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零工市場”興起,哪些人群在打零工?

發布時間:2023-10-13 15:04:00來源: 解放日報

  本報記者 黃勇娣 唐燁

  “雙十一”即將來臨(lin) ,不少供貨商、物流企業(ye) 已開始謀劃大量招募零工,以應對“旺季”人手緊缺的問題。位於(yu) 閔行瑞麗(li) 路60號的首家零工市場計劃於(yu) 10月18日再次舉(ju) 行一場規模性的線下零工市場招聘會(hui) ,為(wei) 供需雙方提供便捷高效的“撮合”服務。

  去年,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民政部等五部門發布《關(guan) 於(yu) 加強零工市場建設 完善求職招聘服務的意見》,更好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ye) ,促進零工人員實現就業(ye) 。上海今年7月發布的相關(guan) 通知提出:鼓勵零工崗位供需較旺盛的地區推動公益性零工市場建設,完善零工求職招聘服務。閔行區推出了上海首個(ge) 零工市場。

  “近年來,靈活招聘的需求每年以8%—10%的速度提升,而今年上半年更是大幅提升,如今這一性質的崗位已占到總體(ti) 數量的30%以上。”閔行區就業(ye) 促進中心顓橋分中心一位工作人員介紹。這與(yu) “2022中國零工經濟行業(ye) 研究報告”的統計數據基本一致。該報告認為(wei) ,中國一線城市的靈活用工占比達到25.6%,零工需求將不斷釋放,到2036年或能達到4億(yi) 人左右。

  記者了解到,為(wei) 進一步提升零工市場的輻射麵,閔行區除了打造全市首家零工市場,目前已在顓橋鎮、吳涇鎮增設兩(liang) 個(ge) 服務站點,未來還計劃在浦江地區和虹橋地區再布設點位,並力爭(zheng) 實現“天天招”。與(yu) 此同時,黃浦區已推出備受年輕人歡迎的線上零工市場平台。而其他區也在積極醞釀打造類似的零工市場。可以說,上海“零工市場”正在蓬勃興(xing) 起。

  那麽(me) ,現在市場上有哪些類型的零工崗位?選擇打零工的又是哪些人群?如何為(wei) 零工市場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選擇打零工的理由

  不少求職者把打零工當作一種“見習(xi) ”、一種找正式工作的跳板

  “打零工是一種靈活快捷的賺錢方式。”2000年出生的小郭,今年剛從(cong) 江西理工大學畢業(ye) ,一個(ge) 月前來上海找工作,“我關(guan) 注了‘樂(le) 業(ye) 上海’微信公眾(zhong) 號,看到推文說9月27日閔行有零工市場招聘會(hui) ,所以當天特地從(cong) 浦東(dong) 住處趕了過去”。

  在招聘會(hui) 現場,他獲得了一家知名化妝品集團提供的零工崗位。這家企業(ye) 共需招聘50位操作工,工資日結,每天240元—280元,工作內(nei) 容是“根據訂單對化妝品進行打包、分揀、發貨”,對學曆隻要求初中及以上,但要“做事細心,穩重,有責任心,服從(cong) 領導安排”。

  不過,小郭最終放棄了這個(ge) 機會(hui) 。他坦言,一是因為(wei) 離家太遠,路上需要一個(ge) 半小時以上,二是因為(wei) 自己畢竟是上過大學的,還是想找一個(ge) 長期穩定的工作。“我剛通過了黃浦區一家公益組織的麵試,明天開始去上班見習(xi) ……”

  而1978年出生的小徐夫妻倆(lia) 則通過零工市場,成功地在上海“邁出了第一步”。小徐說,兒(er) 子今年在老家念高三,自己和丈夫感到了壓力,決(jue) 定趁著年輕出來多賺點錢,7月剛到上海,租住在瑞麗(li) 路附近,最初有點迷茫,擔心找不到工作。8月11日,夫妻倆(lia) 在散步時,看到瑞麗(li) 路60號正在舉(ju) 行零工市場招聘會(hui) ,於(yu) 是進去逛了逛,結果雙雙獲得零工崗位:小徐去一家食品廠做包裝工,時薪23元,每天可賺230元;丈夫小吳去一家企業(ye) 做搬運工,日薪300多元。

