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整頓”份子錢 年輕人出招了

發布時間:2023-10-25 15:43: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今年國慶假期,在廣東(dong) 惠州打拚6年多的女青年何嬌嬌回到家鄉(xiang) 甘肅隴東(dong) 地區某城市舉(ju) 行婚禮。婚禮前一天,相識20多年的好友於(yu) 鶯穎幫她裝飾了臥室,還送來了一台全自動揉麵壓麵一體(ti) 機。

  於(yu) 鶯穎說,選定小家電作為(wei) 禮物,是因為(wei) 常聽何嬌嬌提起:“自己平時三餐主食以米為(wei) 主,很想念家鄉(xiang) 的麵食,但和麵、揉麵總是不得要領。”

  為(wei) 表足心意,於(yu) 鶯穎本打算送一件禮物,再根據當地慣例,送去500元禮金紅包。但婚禮當天,何嬌嬌及其家人婉拒了於(yu) 鶯穎的禮金。在他們(men) 的囑咐下,於(yu) 鶯穎卸下心理負擔,輕鬆地參加了宴席,“真正體(ti) 會(hui) 到了‘不以禮金論情誼’的感覺。”她說。

  如今,“份子錢”是備受青年關(guan) 注的話題。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發現,年輕一代對“份子錢”的看法不一。有人因份子錢產(chan) 生心理和財力負擔,有人因“對方收過份子錢卻不回禮”而煩惱,還有不少年輕人開始對不合理的份子錢說“不”,提出一些新觀念、新做法。

  於(yu) 鶯穎坦言,身邊一些年輕人“苦隨禮份子錢久矣”。按當地習(xi) 俗,除婚喪(sang) 大事外,親(qin) 朋好友及同事喬(qiao) 遷新居、買(mai) 車、孩子百日宴、升學宴等,都需隨禮金。“官情”(指當地群眾(zhong) 默認的隨禮最低金額——記者注)100元,禮金以200元居多,關(guan) 係密切者隨500元、1000元甚至更多。有時為(wei) 了討個(ge) 好彩頭,隨禮者也會(hui) 送去666元、888元、1314元等數額的紅包。

  此外,按當地慣例,舉(ju) 辦婚、喪(sang) 等宴請者,如有父子、母女等直係親(qin) 屬同在一個(ge) 單位,單位其他同事則需要“雙份隨禮”。“有些宴請是事主群發微信消息,隨禮實屬迫不得已。我每月收入4000多元,每年五一、國慶、春節期間都是隨禮高峰。有時,月收入超過三分之一要作為(wei) 隨禮開支。”於(yu) 鶯穎對此一度感到很無奈。

  來自安徽合肥的29歲媒體(ti) 從(cong) 業(ye) 者陳悅尚未結婚。她保守估算,工作6年來,自己花出去的份子錢已經近兩(liang) 萬(wan) 元。“我臉皮比較薄,同學、朋友發來婚禮邀請,不去會(hui) 覺得不太好意思。哪個(ge) 月參加婚禮次數多了,那個(ge) 月就省吃儉(jian) 用一些。”

  記者了解到,在西北地區,老一輩人在家辦宴席居多,屆時,街坊四鄰會(hui) 來幫廚,親(qin) 友隨禮不一定給現金,也會(hui) “隨實物”,比如自家的饅頭、炸油餅、農(nong) 特產(chan) ,或是購買(mai) 枕巾枕套、床單、被罩等。出於(yu) 禮尚往來,主事者會(hui) 回贈親(qin) 友食物、安排住宿。但年輕一代在精神生活上更追求儀(yi) 式感,除了婚喪(sang) 嫁娶之外,買(mai) 車、升職、喬(qiao) 遷新居、孩子生日和升學等都能作為(wei) 舉(ju) 辦宴會(hui) 邀請親(qin) 朋的理由。

  一位來自甘肅慶陽的年輕人介紹,有時,年輕人隨禮前會(hui) 根據對方的身份判定是親(qin) 戚圈、同學圈、同事圈、好友圈、泛泛之交等。關(guan) 係密切的,隨禮金額要高。隨禮時還存在攀比心態,同一個(ge) 圈子若有人隨禮金額高,自己會(hui) 迫不得已“看齊”。這些心態無形中給年輕人增加了經濟負擔。

