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萊雅中國市場“告別”高增長
包括中國市場在內(nei) 的北亞(ya) 市場三季度銷售額的下滑,讓歐萊雅陷入增長瓶頸的質疑聲中。根據歐萊雅最新財報數據,前三季度銷售額突破300億(yi) 歐元,所有事業(ye) 部以及所有地區均實現增長,然而看似完美的財報背後,北亞(ya) 區以及中國市場增長的放緩為(wei) 歐萊雅留下不完美的注腳,同樣也被業(ye) 界看作歐萊雅告別高增長時代陷入增長瓶頸的跡象。
從(cong) 整體(ti) 的增長情況來看,歐萊雅2023年前三季度的業(ye) 績確實可圈可點。財報數據,2023年前三季度,歐萊雅銷售額305.7億(yi) 歐元,同比增長12.6%,按固定匯率計算,增長14%,合並增長9.4%。旗下所有事業(ye) 部均實現增長。其中,美寶蓮、巴黎歐萊雅品牌所在的大眾(zhong) 化妝品部門成為(wei) 歐萊雅第一大銷售來源,銷售額為(wei) 114.58億(yi) 歐元,同比增長14.5%;修麗(li) 可、理膚泉品牌所在的皮膚醫學美容部銷售額為(wei) 49.11億(yi) 歐元,同比增長28.7%;卡詩、巴黎歐萊雅沙龍等品牌所屬的專(zhuan) 業(ye) 美發產(chan) 品部34.24億(yi) 歐元,同比增長8%;高檔化妝品部銷售額為(wei) 107.85億(yi) 歐元,同比增長6.1%,為(wei) 增長最低的部門。
分地區來看,歐萊雅各地區業(ye) 績也均實現增長。但從(cong) 增幅來看,包括中國市場內(nei) 的北亞(ya) 市場卻破壞了歐萊雅的這份完美的業(ye) 績答卷。
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北亞(ya) 市場銷售額增長僅(jin) 為(wei) 1.3%,單三季度,該市場銷售額出現下滑,同比減少4.8%。
對此,歐萊雅方麵將其歸結於(yu) “中國大陸美妝市場的複蘇相較預期略顯遲緩以及北亞(ya) 旅遊零售業(ye) 務的重新調整帶來的影響”。
事實上,歐萊雅北亞(ya) 市場銷售額的放緩早已開始。根據公開數據,2021年半年度,該市場增速為(wei) 27.3%;2022年半年度為(wei) 10.5%;此外,在中國市場,歐萊雅高增長時代也似乎正在結束。2022年,歐萊雅中國增長比例為(wei) 5.5%,為(wei) 近五年來首次增速降至個(ge) 位數。2023年三季度依舊延續個(ge) 位數增長。
就業(ye) 績相關(guan) 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對歐萊雅進行采訪,截至發稿未收到回複。
貝恩公司全球商品戰略顧問總監潘俊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中國市場的整體(ti) 增速已經逐漸放緩,加上經濟增長放緩和消費者信心下降,導致了歐萊雅業(ye) 績增長放緩。此外,中國市場競爭(zheng) 激烈,涉足化妝品領域的企業(ye) 眾(zhong) 多,市場份額分散,歐萊雅可能麵臨(lin) 來自本土品牌和其他外資品牌的競爭(zheng) 壓力。再加上消費者對於(yu) 品牌的選擇和需求也可能發生了變化,對於(yu) 歐萊雅高檔化妝品部門增長放緩的影響可能是消費者對於(yu) 價(jia) 格更敏感,對於(yu) 高檔產(chan) 品需求減少。
事實上,亞(ya) 洲旅遊零售業(ye) 影響下的低增長甚至下滑不止在歐萊雅身上有所體(ti) 現。此前,雅詩蘭(lan) 黛發布2023財年業(ye) 績,從(cong) 全球美妝市場來看,由於(yu) 亞(ya) 洲旅遊零售業(ye) 和中國內(nei) 地的複蘇低於(yu) 預期,以及通脹等壓力,雅詩蘭(lan) 黛集團在2023財年淨銷售額有機下滑6%。
同時,本土品牌也一直在加速搶占市場,譬如珀萊雅憑借“早C晚A”推動其銷售不斷增長;貝泰妮憑借旗下薇諾娜專(zhuan) 注敏感肌不斷擴容市場;花西子、完美日記等憑借營銷研發並重加速收割彩妝市場的同時涉足護膚市場進行多元化轉型。
“隨著本土品牌和其他外資品牌的加大布局,歐萊雅肯定麵臨(lin) 著一定的競爭(zheng) 。中國市場對於(yu) 化妝品的需求龐大,吸引了眾(zhong) 多國內(nei) 外品牌競相進入。本土品牌通過更深入地了解本地消費者需求和市場趨勢,以及更具競爭(zheng) 力的價(jia) 格和產(chan) 品定位,取得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同時,其他外資品牌通過產(chan) 品創新、營銷策略和品牌形象等方麵的優(you) 勢,也在中國市場上表現出色。歐萊雅需要不斷提升產(chan) 品競爭(zheng) 力、增強品牌影響力,並且深入了解本地市場,結合中國消費者的特點研發出適合中國消費者的產(chan) 品,才能在麵臨(lin) 競爭(zheng) 的環境中保持競爭(zheng) 優(you) 勢。”潘俊表示。
北京商報記者 郭秀娟 張君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