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國家數據局籌備7個多月後正式掛牌

發布時間:2023-10-26 11:24:00來源: 新京報

  國家數據局籌備7個(ge) 多月後正式掛牌【多位專(zhuan) 家表示,數據基礎製度建設推進力度將加強,數據要素市場將步入發展快車道】

  籌備7個(ge) 多月的國家數據局於(yu) 10月25日正式掛牌。

  “深化數字技術創新、數字化轉型、數字城市建設等方麵的合作力度,協同推動農(nong) 業(ye) 、製造業(ye) 、服務業(ye) 數字化轉型,讓更多國家通過發展數字經濟實現產(chan) 業(ye) 升級、釋放發展動能。”近日,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劉烈宏作為(wei) 新任國家數據局局長首度公開發聲。

  目前,劉烈宏擔任國家數據局局長,沈竹林為(wei) 國家數據局副局長。據新京報記者多方了解,國家數據局初期的組織架構按照綜合、數據要素、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和公共數據等工作劃分為(wei) 五個(ge) 組,目前在崗人員有數十人,未來將隨著正式掛牌運營不斷擴充隊伍。國家數據局正式掛牌後,未來有可能升格為(wei) 相關(guan) 領域的管理部門。

  多位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隨著國家數據局正式揭牌,數據基礎製度將不斷完善,數據資源利用水平將提高。數據確權也將有利於(yu) AI大模型等產(chan) 業(ye) 飛速發展。

  國家數據局管理人員陸續到位

  隨著數字經濟不斷發展,數據應用與(yu) 管理受到矚目。今年3月發布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首次明確組建國家數據局。作為(wei) 新一輪機構改革的亮點之一,國家數據局自組建以來就備受關(guan) 注。

  7月28日,新組建的國家數據局迎來首任局長。據人社部發布消息,國務院任命劉烈宏為(wei) 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此前長期任職電子信息行業(ye) 。2018年,劉烈宏調任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hui) 辦公室副主任、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兩(liang) 年後,劉烈宏又回到工信部係統,出任工業(ye) 和信息化部黨(dang) 組成員、副部長。隨後,他2021年執掌中國聯通。

  執掌中國聯通的兩(liang) 年時間裏,劉烈宏給這家基礎運營商企業(ye) 帶來了新氣象,也為(wei) 中國聯通在業(ye) 務上的轉型提供了新思路,讓中國聯通的口碑得到了提升。

  隨著組織架構不斷清晰,國家數據局的管理人員陸續到位。沈竹林10月11日被任命為(wei) 國家數據局副局長,此前他曾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高技術產(chan) 業(ye) 司副巡視員、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司長等職務。他長期關(guan) 注數據領域,將數據看作經濟資源、戰略資源。

  國家數據局目前在崗人員有數十人,未來將隨著正式掛牌運營不斷擴充隊伍。國家數據局正式掛牌後,未來有可能升格為(wei) 相關(guan) 領域的管理部門。

  近期,《中央機關(guan) 及其直屬機構2024年度考試錄用公務員招考簡章》發布,其中多個(ge) 崗位涉及國家數據局,各崗位的主要工作內(nei) 容包括:從(cong) 事數據治理和發展政策研究,參與(yu) 數據領域、數字經濟國際合作;參與(yu) 數據基礎製度和政策研究,參與(yu) 數據相關(guan) 重大戰略、重大規劃、重大改革、重大活動等;從(cong) 事數據資源管理和開發利用推進;參與(yu) 研究擬定數字經濟有關(guan) 發展戰略、規劃和政策,協同推進數字產(chan) 業(ye) 化和產(chan) 業(ye) 數字化等。

  另有兩(liang) 個(ge) 職位將參與(yu) 數據領域技術應用推廣示範、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等相關(guan) 工作,分別要求具備人工智能研究、實踐經驗與(yu) 密碼學研究經驗。

  數據要素市場將迎製度、環境完善新時期

  新組建國家數據局負責協調推進數據基礎製度建設,統籌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和開發利用,統籌推進數字中國、數字經濟、數字社會(hui) 規劃和建設等,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管理。

  “沒取名大數據局,說明國家數據局不會(hui) 太設限,有更多探索可能。”多位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隨著局長人選到任,國家數據局正式掛牌,數據基礎製度建設推進力度將加強,數據要素市場將步入發展的快車道。

  清華大學經濟學研究所副所長、清華大學民生經濟研究院院長王勇認為(wei) ,數據要素是數字時代的新型生產(chan) 要素。要想發揮數據新型生產(chan) 要素的作用,非常重要一點就是要統籌我國的數據資源,對數據資源的利用進行規劃和部署。這也是黨(dang) 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中專(zhuan) 門組建了國家數據局的原因。國家數據局的成立對於(yu) 我國接下來通過發揮數據要素作用帶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將起到全局統籌上的重要作用。

  此前,北京、上海、重慶、貴州、福建、山東(dong) 、浙江、廣東(dong) 等18個(ge) 省市區也相繼成立數據管理相關(guan) 機構。全國政協委員、浙大城市學院校長羅衛東(dong) 認為(wei) ,組建一個(ge) 新的職能部門肯定是一個(ge) 不容易的過程,現在隻是邁出了第一步,至少明確了國家有一個(ge) 專(zhuan) 門的機構來處理數據資源事務。

