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飛人”劉翠青100米T11摘金
本報記者 王洋
昨天上午,在2023杭州亞(ya) 殘運會(hui) 女子100米T11決(jue) 賽中,中國選手劉翠青以12秒00的成績奪得金牌並刷新亞(ya) 殘運會(hui) 紀錄。這位中國“女飛人”接下來還將參加田徑女子T11級200米和400米的比賽。
亞(ya) 殘運會(hui) 田徑項目源於(yu) 各類殘障人士的康複活動,參加殘疾人田徑比賽的選手為(wei) 患有腦癱、脊髓損傷(shang) 、截肢及其他肢體(ti) 殘疾或視力殘疾的運動員。劉翠青就是一位盲人選手。
本次比賽,她和新搭檔領跑員陳聖明磨合不過半年,但兩(liang) 人配合默契,在比賽中相互成就。賽後,劉翠青直言,“我倆(lia) 從(cong) 生活習(xi) 慣到訓練細節都密切配合,互相適應,大大提升了信任度和默契度。今天的比賽,配合得挺完美的。”
出生在廣西南寧鄉(xiang) 村的劉翠青10歲患上眼病,最終不幸發展成全盲。進入盲校讀書(shu) 後,劉翠青先是練過盲人門球,後來因為(wei) 跑步天賦,被選入廣西殘疾人田徑隊,最終入選國家隊。憑著一股拚勁兒(er) ,劉翠青成長得很快,在亞(ya) 殘運會(hui) 、殘奧會(hui) 、世錦賽等國際賽事中,奪得了多枚金牌。東(dong) 京殘奧會(hui) 上,30歲的她和領跑員徐冬林一起獲得了女子T11級200米和400米金牌,並在400米比賽中以56秒25的成績創造了新的殘奧會(hui) 紀錄。
然而,傷(shang) 病是劉翠青必須麵對的難題。“在東(dong) 京的時候,我的領跑員受傷(shang) 了,一般運動員到了30歲,體(ti) 能和各方麵身體(ti) 機能都走下坡路了。”劉翠青表示,因為(wei) 搭檔徐冬林的傷(shang) 病,她不得不在今年5月換了新的領跑員,也是她的助理教練陳聖明。但是,兩(liang) 人一開始的磨合就遇到了不小的困難。
“我是靠繩子的觸感,去感覺他的擺臂、抬腿,剛開始因為(wei) 他也是第一次接觸盲人短跑,跑步都是以他為(wei) 主,擺臂會(hui) 甩來甩去的,倆(lia) 人就會(hui) 不在一條線上,導致我跑得比較慢。這個(ge) 磨合期持續了挺長時間,大概有一個(ge) 月。”據劉翠青回憶,兩(liang) 人從(cong) 跑步習(xi) 慣完全不同,逐漸跑成步調一致,過程是艱難的。
陳聖明必須學著克製自己,跑步時以劉翠青為(wei) 主,改變自己的肌肉記憶,兩(liang) 人在慢跑中加快磨合。談到這個(ge) 難熬的磨合期,陳聖明說:“類似於(yu) 喊口號式的‘一、二、一’,兩(liang) 個(ge) 人你邁左腳、我邁右腳,同步了之後,慢慢習(xi) 慣。練習(xi) 了大概一個(ge) 月,其實改動最大的地方就是手臂,自己跑的話,擺到自己胸前的位置就可以了,但是作為(wei) 引導員,你得把自己的擺臂放在兩(liang) 個(ge) 人的居中位置,這樣才能達到同步向前的目的。”
為(wei) 了培養(yang) 信任感,兩(liang) 人從(cong) 出宿舍門起就形影不離,從(cong) 生活習(xi) 慣到訓練細節,密切配合,提高默契度。兩(liang) 人近半年的努力沒有白費,在劉翠青本屆亞(ya) 殘運會(hui) 參加的第一個(ge) 項目100米T11比賽中,就順利拿到了金牌。後麵的200米和400米比賽,劉翠青依然具備衝(chong) 金實力。
《北京日報》2023年10月25日第11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