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國際在線總裁範建平:堅持“以終為始”,增強國際傳播實效

發布時間:2023-09-22 16:4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9月21日電 “提高國際傳(chuan) 播實效,需要全流程綜合施策,而且最重要的是要以終為(wei) 始,反推全流程各環節的選擇和舉(ju) 措,並且不斷總結傳(chuan) 播效果,持續迭代傳(chuan) 播策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國際在線總裁範建平說道。

  9月21日,由中國新聞社主辦、中國新聞網承辦的“創新國際傳(chuan) 播 講好中國故事”研討會(hui) 在北京舉(ju) 行。在“國際傳(chuan) 播的術與(yu) 效”主題討論環節,範建平圍繞關(guan) 於(yu) 提升國際傳(chuan) 播實效的思考發表講話。

  範建平表示,我們(men) 在圍繞一個(ge) 主題開展國際傳(chuan) 播時,首先需要明確“為(wei) 什麽(me) ”,達到什麽(me) 目的,而且要不斷問“為(wei) 什麽(me) ”,找到最終目的。“明確了最終目的,才能對傳(chuan) 播與(yu) 否、傳(chuan) 播什麽(me) 、采取什麽(me) 形式和方式、傳(chuan) 播對象是誰等問題做出明確的回答,采取恰當的做法。”他說,做國際傳(chuan) 播,需要堅持“以終為(wei) 始”。

  國際輿論場鬥爭(zheng) 複雜,範建平認為(wei) ,麵對攻擊,有時候適當示弱,反而更容易獲得同情和理解。在他看來,這是“以終為(wei) 始”理念指導下的策略選擇。“以終為(wei) 始,從(cong) 最終目的出發反推傳(chuan) 播內(nei) 容、傳(chuan) 播對象、方式方法途徑,才能達到目的,實現預期的傳(chuan) 播效果。”

  講好中國故事的同時無法避開國際傳(chuan) 播中客觀存在的時空差異、語言差異、思維方式差異、文化背景差異以及意識形態差異等。對此,範建平提到,內(nei) 外有別、外外有別,理念上大家都認同,但在實踐中落實不夠。

  他指出,內(nei) 外的差別主要體(ti) 現在選題、內(nei) 容、立意和敘事四個(ge) 方麵。其中,在選題方麵,對內(nei) 的熱點不等於(yu) 對外熱點,需要遵循“以終為(wei) 始”的原則選擇對外選題。在內(nei) 容上,海外受眾(zhong) 的背景知識有限,不宜一次性傳(chuan) 遞太多信息,形成自我幹擾,需要考慮受眾(zhong) 的基本價(jia) 值觀,能夠為(wei) 受眾(zhong) 所接受,減少“排異現象”和“文化折扣”。此外,對於(yu) 中文內(nei) 容要做專(zhuan) 門的改寫(xie) 處理,在最終的傳(chuan) 播效果上,改寫(xie) 重於(yu) 翻譯。

  範建平還表示,新媒體(ti) 時代,受眾(zhong) 普遍適應快閱讀、淺閱讀、舒適閱讀,標誌性的標簽、表述易於(yu) 給受眾(zhong) 留下印象。

  如何增強傳(chuan) 播可信度?範建平認為(wei) ,要說明白底層邏輯。他舉(ju) 例稱,“一帶一路”倡議、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ti) 、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等,底層邏輯來自中華傳(chuan) 統文化中的天下大同、唇齒相依、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等理念,是係統思維。

  在範建平看來,不說明白底層邏輯,受眾(zhong) 就很難理解和相信中國是真心希望乃至幫助其他國家一起發展。(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