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心育桃李 探訪“大國工匠”背後的“良匠之師”
央廣網天津9月9日消息 2023年9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屆職業(ye) 技能大賽(以下簡稱“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將在天津舉(ju) 行。在距離比賽開幕不到10天的時間裏,各個(ge) 賽項的參賽選手正在緊鑼密鼓地訓練。而在這些選手的身後,正有這麽(me) 一群“良匠之師”,他們(men) 深耕不輟守初心,在這個(ge) 教師節裏,用汗水澆灌青春,為(wei) 年輕的夢想插上翅膀。
“六邊形戰士”想讓服務更有“溫度”
方桌上餐具擺放整齊,各色美食被端上餐桌,端莊大氣的服務員穿梭於(yu) 桌案之間……走進天津職業(ye) 大學“餐廳服務”賽項的訓練基地,天津職業(ye) 大學旅遊管理學院教師、本屆大賽餐廳服務(世賽)賽項天津集訓隊教練組組長王楠與(yu) 剛從(cong) 外地集訓交流回來的參賽選手王宇瑤來不及休息,正馬不停蹄地開始著下一輪訓練。
在2017年前,王楠隻是天津職業(ye) 大學旅遊管理學院的一名普通教師,平時上課時,她發現同學們(men) 總會(hui) 對國家級和世界級技能大賽充滿好奇,但對於(yu) 是否報名參賽又躊躇。“大家總會(hui) 擔心,相較於(yu) 南方某些地區的選手,自己的能力會(hui) 差一些,比不過。”王楠說,於(yu) 是2017年,她決(jue) 定報名參加中國技能大賽,給自己的學生們(men) “打個(ge) 樣”。最終,她一舉(ju) 獲得大賽西餐擺台項目金獎、“餐廳服務”項目個(ge) 人亞(ya) 軍(jun) ,而這樣的行為(wei) 也給了學生們(men) 莫大的鼓勵。
從(cong) 事職業(ye) 技能類比賽培訓近6年,王楠靠著自身對職業(ye) 技能領域的熱愛以及多年參賽的經驗,培養(yang) 出一批批新時代職業(ye) 技能人才。而相較於(yu) 以往各類賽事,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的“餐廳服務”賽項在模塊設置、具體(ti) 考核點上難度更大,從(cong) 迎接客人到製作食材、擺盤……餐廳服務賽項的考核點多達370餘(yu) 個(ge) ,無論是對於(yu) 選手,還是教練,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驗。
“我們(men) 的日常訓練就在這樣一間小屋子裏,很枯燥也很難,比賽難度增加了,老師們(men) 也要變成‘六邊形戰士’才能更好幫助選手成長。”王楠笑著告訴記者,作為(wei) 該賽項天津集訓隊教練組組長,她為(wei) 選手量身定製了訓練計劃——刀工不行,那就從(cong) 土豆反複切絲(si) 開始練習(xi) ,直到土豆切絲(si) 擺盤時間從(cong) 半小時縮短到10分鍾;英語口語交流困難,就克服內(nei) 向,大聲對話;餐具擺放不整齊,50分鍾一輪的餐具練習(xi) ,一天能重複七八輪……在晨光將起到暮色已至的循環中,王宇瑤的技術能力有了顯著提高,如今也進入了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的訓練衝(chong) 刺階段。
“用力隻能做到合格,而用心才能做到極致”,這是王楠經常對學生們(men) 說的一句話。2023年的教師節,是她教師生涯中的第14個(ge) 教師節,麵向未來,她深感身上的責任重大,卻也始終堅定。她將以技能報國的赤誠之心,將更多知識與(yu) 經驗傳(chuan) 授給學生,讓“餐廳服務”更有溫度。
從(cong) 選手到教師 “00後”的他完成華麗(li) 蛻變
在剛剛過去的整個(ge) 暑假,天津市電子信息技師學院教師張洪豪幾乎沒休息,每天都陪著學生一起在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信息網絡布線賽項(國賽精選和世賽選拔)天津集訓基地內(nei) 備戰大賽,蓄勢待發。
“這個(ge) 項目雖然要拚‘手速’,但光靠快是不行的。大家一定要把比賽模塊‘打碎’,每個(ge) 細節的‘基本功’都決(jue) 定了比賽成敗。”見到張洪豪時,他正在仔細地對照比賽標準檢驗選手的技術動作細節。
今年剛滿23歲的張洪豪曾是天津市電子信息技師學院信息網絡布線賽項的王牌選手,曾獲得過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信息網絡布線項目金牌,並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信息網絡布線項目中斬獲銀牌。從(cong) 親(qin) 自上場參賽,到背後默默支持,張洪豪如今走下舞台、走上講台,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參賽經驗傳(chuan) 授給學生們(men) 。這個(ge) 教師節,他看著教室裏的學生們(men) ,又有著別樣的感受。
“看到學生們(men) 點點滴滴的進步,我仿佛看到了曾經的自己。”張洪豪說,正是因為(wei) 以前的選手經曆,讓他更加了解作為(wei) 選手可能在賽場上會(hui) 發生哪些情況,也能更好地去幫助他們(men) 進行提升。張洪豪表示,曾經有位同學在剛進入集訓隊時比賽成績並不突出,甚至在首次參加全國性質的比賽時出現了失誤,沒有取得理想的成績。“但我告訴他,相比於(yu) 結果,比賽的過程更加重要,我希望這些挫折都能成為(wei) 他成長之路上的寶貴財富。”沒有批評與(yu) 指責,有的是張洪豪的暖心安慰與(yu) 悉心複盤。在張洪豪的指導與(yu) 鼓勵下,這位同學進步很快,這次,他也經過層層選拔,成為(wei) 唯一一位代表天津參加信息網絡布線賽項世賽選拔的選手。