  如此一來,兩(liang) 人的經濟壓力大大緩解,每月800元的房租也輕鬆解決(jue) 。眼下,小徐打零工已有10多天,總體(ti) 感覺輕鬆愉快,準備在找到穩定工作前繼續幹下去。而小吳已經辭去零工,剛麵試找到了一份正式工作,在一家企業(ye) 當操作工,月薪6000元到8000元。“我倆(lia) 現在的收入至少是在老家時的兩(liang) 倍多。打零工幫我們(men) 順利完成了初來上海的過渡。”小徐對眼下的工作生活狀態頗為(wei) 滿意。

  實際上,不少求職者把打零工當作一種“見習(xi) ”、一種找正式工作的跳板,有的人還通過打零工成功簽下一份長期合同。一些企業(ye) 也在零工中篩選到了滿意的“長工”。

  前陣子,上海小夥(huo) 沈俊毅通過黃浦區“新業(ye) 態、新經濟”零工就業(ye) 雲(yun) 平台找到一份臨(lin) 時攝影師工作。他與(yu) 其他攝影師一起到杭州出差一天,為(wei) 當地一家企業(ye) 提供拍攝員工照的服務。完成拍攝,企業(ye) 當天結算報酬。

  為(wei) 小沈提供零工崗位的星光攝影器材城,在旺季時有很多短期的拍攝業(ye) 務。“我們(men) 有時需要攝影師出差一兩(liang) 天到外地完成拍攝,或是完成數單的本地拍攝業(ye) 務。招聘零工攝影師,既可以滿足我們(men) 的業(ye) 務需求,又能節約一些人工成本。”星光攝影器材城常務副總經理謝燁告訴記者。

  企業(ye) 的需求與(yu) 小沈的想法不謀而合。出生於(yu) 2000年的沈俊毅是今年的應屆大學畢業(ye) 生,主修攝影專(zhuan) 業(ye) 。在即將踏出校門時,小沈對未來的職業(ye) 規劃依舊迷茫。“不知道自己能勝任什麽(me) 樣的工作。”小沈最初不急於(yu) 找到一份固定的工作,希望可以嚐試不同的企業(ye) ,甚至不同的行業(ye) 。在同學的介紹下,他在零工就業(ye) 雲(yun) 平台上找到了星光攝影器材城提供的臨(lin) 時攝影師崗位。第一次拍攝後,企業(ye) 對小沈的表現很滿意,後來又請他做了幾次臨(lin) 時任務,並按時支付了報酬。

  最近,星光攝影器材城一位全職攝影師退休了,企業(ye) 急需找到能固定為(wei) 企業(ye) 服務的攝影師,人事經理想到了小沈。通過幾次零工合作,小沈對在星光攝影器材城的工作產(chan) 生了興(xing) 趣,也對企業(ye) 文化比較接受。他與(yu) 人事經理溝通後,簽下了一年期的攝影師固定崗位合同。“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通過零工崗位,在很短的時間內(nei) 就找到了自己的就業(ye) 方向。”

  零工崗位也給不少人帶來兼職機會(hui) ,成為(wei) 他們(men) 增加個(ge) 人或家庭收入的途徑。49歲的帥祖勇來自江西九江,已在上海打工20多年,現在一家三代六口人租住在閔行七寶。他坦言“家庭經濟負擔較重”,所以不僅(jin) 找了一份“做二休二”的學校保安工作,同時還在休息天兼職做順豐(feng) 騎手,每天可賺200多元,這樣一個(ge) 月下來總收入就能達到1萬(wan) 元左右。

  還有的年輕人則把打零工當作一種就業(ye) 常態。本市一家市級工業(ye) 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自己認識一位專(zhuan) 打零工的年輕人,最近幾年他在園區大多數企業(ye) 都幹過,每幹一段時間之後,就會(hui) 外出旅遊幾個(ge) 月,等“囊中羞澀”了再回來繼續打零工……不過,這樣的“新新人類”目前還隻是少數。

  而他們(men) 從(cong) 事的零工崗位,也是五花八門。比如,由於(yu) 影樓訂單量上漲,需要臨(lin) 時的攝影、修片師;工廠突接訂單,急需打包、分揀、報單員;暑假旅遊旺季,導遊、酒店服務員又變得搶手;科技行業(ye)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和物聯網的發展,對技術零工的需求日益增長,包括軟件開發、數據分析、網絡安全等崗位;文創產(chan) 業(ye) 中,廣告、影視製作、平麵設計等領域也常常需要短期零工來完成特定的項目;綠色能源和環保行業(ye) 裏,新能源項目以及環保工程常需要零工來參與(yu) 建設和維護工作……

