理信息測繪領域積累的技術隻是基礎。”齊夏釗說,為(wei) 了激勵團隊提升專(zhuan) 業(ye) 能力,微晶石鼓勵員工重回學校繼續學習(xi) ,並出台規定:員工考取國際項目管理等含金量高的職業(ye) 資格證書(shu) ,公司獎勵2000元。“目前公司已有十餘(yu) 人獲得過這個(ge) 獎勵。”齊夏釗說。

  微晶石技術總監陳芝龍就多次獲得公司獎勵。2012年,他專(zhuan) 科畢業(ye) 進入公司時,還是一名繪圖員。他通過長期自學掌握了20餘(yu) 種軟件及常用軟件開發語言,成為(wei) 公司內(nei) 部專(zhuan) 家庫成員。受齊夏釗影響,他取得了湖北工業(ye) 大學計算機科技與(yu) 應用專(zhuan) 業(ye) 本科文憑。

  2022年,微晶石參與(yu) 建設世界首個(ge) 實用化零碳智慧能源中心的數字孿生場景,陳芝龍帶領團隊為(wei) 能源中心搭建了一塊分辨率為(wei) 4K的高清三維屏幕,24小時實時監測能源中心的供冷、供熱和供電情況。

  “軟件行業(ye) 裏的人才很多,我們(men) 每年都招聘一批本科生,但是拔尖人才還是要靠實戰來鍛煉培養(yang) 。”微晶石副總經理潘強說,公司內(nei) 部專(zhuan) 家庫的6名技術人才中,有4人都是專(zhuan) 科學曆。為(wei) 了提升團隊整體(ti) 的業(ye) 務水平,兩(liang) 年前公司專(zhuan) 門開辦微思學院,每周舉(ju) 辦一次內(nei) 部培訓會(hui) ,由專(zhuan) 家庫成員分享行業(ye) 前沿動態和項目成功經驗。

  ■ 與(yu) 高校聯手突破技術瓶頸

  “即便不斷‘內(nei) 部造血’,我們(men) 也有捉襟見肘的時候。”齊夏釗說,微晶石在提升團隊能力的同時,嚐試與(yu) 高校合作突破一些技術瓶頸。

  微晶石外聯高校的第一次嚐試,是跟武漢紡織大學計算機與(yu) 人工智能學院的一次合作。

  2021年,微晶石承接了一個(ge) 園區智慧管理平台的建設項目,當時客戶提出想動態監控園區內(nei) 的人車進出、安防設備運轉情況,需要用到當時非常先進的算法識別技術。

  公司內(nei) 部討論後發現,這項技術僅(jin) 靠自己無法在短期內(nei) 實現,但是項目不能就此中斷。齊夏釗打聽得知武漢紡織大學計算機與(yu) 人工智能學院有相關(guan) 科研成果準備轉化,便主動登門拜訪課題負責人。不到半年,這項科研成果成功應用於(yu) 該園區智慧管理平台建設。此後,微晶石與(yu) 武漢紡大成立的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為(wei) 公司發展突破了一個(ge) 個(ge) 技術瓶頸。

  3年多來,微晶石還麵向社會(hui) 招募了大批軟件專(zhuan) 業(ye) 人才,目前公司技術人員占比七成,每年研發費用占比近15%。

  “近年來,江岸區對數字經濟支持力度很大,經常邀請專(zhuan) 家教授為(wei) 企業(ye) 分享行業(ye) 最前沿的信息。我們(men) 與(yu) 江岸區科經局在同一棟大樓辦公,隻要遇到問題,我們(men) 下個(ge) 樓‘串個(ge) 門’就能解決(jue) 。”齊夏釗說,今年,公司計劃投入數十萬(wan) 元用於(yu) 獎勵研發人員,並嚐試股權改革激勵員工持續創新。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