自17歲開始,張洪豪沒有一天不與(yu) 信息網絡布線打交道,而當老師的夢想他也自始至終從(cong) 未改變過。“我所學到的技術知識、所積累的經驗,如果沒辦法傳(chuan) 承下去,那就太可惜了。”張洪豪說,“我希望這些學生們(men) 也能學到一身本事,成為(wei) 自己的立足之本。”
《關(guan) 於(yu) 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提出,到“十四五”末,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要達到三分之一。培養(yang) 造就高技能人才大軍(jun) ,正成為(wei) 中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發力點,張洪豪也始終對職業(ye) 技能教育事業(ye) 保持著勇往直前的拚勁。“我希望自己的經曆,能夠激勵、鞭策基地的選手、身邊的同事和廣大技能學子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讓大家競相登上職業(ye) 技能比賽的舞台,展示自身風采。”張洪豪對此信心滿滿。
一聲“師傅”重千斤 “老電力”用心用情傳(chuan) 承精神
電纜作為(wei) 電力的“地下動脈”,對城市正常運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電纜在地下,你工作到沒到位,從(cong) 外麵看不出來。咱們(men) 這行,做的就是個(ge) 良心活兒(er) 。”從(cong) 事電纜相關(guan) 工作26年來,張華時時刻刻都牢記著當年師傅給他的教誨。從(cong) 一名初出茅廬的“小年輕”,到如今成為(wei) 已經帶出20多位徒弟的“津電工匠”,他在工作中言傳(chuan) 身教,傳(chuan) 承著老一代電力人的經驗與(yu) 知識。
一聲“師傅”,讓張華的肩上擔起了千斤重任。“我跟他們(men) 說過,想幹好,第一別怕苦,第二別怕髒。”電纜中布滿了銅芯等材料,往往比較沉重,曾經一位新來的徒弟比較瘦弱,麵對電纜工作顯得十分吃力,各種工具用起來也並不得心應手。這項需要一定力氣的工作,讓徒弟有些“怵頭”,而在張華眼中,“沒有力氣”不是打退堂鼓的理由。“沒有手勁兒(er) ,就拿鉗子一天掐200段鉛絲(si) ,沒有腕勁兒(er) ,就拿鋸一天鋸20片銅芯。”在張華的鞭策下,徒弟漸漸手穩了、眼準了,並在之後公司的技能比武中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績,這也讓張華由衷感到欣慰。
作為(wei) 此次大賽電力係統運營與(yu) 維護賽項天津代表隊教練組組長,張華不僅(jin) 是慈祥的“師傅”,更是嚴(yan) 厲的“老師”。每天至少6小時的訓練、需要動火的高溫項目、繁雜且需要精細度的項目……這對選手們(men) 的心理與(yu) 生理都是巨大的考驗,而這些辛苦,張華也都看在眼中。“這次是電纜專(zhuan) 業(ye) 首次參加國賽,還是代表電力係統出戰,這也是一次考驗。我希望各隊都能展現出最高的水準,讓更多人看到這種精神與(yu) 技藝的傳(chuan) 承,吸引更多人未來加入到我們(men) 的行列中,共同守護萬(wan) 家燈火。”張華說道。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努力培養(yang) 造就更多大師、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jun) 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技能人才是我國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對於(yu) 增強國家核心競爭(zheng) 力和科技創新能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天津市人社局職業(ye) 能力建設處處長吳立國表示,近年來,天津市堅持把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勞動者技能水平作為(wei) 穩定就業(ye) 、增加職工收入、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截至目前,天津市技能人才數量達到273萬(wan) 人,其中高技能人才達到84萬(wan) 人,占比達30.8%。
未來,天津市將繼續鞏固發展職教優(you) 勢和特色,完善“工匠之師”培養(yang) 培訓等工作體(ti) 係,發揮競賽引領作用,助推技能人才培養(yang) ,激勵越來越多青年一代走上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打造新時代職業(ye) 教育的領軍(jun) 者和新高地。
策劃:王曄彪
統籌:張強
記者:韓雨晨 褚夫晴 周思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