  信息技術讓陌生人之間的協同成為(wei) 可能,越來越多的行業(ye) 訂單出現“碎片化”趨勢,而季節性、臨(lin) 時性、零散性訂單的出現,催生了越來越多的零工崗位。

  首個(ge) 零工市場“試”什麽(me)

  “試”出一套規範、一條服務鏈、第三方共建零工市場的機製

  閔行為(wei) 何把全市首家以政府主導的零工市場設在瑞麗(li) 路?對此,閔行就業(ye) 促進中心主任陳鐵民解釋說,這裏位處江川路街道,20世紀60年代曾誕生了上海重工業(ye) 的“四大金剛”,集結了十萬(wan) 產(chan) 業(ye) 大軍(jun) ,如今這裏擁有30多萬(wan) 人口及近萬(wan) 家企業(ye) 。豐(feng) 富的製造產(chan) 業(ye) 上下遊和就業(ye) 需求,使零工市場有了立足點。

  “我們(men) 找出了企業(ye) 、個(ge) 人、中介對‘零工就業(ye) ’的三方‘痛點’。”閔行區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局局長沈萍在調研手記中介紹,對企業(ye) 方來說,由於(yu) 客戶訂單呈現碎片化、跨行業(ye) 、綜合性趨勢,催生了季節性、跨領域、專(zhuan) 業(ye) 化零工需求,但去哪裏招人沒方向,招來了如何用工沒指導,一旦發生矛盾又缺乏處置標準。對個(ge) 人方而言,短期打工和項目包工正越來越受到求職者認可,“副業(ye) ”也成為(wei) 斜杠青年的標配,但網絡上零工崗位良莠不齊,容易上當受騙,從(cong) 業(ye) 者普遍依賴熟人介紹,選擇餘(yu) 地不多。而對人力資源中介方來說,市場需求日漸高漲,商機火熱,但缺乏政府主管部門的專(zhuan) 業(ye) 指導和行業(ye) 發展的規範標準。

  在調研過程中,閔行梳理出了“零工市場”發展的3個(ge) “難點”:一是信息不對稱,缺乏規範統一、公平公信的供需交換平台,企業(ye) 和個(ge) 人普遍存在“雙向盲選”“盲人摸象”的情況。二是保障不充分,零工就業(ye) 普遍“缺乏管理、獨立又無固定場所”,往往容易讓無良商家從(cong) 中“鑽了空子”。在新型的零工用工關(guan) 係中,就業(ye) 者的勞動保障也問題多多,特別是一些高危、高風險崗位。三是發展不規範,現在市麵上運行的零工平台多少存在不合規、監管不均的情況。

  零工市場究竟如何建設,如何發展,不僅(jin) 是上海,甚至全國並沒有先例可循。閔行試點建設全市首個(ge) 零工市場,到底要“試”什麽(me) ?

  首先,是希望“試”出一套規範來。記者在瑞麗(li) 路零工市場看到,閔行區製訂的《閔行區零工市場服務與(yu) 管理製度》被擺在了大廳醒目位置,其中包括“免費向社會(hui) 提供零工求職招聘信息登記和崗位發布”“嚴(yan) 禁發布虛假招聘,嚴(yan) 打黑中介等違法行為(wei) ”“不得索要零工求職者身份證件”等一係列條款,對於(yu) 用工主體(ti) 資質、勞動合同及勞務協議擬定、谘詢維權渠道等都有具體(ti) 規定。

  其次,要“試”出一條服務鏈來。閔行充分發揮公共就業(ye) 服務優(you) 勢,在零工市場內(nei) 設立專(zhuan) 人專(zhuan) 崗,不僅(jin) 提供日常谘詢、求職推薦、招工登記等服務,還會(hui) 通過職業(ye) 規劃、技能培訓、創業(ye) 指導等方式提升求職者的就業(ye) 能力,增強人崗匹配度。同時,閔行通過上海公共招聘網、閔行“易就業(ye) ”平台進行線上線下同步招聘,打造線上線下一體(ti) 化零工就業(ye) 服務平台。