  在安徽合肥及周邊地區,流傳(chuan) 著一種說法:“人情大似債(zhai) ,頭頂鍋鐵也要賣!”意思為(wei) ——還不還“債(zhai) ”是誠信問題,還“人情”是比還“債(zhai) ”更大的事,就算“砸鍋賣鐵”都要還人家的份子(人情)錢。一個(ge) 人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就會(hui) 受到鄉(xiang) 村社會(hui) 輿論的詬病。

  安徽大學社會(hui) 與(yu) 政治學院副教授王雲(yun) 飛也注意到這種現象。他分析,鄉(xiang) 村社會(hui) 是熟人社會(hui) ,這個(ge) 共同體(ti) 遵循並傳(chuan) 承著統一的“禮”原則。“禮”體(ti) 現在禮尚往來之中,由雙方來完成。在以城市化為(wei) 標誌的現代社會(hui) 中,因學習(xi) 、就業(ye) 和生活等原因,很多年輕人處於(yu) 流動狀態,即便在同一所城市,也常年不得往來。當彼此生活地點具有不確定性,發端於(yu) 農(nong) 業(ye) 文明社會(hui) 傳(chuan) 統的社會(hui) 交往形式和觀念必然發生變化,對“份子錢”也就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態度。

  “在一些人心中,沒有傳(chuan) 統社會(hui) ‘禮尚往來’的概念,甚至將份子錢當作一筆收入。再加上從(cong) 眾(zhong) 和攀比心理,份子錢的標準‘水漲船高’。”王雲(yun) 飛說。

  “表達心意的方式有多樣,為(wei) 什麽(me) 一定要用現金呢?”在陳悅看來,份子錢是人情社會(hui) 中的習(xi) 俗,短時間內(nei) 可能不會(hui) 消失,隻能換一種方式表達。於(yu) 是,她和閨蜜、堂姐以及幾位要好的同學約定,結婚時互相免去對方的份子錢。

  她說,與(yu) 其在金錢上“你來我往”,還不如買(mai) 禮物送給結婚的好友,或者邀請對方旅遊、享受美食。“多考慮精神層次的享受,會(hui) 覺得輕鬆自在,也不會(hui) 有欠人情的心理負擔。”但她坦言,“互免”的方式隻適用於(yu) 關(guan) 係親(qin) 密的人,對於(yu) 一些關(guan) 係普通的朋友,會(hui) 不好意思提出互免的想法,怕被別人笑話“摳門、小氣”。

  “同學之間有時開玩笑說,不要輕易給朋友圈裏發結婚證照片的好友點讚,也許一個(ge) 讚,就意味著對方結婚時,你要出大幾百元份子錢呢!”安徽合肥一名準備結婚的95後女士說,身邊朋友和同事都覺得,當用金錢維係感情時,一切難免變得複雜繁瑣,很多人不約而同地約定互免份子錢,正有越來越多人效仿這一做法。

  她觀察到,身邊有同事結婚辦喜事時,沒有廣發請帖,而是去單位給大夥(huo) 發點喜糖,省去繁瑣的人情往來。“朋友間的真摯感情並不體(ti) 現在結婚生子時互送紅包。密友間可以準備有創意、有心意的禮物。”

  王雲(yun) 飛認為(wei) ,基於(yu) 傳(chuan) 統和現代社會(hui) 的特點,年輕人可以適當變革對待份子錢的方式和觀念,既不能丟(diu) 了人情味,也要秉持簡約節約的觀念。

  他建議,年輕人不要拘泥、糾結於(yu) 所謂的“人情”“麵子”,可以適當創新禮尚往來的形式,這樣不會(hui) 因經濟窘迫而困苦,也不會(hui) 為(wei) 如何還禮而焦慮。“更希望政府相關(guan) 部門、年輕人所在單位、相關(guan) 媒體(ti) 加強、創新對隨禮現象移風易俗的宣傳(chuan) ,讓年輕人不因‘禮來禮往’而煩惱。”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海涵 焦敏龍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2023年10月25日03 版)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