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做好災後重建金融服務

發布時間:2023-09-26 15:04:00來源: 經濟日報

  近期,我國多地發生嚴(yan) 重洪澇災害,給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的生命財產(chan) 安全造成巨大威脅。當前,要做好防汛救災和災後重建金融服務工作。

  金融肩負著服務實體(ti) 經濟、保障社會(hui) 穩定的使命,在服務實體(ti) 經濟發展,促進社會(hui) 健康發展,提高人民福祉等方麵具有重要作用。在防災救災和災後重建過程中,金融機構需要結合自身稟賦優(you) 勢,圍繞受災企業(ye) 與(yu) 受災群眾(zhong) 的金融需求,主動為(wei) 客戶提供有溫度的金融綜合服務體(ti) 係,助力受災地區及其相關(guan) 群眾(zhong) 與(yu) 企業(ye) 早日恢複正常運轉。

  金融機構自身的良性運轉是其服務實體(ti) 經濟的基礎,政府部門應為(wei) 受災地區的金融機構提供必要的救助支持,與(yu) 此同時,金融機構自身也應啟動相關(guan) 應急方案,在保障自身金融資產(chan) 和數據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有序開展相關(guan) 金融服務工作。在災害評估體(ti) 係方麵,金融機構應該聯合地方政府、科研部門開展研究,根據不同地區的氣候與(yu) 地質條件、產(chan) 業(ye) 規劃以及人口結構等特點,建立地區災害預警評估體(ti) 係,通過合理引導資源配置,減少災害多發地區的資源投入。

  政府部門應聯合金融機構及智庫機構,係統統計、研究受災地區居民與(yu) 企業(ye) 以及基礎設施等方麵的受損情況,根據後續的經濟恢複安排,做好災後金融服務的總體(ti) 規劃,按照輕重緩急、有所為(wei) 有所不為(wei) 的原則,係統梳理出有哪些領域需要金融機構給予優(you) 先支持、各領域需要提供的金融支持力度,以及支持方式等內(nei) 容,並在具體(ti) 實施過程中,建立動態反饋機製,不斷優(you) 化金融服務方案的總體(ti) 規劃,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在加強經濟薄弱環節支持力度方麵,金融機構要主動承擔社會(hui) 責任,加大對小微企業(ye) 、個(ge) 體(ti) 工商戶、“三農(nong) ”等群體(ti) 的金融支持力度,通過產(chan) 品創新、利率優(you) 惠、員工考核激勵等方式,加大自身服務經濟薄弱環節的力度;政府部門也可以考慮通過出台相關(guan) 政策措施、提供必要的財政補貼以及與(yu) 金融機構加強合作等方式,鼓勵金融機構加強經濟薄弱環節支持力度。

  在加強重點領域支持力度方麵,金融機構要結合自身稟賦優(you) 勢,加強受災地區交通、電力、通信、燃氣等基礎設施行業(ye) 的信貸支持力度,幫助這些領域的企業(ye) 快速恢複正常的生產(chan) 運營;政府部門可考慮通過加強與(yu) 金融機構的合作,通過放寬準入領域、加強稅收優(you) 惠、加強財政補貼等方式,引導金融機構將更多長線資金投入基礎設施領域,加強重點領域基礎設施的改造升級,更好滿足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需要。(來源:經濟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