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圓桌會】與中國式現代化同行
集理論之思,匯大家之言。《理論圓桌會(hui) 》欄目,緊跟理論熱點,關(guan) 注理論動態。
本期主題:為(wei) 進一步把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和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引向深入,幫助廣大幹部群眾(zhong) 深刻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色和豐(feng) 富內(nei) 涵,更好把握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的目標任務和實踐要求,中央宣傳(chuan) 部理論局組織編寫(xie) 了2023年通俗理論讀物《中國式現代化麵對麵》。該書(shu) 緊緊圍繞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和實踐,對17個(ge) 重大問題進行了集中回答和闡釋。該書(shu) 堅持運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聯係新時代十年的偉(wei) 大變革,結合幹部群眾(zhong) 的思想實際,既講是什麽(me) 又講為(wei) 什麽(me) ,既講怎麽(me) 看又講怎麽(me) 辦,力求講清講透中國式現代化深厚的曆史底蘊、廣泛的現實基礎和光明的發展前景。本期《理論圓桌會(hui) 》集納近期專(zhuan) 家關(guan) 於(yu) 本書(shu) 的讀後感,與(yu) 大家一起學習(xi) 。
抒寫(xie) 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華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院長趙義(yi) 良撰文提及,《中國式現代化麵對麵》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緊緊圍繞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與(yu) 實踐,對17個(ge) 重大問題進行集中回答和闡釋,抒寫(xie) 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華章。
堅守思想的魂脈與(yu) 根脈。該書(shu) 既高揚馬克思主義(yi) ,又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科學解讀“兩(liang) 個(ge) 結合”的理論意蘊及其內(nei) 在關(guan) 係,充分體(ti) 現了對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的科學運用。
緊扣理論的深度與(yu) 厚度。該書(shu) 用17個(ge) 環環相扣的重大問題,係統回答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源與(yu) 流、根與(yu) 脈、內(nei) 核與(yu) 特質、原則與(yu) 要求,以深刻的理論思維講述中國式現代化的道理和實踐。
展現成就的曆史與(yu) 現實。中國式現代化是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的康莊大道。新時代以來,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該書(shu) 在曆史縱深中論述舉(ju) 世矚目的成就、彪炳史冊(ce) 的三件大事和波瀾壯闊的偉(wei) 大變革,在曆史大視野中講述曆史方位、曆史自信和曆史主動。
注重案例的典型與(yu) 準確。該書(shu) 在講述中國之理時,既以“小切口”解讀“大問題”,又以“小案例”闡釋“大道理”;既講“天下事”,又講“身邊人”,讓理論與(yu) 現實在鮮活的案例中轉化成常識和道理。
凸顯文風的守正與(yu) 創新。文風平實、樸實、切實是“麵對麵”係列通俗理論讀物的特點和風格,該書(shu) 不但秉持了這些優(you) 良傳(chuan) 統,又突出了新特點。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中國式現代化
教育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天津大學基地研究員顏曉峰指出,中宣部理論局組織編寫(xie) 的《中國式現代化麵對麵》,在講清講透中國式現代化的相關(guan) 重要問題上,在深入論述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文明的關(guan) 係上,作出了有說服力的回答,是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的一部具有曆史厚度、思想深度、視野廣度的通俗理論讀物。
深入闡述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豐(feng) 厚曆史底蘊。《中國式現代化麵對麵》強調現代文明從(cong) 傳(chuan) 統社會(hui) 中脫胎而來,傳(chuan) 統因素構成了現代文明大廈的基座,有助於(yu) 讀者更好把握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和中華傳(chuan) 統文明的關(guan) 係。
深入闡述了“兩(liang) 個(ge) 結合”特別是“第二個(ge) 結合”對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要意義(yi) 。通過閱讀《中國式現代化麵對麵》,我們(men) 可以認識到,中國式現代化是堅持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的產(chan) 物,中國式現代化在“兩(liang) 個(ge) 結合”的過程中,創造出將馬克思主義(yi) 的先進性質、中國實踐的豐(feng) 富底蘊、中華文化的民族根脈統一和融合起來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第二個(ge) 結合”是我們(men) 黨(dang) 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經過這個(ge) “結合”,讓馬克思主義(yi) 成為(wei) 中國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成為(wei) 現代的,由此造就的新的文化生命體(ti) 成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成為(wei)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文化支柱。