  另外,閔行還希望“試”出第三方共建零工市場的機製來,全方位保障零工市場有序發展。據了解,閔行在顓橋鎮、吳涇鎮新設立的2個(ge) 服務點,就吸引了人力資源機構、社會(hui) 資本等參與(yu) 建設和運營,兼具公益性和市場化特點。

  據統計,自今年6月啟用以來,閔行零工市場已舉(ju) 辦過5場線下專(zhuan) 題招聘會(hui) ,市場累計募集224家企業(ye) ,發布411個(ge) 崗位,招聘總人數4336人,推薦應聘7906人次,意向錄用3659人次。眼下,市場已在籌備10月18日的這場零工招聘會(hui) ,工作人員正在積極募集相關(guan) 企業(ye) 的零工崗位信息。

  下一步,閔行計劃依托村(居)委會(hui) 開展轄區內(nei) 適齡靈活就業(ye) 人員的數據排摸,將零工市場的服務站點鋪到基層,融入“15分鍾就業(ye) 服務圈”,使更多求職者在家門口就能上崗。

  做大“零工就業(ye) 朋友圈”

  進一步整合優(you) 質企業(ye) 資源,挖掘更多零工崗位,做大崗位“蓄水池”

  掃一掃二維碼,打開“黃浦區‘新經濟、新業(ye) 態’零工就業(ye) 雲(yun) 平台”,可以看到兩(liang) 排招聘企業(ye) 名單,提供了全職、實習(xi) 、兼職等各類崗位,工作崗位、時限與(yu) 工資待遇等都一目了然。

  記者發現,這些企業(ye) 集中於(yu) 互聯網、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經濟、新業(ye) 態,包括B站、得物、莉莉絲(si) 遊戲、怪獸(shou) 充電、喜馬拉雅、MANNER咖啡等年輕人熟悉的企業(ye) 。雲(yun) 平台自6月12日上線以來,企業(ye) 端和求職者端達成雙聊的超過245萬(wan) 對。

  “黃浦區培育與(yu) 發展零工市場,目前主要通過雲(yun) 平台來實現。提供的零工崗位更多麵向年輕群體(ti) ,特別是麵向高校畢業(ye) 生。”黃浦區人社局局長周磊說,這主要與(yu) 黃浦區的區位、產(chan) 業(ye) 結構有關(guan) 。作為(wei) 中心城區,黃浦區的高端服務業(ye) 、新經濟產(chan) 業(ye) 相對集聚,一些新業(ye) 態頻頻湧現。這些產(chan) 業(ye) 與(yu) 業(ye) 態對應聘者的學曆有一定要求,也相對更吸引年輕應聘者。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與(yu) 當下市場環境下,有不少企業(ye) 確實存在零工需求。“很多新經濟、新業(ye) 態,如直播營銷、在線設計開發以及雲(yun) 客服等職業(ye) ,並不需要員工待在固定的辦公場地,可實行彈性工作製。以零工這一靈活就業(ye) 的形式存在,可以幫助企業(ye) 降低用工成本。”黃浦區就業(ye) 促進中心副主任宣晨說。

  對於(yu) 年輕人特別是高校應屆畢業(ye) 生來說,零工就業(ye) 則給了他們(men) 在就業(ye) 市場上一個(ge) “緩衝(chong) ”的機會(hui) 。第二工業(ye) 大學招生就業(ye) 辦處長經曉峰說,現在,大學畢業(ye) 生中流行“慢就業(ye) ”“懶就業(ye) ”,就是畢業(ye) 後並不馬上就業(ye) ,但這並不是說大學生不願意就業(ye) ,很大原因在於(yu) 他們(men) 沒有就業(ye) 方向。“疫情三年多來,很多大學生沒有經曆過企業(ye) 實習(xi) ,他們(men) 對職場和未來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麽(me) 。零工就業(ye) 在某種程度上給了他們(men) 走進職場的機會(hui) ,幫助他們(men) 去嚐試與(yu) 磨煉,感受企業(ye) 氛圍,最終找到職業(ye) 發展方向。”

