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數字時代,如何回應勞動者新期待①】智能管員工 手該伸到哪

發布時間:2023-10-26 11:20:00來源: 工人日報

  編者按

  眼下,我們(men) 正大踏步地邁入數字時代。數字技術發展為(wei) 人們(men) 生產(chan) 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同時,算法歧視、個(ge) 人信息保護、在線隱形加班等勞動用工領域的新現象、新問題也不斷湧現。用人單位智能化監控與(yu) 勞動者隱私保護的邊界在哪裏?員工離職後,“百萬(wan) 粉絲(si) ”虛擬賬號和收益歸誰?數字化用工下,勞動定額標準如何確定?下班後能不能有“離線權”……數字技術的發展給勞動法治和勞動者權益保障帶來新的機遇與(yu) 挑戰,呼喚法律與(yu) 時俱進,調和多元的社會(hui) 關(guan) 係,更好地保障勞動者權益。

  今日起,本版推出《數字時代,如何回應勞動者新期待》係列報道,試圖通過深入采訪和調查研究,探尋數字時代勞動者權益保障“新解法”。敬請關(guan) 注。

  今年國慶節後,李麗(li) 正式從(cong) 北京一家互聯網企業(ye) 跳槽到另一家同行業(ye) 企業(ye) 。當初在“老東(dong) 家”時,李麗(li) 發現,自己的很多舉(ju) 動已在公司的視線中:入職發放的筆記本電腦中自帶監控插件;在公司外工作時,需要登錄公司VPN……

  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在企業(ye) 的勞動管理過程中,智能化設備和技術的使用越來越普遍,在提升工作和信息安全管理效率的同時,也被質疑可能侵犯員工個(ge) 人信息。很多勞動者表示,可以接受公司出於(yu) 安全和效率進行的管理,但若觸碰到個(ge) 人隱私,還是難以接受。

  那麽(me) ,在數字技術被廣泛應用的當下,員工個(ge) 人信息保護和公司勞動管理的邊界到底在哪裏?記者進行了采訪與(yu) 調查。

  有員工信息被智能化精準監控

  在一些相關(guan) 司法判例中,很多勞動者都產(chan) 生了“公司此舉(ju) 是否侵權”的困惑。

  前不久,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披露了一則涉及侵犯員工個(ge) 人信息的勞動爭(zheng) 議案件。馬某與(yu) 一家環保公司連續兩(liang) 次簽訂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按法律規定,之後其可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而用人單位利用技術手段,恢複了馬某工作電腦上已刪除的數據,從(cong) 中找出所謂馬某騙取休假的“違紀證據”。

  對此,法院在判決(jue) 中亮出了鮮明態度:該公司擅自恢複員工已刪除數據的行為(wei) ,構成對馬某個(ge) 人信息的不當使用,也違背了個(ge) 人信息保護的核心要旨,故對該證據不予采信。

  在一些類似案例中,勞動者並沒有像馬某一樣獲得勝訴。

  修某在一家企業(ye) 工作期間,公司對其使用的辦公電腦安裝了一款監控軟件,該軟件能對修某在辦公期間使用的QQ、微信聊天信息予以記錄,並保存在服務器主機上。修某認為(wei) 這些行為(wei) 侵犯了其隱私權,遂訴至法院。法院認為(wei) ,這是企業(ye) 的自我管理行為(wei) ,其目的是正當的,不具有窺探員工個(ge) 人隱私的主觀故意,因此並非違法行為(wei) ,不構成侵犯修某的隱私權。

  員工上網用了多少流量、看了哪些網站,同樣可能被公司精準掌握。

  早前,網上流傳(chuan) 出一份某集團的《關(guan) 於(yu) 違反員工行為(wei) 規範的處罰通報》,其中批評了11位員工占用公司公共網絡資源從(cong) 事與(yu) 工作無關(guan) 事宜,通報還羅列了每名員工的App流量使用信息,涉及多個(ge) 視頻、購物、音樂(le) App。

  還有網友在論壇發帖稱,自己在公司的上網記錄疑似被監控,“剛剛給其他公司投完簡曆,便收到了公司的‘精準裁員’通知”。

  數字化管理的邊界在哪裏

  當前,很多企業(ye) 通過數字網絡監控的方式提升管理效率,保護企業(ye) 信息安全,降低互聯網使用風險。這種數字化管理和網絡監控是否有相應的依據,又該以何種合規的方式開展?