深入闡述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生成機製。《中國式現代化麵對麵》深入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主要特征,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與(yu) 中華文明融為(wei) 一體(ti) 的關(guan) 係。可以說,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實現了中國式現代化與(yu) 中華文明的高度契合、根脈相通、有機融合、內(nei) 在統一。
深入闡述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實現路徑。《中國式現代化麵對麵》對中國式現代化的頂層設計和重大部署都作出了係統闡發。形成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係統布局,一個(ge) 十分重要的方麵,就是準確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堅持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保證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正確方向和先進性質;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feng) 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推進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在“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中的建設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彰顯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胸懷天下的高遠境界;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標明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在人類文明曆史演進中的時代方位。
創新理論傳(chuan) 播話語方式的生動實踐
新華日報社黨(dang) 委書(shu) 記、社長雙傳(chuan) 學認為(wei) ,中央宣傳(chuan) 部理論局組織編寫(xie) 的《中國式現代化麵對麵》,既承繼放大這一品牌的好做法、好傳(chuan) 統,又在創新理論傳(chuan) 播話語方式上作了許多探索和優(you) 化,是一本傳(chuan) 播新時代黨(dang) 的創新理論、讓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好讀物。
發揮“解惑解渴”功能,具有很強的時代性。為(wei) 順應人民期待、呼應社會(hui) 需求,《中國式現代化麵對麵》堅持運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聯係新時代十年的偉(wei) 大變革,深入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nei) 涵、鮮明特征、本質要求、重大原則、實現途徑,深刻揭示中國式現代化深厚的曆史底蘊、廣泛的現實基礎和光明的發展前景,係統回答“什麽(me) 是中國式現代化”“它將如何改變我們(men) 的生活又將如何變為(wei) 現實”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無疑是一場理論“及時雨”。
體(ti) 現“頂天立地”特點,具有很強的政治性。該書(shu) 既“頂天”,全麵係統介紹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與(yu) 實踐,深刻揭示我們(men) 黨(dang)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最新理論和實踐成果;又“立地”,緊扣人民群眾(zhong) 關(guan) 心關(guan) 注的“黨(dang) 的二十大是開啟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關(guan) 鍵時刻召開的重要會(hui) 議”“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是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的科學指引”等理論問題,深入淺出、抽絲(si) 剝繭予以解讀,既有政治高度、理論熱度,又有實踐向度、群眾(zhong) 角度。
彰顯“舉(ju) 重若輕”風格,具有很強的傳(chuan) 播力。現代化是全人類的夙願,也是中國人民的夢想;是一個(ge) 美好的詞語,也是一個(ge) 厚重的話題。關(guan) 於(yu) 現代化的著作浩如煙海,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與(yu) 實踐豐(feng) 富而生動。講好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故事”,既要有思想高度、理論深度,又要防止單純思維演繹、邏輯推導。該書(shu) 在講理論和實踐、“怎麽(me) 看”和“怎麽(me) 幹”時,無論標題還是內(nei) 容、無論行文還是編排,都彰顯了沉穩深刻、舉(ju) 重若輕、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風格。
揭示中國之理的精品力作
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張友君在文章中提到,中央宣傳(chuan) 部理論局組織編寫(xie) 的通俗理論讀物《中國式現代化麵對麵》,從(cong) 曆史和現實相統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道理和情理相貫通等多角度,以透徹的說理、清新的文風和活潑的形式,深入淺出地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nei) 涵、鮮明特征和顯著優(you) 勢,是一本緊跟時代步伐、富有理論魅力的力作。
深刻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豐(feng) 富理論創造。該書(shu) 運用辯證唯物主義(yi) 和曆史唯物主義(yi) ,從(cong) 理論概括到事例透析、從(cong) 宏觀著眼到微觀入手,抽絲(si) 剝繭、條分縷析地闡釋了中國式現代化“來時路”“腳下路”“未來路”的邏輯演進,剖析了中國式現代化產(chan) 生的時代背景、發展動力和實踐路徑,讓我們(men) 更加深刻認識到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的舊邦新命,也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