  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副所長丁波濤表示,國家數據局未來可能會(hui) 解決(jue) 兩(liang) 個(ge) 方麵的問題,第一個(ge) 是整合國家層麵的數據資源,推動國家數據資源的利用共享。國家數據局作為(wei) 國家政府部門,可能不會(hui) 直接成為(wei) 數據的供給者,未來國家數據局底下可能會(hui) 成立類似上海大數據中心的機構,負責整理各委辦局的數據。

  丁波濤認為(wei) ,國家數據局要解決(jue) 的另一個(ge) 問題與(yu) 數字化領域的國家級規則和製度有關(guan) 。多數的數據根本性問題,包括數據三權、數據資產(chan) 化和數據跨境流通在內(nei) ,它們(men) 都涉及國家事權,而地方立法實際上不能設權。“數據發展越深入,我們(men) 越能夠發現很多基礎性問題必須由國家部門來解決(jue) ,地方沒辦法解決(jue) 。”

  “數據要素是數字經濟的發展基礎和關(guan) 鍵要素,成立國家數據局,無論是對於(yu) 加強數據要素利用,還是完善數據安全治理,都是國家一個(ge) 重要的舉(ju) 措。數據大多數情況下都不獨立存在,一定是和特定的業(ye) 務領域有關(guan) ,比如金融數據、科研數據、商務數據等等,但是如果打通數據孤島,增強數據跨域互通,強化數據互操作能力,需要有效的治理機製,國家數據局有望能夠提升我國在促進數據交換、流通共享方麵的能力,值得期待。”伏羲智庫創始人、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清華大學互聯網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曉東(dong) 認為(wei) 。

  有望促進AI大模型產(chan) 業(ye) 發展

  當前隨著AI大模型的快速崛起,AI產(chan) 業(ye) 發展的數據資源的開放與(yu) 確權等也越發重要。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黃鐵軍(jun) 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大模型發展不僅(jin) 僅(jin) 是一個(ge) 簡單的市場競爭(zheng) 問題,還需要政府的規劃設計。比如數據如何應用?目前通過互聯網抓取一些數據,訓練模型;但這隻是數據中的一小部分,還有大量的數據需要挖掘,如經濟社會(hui) 運行的數據,這就是數據局一個(ge) 很重要的職能,相當於(yu) 數據確權,數據比土地還要複雜,價(jia) 格交易,如何計量,都需要研究。

  國家數據局的職能明確之後,不僅(jin) 將進行基礎數據的建設,還會(hui) 在數據資源統籌的基礎上進行整體(ti) 規劃,垂直管理最終推動數字中國建設。

  其中,有關(guan) 數據交易所的建立頗受關(guan) 注。“國家數據二十條”提出要建立合規高效、場內(nei) 外結合的數據要素流通和交易製度,引導多種類型的數據交易場所共同發展。構建規範高效的數據交易場所,突出國家級數據交易場所合規監管和基礎服務功能,強化其公共屬性和公益定位,規範各地區各部門設立的區域性數據交易場所和行業(ye) 性數據交易平台。

  據2023年4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國已成立48家數據交易場所。但是從(cong) 目前來看,數據交易場內(nei) 交易仍在探索。有研究機構測算,2022年數據要素市場規模突破900億(yi) 元、數據交易市場規模為(wei) 120億(yi) 元,其中規範的場內(nei) 交易占比僅(jin) 為(wei) 2%—3%,絕大部分數據交易發生在場外。

  上述人士稱,行業(ye) 非常期待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的建立,各地都在依托自己的優(you) 勢區域資源和地方核心企業(ye) 來搶先打造數據交易所。從(cong) 區域經濟角度來說,北京應該打造數據交易先行先試的樣板間,他透露,目前北京已早早行動,行業(ye) 頭部企業(ye) 參與(yu) 到多項標準的建立之中,和相關(guan) 技術人員每周一會(hui) 。

  盡管各地都在搶先打造數據交易高地,但依舊存在困難。某家參與(yu) 北京大數據交易所建立的頭部公司高管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數字中心的建設難度其實還是比較大的,目前各方都在探索數據交易,數據作為(wei) 第五元素,有什麽(me) 特性、如何複製、如何溯源,怎麽(me) 保證這些數據在交易過程中能產(chan) 生價(jia) 值,同時又可以避免盜版等問題都會(hui) 在建設中考慮到,交易所涉及數據泄露、數據確權、數據使用等很多新興(xing) 的東(dong) 西。

  北京方麵指出,要促進數據合規高效流通使用、賦能實體(ti) 經濟,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打造數據要素政策高地,率先建立數據資源持有權、加工使用權、產(chan) 品經營權結構性分置運行機製,完善數據收益合理化分配。更好培育發展數據要素市場,全麵深化公共數據開發利用。

  上述參與(yu) 國家數據標準製定的行業(ye) 人士認為(wei) ,一定要政策先行,把握機會(hui) 。數據不是僅(jin) 某些企業(ye) 有,是每一家企業(ye) 都有數據,如何進行數據確權,如何加工數據讓其產(chan) 生價(jia) 值,將是未來十年各方需要關(guan) 注的賽道,這涉及全國乃至全球的競爭(zheng) 。

  新京報記者 陳維城 程子姣 韋英姿

  《新京報》2023年10月26日第A10版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