  供需都有需求,迫在眉睫的是匹配。在最初打造零工就業(ye) 雲(yun) 平台時,黃浦區經過多方考量,選擇了市場化的招聘網站“BOSS直聘”,將雲(yun) 平台入口端設置在“BOSS直聘”平台上。“主要考慮到年輕求職者的使用需求。作為(wei) 招聘頭部企業(ye) 之一,‘BOSS直聘’平台的使用者中大部分是90後、95後與(yu) 00後。”

  目前,“黃浦區‘新經濟、新業(ye) 態’零工就業(ye) 雲(yun) 平台”還處於(yu) 初步探索階段,黃浦區希望進一步整合區域內(nei) 的優(you) 質企業(ye) 資源,挖掘更多零工崗位提供給求職者,做大崗位“蓄水池”。在雲(yun) 平台上線後,已有不少有意向提供零工崗位的企業(ye) 前來谘詢。

  記者手記

  如何走得遠瓶頸待突破

  零工市場、零工平台方興(xing) 未艾。在記者采訪中,政府、業(ye) 內(nei) 人士與(yu) 不少求職者對零工這一靈活就業(ye) 形式都比較看好。但這一新鮮事物眼下在發展中也遭遇了一些瓶頸,各方對促進與(yu) 規範其發展提出了一些建議。

  提到零工市場,很多人腦海中可能會(hui) 閃過“馬路市場”的景象:早年由於(yu) 信息不暢,很多人找工作隻能在馬路邊舉(ju) 牌,從(cong) 事的是相對低端的工作。隨著各種零工平台的出現,如今的零工市場與(yu) 當年的“馬路市場”,在工作範圍、工作內(nei) 容等方麵已相去甚遠,甚至很多新經濟、新業(ye) 態、新職業(ye) 都出現了對零工的強烈需求。

  從(cong) 崗位供給方看,很多企業(ye) 目前對零工市場不太了解。黃浦區就業(ye) 促進中心副主任宣晨坦言,在與(yu) 一些企業(ye) 的溝通中,有些企業(ye) 負責人表示,對招聘零工有擔憂,“擔心降低企業(ye) 的層次”。“我們(men) 會(hui) 向他們(men) 解釋,一些外包、兼職、實習(xi) 崗位其實都是零工形式。”記者采訪的多位業(ye) 內(nei) 人士建議,“政府部門應該對零工這一靈活就業(ye) 形式多進行正麵宣傳(chuan) 與(yu) 引導,讓各方改變對零工的刻板印象。”

  還有一些人存在矛盾心理,也影響了就業(ye) 成功率。閔行區就業(ye) 促進中心瑞麗(li) 分中心零工窗口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看起來,打零工的主體(ti) 似乎是男性,但從(cong) 之前的接待登記情況來看,女性來找零工崗位的也很多。比如,一些在家帶娃的本地“全職媽媽”,隨著孩子開始念小學,她們(men) 白天的閑暇時間多了起來,便想找一個(ge) 相對靈活的零工機會(hui) ,但她們(men) 的要求較高,比如“要穩定、要交金、時間固定、單位要好”等,特別是下午要定時去接孩子放學,這就很難匹配到合適的零工崗位,最終不了了之。實際上,“靈活”和“穩定”的雙重追求,始終是部分零工求職者存在的矛盾心理。

  此外,零工市場的發展還麵臨(lin) 著監管難的瓶頸。

  有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相對“正式工”來說,“零工”實際上並沒有一個(ge) 明確定義(yi) ,隻有臨(lin) 時性、季節性、碎片化、跨行業(ye) 等模糊概念,也不清楚這種用工行為(wei) 到底適用法律法規中的哪一條,如何界定、如何維權、如何保障、如何監管都存在難度。“零工在勞動關(guan) 係認定、有矛盾時發生調處等方麵還缺乏比較強有力的法律支撐。”一位業(ye) 內(nei) 人士說。

  業(ye) 內(nei) 人士建議,從(cong) 眼前來看,在打零工的過程中,勞動者除了簽合同,更要注意企業(ye) 有沒有為(wei) 其購買(mai) 意外保險。從(cong) 長遠看,要從(cong) 法律層麵進一步完善與(yu) 健全零工市場的製度,對市場的監管要創新更多有效手段。對求職者自身來說,也要考慮到如果一直做的是零工崗位,自己未來的養(yang) 老保障怎麽(me) 實現。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