深刻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植根的廣泛實踐基礎。該書(shu) 是直麵問題、解答問題的生動典範,幫助我們(men) 在趨向中洞悉大勢,深刻認識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們(men) 黨(dang) 領導人民在長期探索和實踐中取得的,是從(cong) 中國大地上生長起來的。
深刻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彰顯的堅定人民立場。中國式現代化理論之所以吸引人,就在於(yu) 它堅持人民至上、以人民為(wei) 中心;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之所以感召人,就在於(yu) 它致力於(yu) 造福人民、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種鮮明的人民立場在《中國式現代化麵對麵》中隨處可見。
深刻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激發的強大奮進力量。讀完《中國式現代化麵對麵》,既有掩卷而思的深入思考,更有起而行之的奮鬥之誌。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沒有捷徑,唯有實幹。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堅強領導下,我們(men) 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一定能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偉(wei) 大實踐中書(shu) 寫(xie) 新輝煌、創造新業(ye) 績。
讓我們(men) 一起走進中國式現代化
中共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沈傳(chuan) 亮撰文指出,《中國式現代化麵對麵》文風平實樸實、文字清新曉暢、舉(ju) 例具有國際視野。閱讀這本書(shu) ,我們(men) 不僅(jin) 能明晰黨(dang) 的二十大的精神實質,進一步從(cong) 體(ti) 係化的角度掌握新時代黨(dang) 的創新理論,還能更全麵地了解何謂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明晰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的豐(feng) 富內(nei) 涵。更為(wei) 關(guan) 鍵的是,這本書(shu) 告訴我們(men) 如何行勝於(yu) 言,積極投身、不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事業(ye) 。
從(cong) 實踐上深化了對中國式現代化的認識。《中國式現代化麵對麵》用凝練的文字,簡要敘述了舉(ju) 世矚目的五年成就、彪炳史冊(ce) 的三件大事、波瀾壯闊的偉(wei) 大變革,全麵展現了新時代十年創舉(ju) 在黨(dang) 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裏程碑意義(yi) 。新時代十年偉(wei) 大變革雄辯地證明,我們(men) 堅持中國式現代化,路子走對了。今後應誌不改、道不變,堅定不移走下去。
從(cong) 理論上厘清了中國式現代化的豐(feng) 富內(nei) 涵。《中國式現代化麵對麵》就如何回答這一重大時代課題作了進一步梳理,不僅(jin) 追根溯源幫助我們(men) 認清中國式現代化從(cong) 何而來,生動記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特色和九個(ge) 方麵本質要求,還從(cong) 五大原則入手論述中國式現代化如何才能行穩致遠。
從(cong) 布局上展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前進方向。《中國式現代化麵對麵》從(cong) 經濟、教育、科技、人才、政治、法治、文化、社會(hui) 、生態文明等十幾個(ge) 領域,全麵論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時間表和施工圖。
與(yu) 中國式現代化同行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楊耕撰文指出,中央宣傳(chuan) 部理論局組織編寫(xie) 的《中國式現代化麵對麵》,以生動的故事講解時代課題,以樸素的語言闡釋深刻道理,力求以一種新的呈現方式講清、講透中國式現代化的曆史底蘊、現實基礎和發展前景,讓人們(men) 看到了一個(ge) 清晰、具體(ti) 而生動的中國式現代化。
我們(men) 黨(dang) 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創造性地走出了一條獨特的中國式現代化之路”,這一分析深刻而準確。如果說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開辟了廣闊的社會(hui) 空間,那麽(me) ,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則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開辟了廣闊的文化空間。“兩(liang) 個(ge) 結合”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中國特色”的關(guan) 鍵所在,同時也是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的關(guan) 鍵所在。
任何一種理論都有自己特有的概念、範疇和表述方式。中國式現代化理論也是如此。但是,要使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說服人,在群眾(zhong) 中真正發揮作用,就不能僅(jin) 僅(jin) 用概念解釋概念、從(cong) 範疇推演範疇,還要用老百姓喜聞樂(le) 見的語言風格和表述方式講清、講透中國式現代化的道理學理哲理。理論闡釋不能僅(jin) 僅(jin) 成為(wei) 理論家之間的“對話”,更不能成為(wei) 理論家個(ge) 人的“自說自話”,重要的是同現實“對話”、同群眾(zhong) “對話”。一方麵,從(cong) 群眾(zhong) 中發現實際問題,並使實際問題升華為(wei) 理論問題;另一方麵,用科學理論解答實際問題,用通俗語言向群眾(zhong) 闡釋中國式現代化,使群眾(zhong) 真實地感到,我們(men) 與(yu) 中國式現代化同在、同行、同呼吸、共命運。
(來源:人民日報、光明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