  “根據勞動法的有關(guan) 規定,企業(ye) 有權在員工工作期間對勞動行為(wei) 進行管理。”北京蘭(lan) 台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huo) 人謝麗(li) 娜介紹,個(ge) 人信息保護法同樣有相關(guan) 規定,其中第十三條明確,為(wei) 訂立、履行個(ge) 人作為(wei) 一方當事人的合同所必需,或者按照依法製定的勞動規章製度和依法簽訂的集體(ti) 合同實施人力資源管理所必需的,可以處理個(ge) 人信息。

  “不過,員工的電腦上網訪問記錄、連接公共無線局域網的用戶使用流量信息,以及員工使用軟件進行業(ye) 務操作等可能會(hui) 涉及一些個(ge) 人信息,企業(ye) 需要謹慎處理。”謝麗(li) 娜說,當數字化管理涉及使用員工個(ge) 人信息時,員工對此享有知情權,用人單位應將收集使用的員工個(ge) 人信息處理目的、處理方式、處理種類等告知員工,並且遵循必要性原則,以勞動用工管理必要為(wei) 出發點,采取對個(ge) 人權益影響最小的方式收集使用員工個(ge) 人信息。

  李麗(li) 向記者展示了一份她此前在簽訂勞動合同時一並簽署的個(ge) 人信息收集和使用授權聲明,裏麵包括婚姻、家人、健康狀況、肖像、行動軌跡等12個(ge) 大項、60餘(yu) 個(ge) 小項的個(ge) 人信息收集使用類別,並寫(xie) 明“您對《勞動合同》的簽署即表明您同意本聲明”。

  “入職時更多關(guan) 注的可能還是薪酬待遇等。”李麗(li) 說,雖然知道公司有很複雜的數字化管理流程,但是在與(yu) 公司簽訂勞動合同時,並沒有仔細查閱相關(guan) 的條款內(nei) 容,“收集這些信息好像成行業(ye) ‘潛規則’了”。為(wei) 了能更好地保護自己的隱私,李麗(li) 說她和不少同事都不會(hui) 用個(ge) 人手機連接公司WiFi。

  勞動者個(ge) 人信息保護有特殊性

  按照個(ge) 人信息保護法的規定,用人單位收集使用個(ge) 人信息,應當保障員工的知情權。那麽(me) ,在勞動用工場景下,勞動者即使被告知,他們(men) 會(hui) 說“不”嗎?“知情-同意”規則是否適用於(yu) 勞動用工中?

  “用人單位是生產(chan) 經營的組織者,要維持這個(ge) 組織體(ti) 的正常有序運轉,在對勞動者進行配置調度的過程中,必然要接觸到他們(men) 的個(ge) 人信息。”上海政法學院教授、上海司法研究所社會(hui) 法研究中心主任王倩說,隻是在數字時代,OA辦公自動化係統、微信群、釘釘考勤係統等的使用,加劇了對信息的“透視”風險。

  在勞動者的個(ge) 人信息保護中,會(hui) 表現出一些特殊性。“這主要表現在資強勞弱的情況下,‘知情-同意’規則可能失靈。”王倩解釋說,單個(ge) 勞動者相對於(yu) 用人單位來說,在信息、財力、技術等方麵均處於(yu) 弱勢地位,勞動者在工作時間、工作地點、工作內(nei) 容和履行方式等方麵都要聽從(cong) 用人單位的安排。這種弱勢地位導致勞動者在勞動管理中難以真正自由、自願地進行選擇,應聘者在競爭(zheng) 激烈的就業(ye) 市場中更不太可能為(wei) 此放棄工作機會(hui) 。

  在王倩看來,在這種情況下,為(wei) 勞動者設計特殊的個(ge) 人信息保護規則顯得十分迫切。王倩建議,在勞動法領域設置特別法,可以考慮在勞動基準法的設計中就勞動者個(ge) 人信息保護進行專(zhuan) 門性規定。

  謝麗(li) 娜認為(wei) ,雖然企業(ye) 基於(yu) 管理必需可以使用員工個(ge) 人信息,但這種“必需”的標準很難一言概之。企業(ye) 應實行民主協商程序,製定合法有效的規章製度或集體(ti) 合同,最大限度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

  《工人日報》(2023年10月26日 06版)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