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三位航天員的故事

發布時間:2023-10-26 15:36:00來源: 人民日報

  航天員故事

  指令長湯洪波——

  滿懷信心 再次出發

  僅(jin) 僅(jin) 過了兩(liang) 年多,湯洪波將首次作為(wei) 指令長,帶領神舟十七號乘組前往中國空間站。從(cong) 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的第一棒到第六棒,接力棒又重回湯洪波手中,他將成為(wei) 目前為(wei) 止執行兩(liang) 次飛行任務間隔最短、最先重返空間站的中國航天員。

  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駕乘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順利升空,這是空間站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湯洪波的首次太空飛行,親(qin) 曆了“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的曆史時刻。為(wei) 了那一刻,他足足準備了11年。

  2021年7月4日,劉伯明、湯洪波在聶海勝艙內(nei) 配合支持下,完成出艙活動全部既定任務,這是空間站階段的首次空間出艙活動。當湯洪波真正“走進”太空,扶著艙壁,和空間站一起繞著地球快速飛行時,他全然忘記緊張,專(zhuan) 注於(yu) 各項操作。在神舟十二號乘組撤離空間站核心艙前,湯洪波依依不舍:“不久的將來,我一定還會(hui) 回來。”

  返回後,湯洪波在短時間內(nei) 完成了身體(ti) 恢複、心理調適並同步開展學習(xi) 訓練。不到一年,他便被選入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行任務乘組,進行緊張的任務備戰訓練。

  這一次,湯洪波被任命為(wei) 指令長,帶領2名新航天駕駛員執行任務。湯洪波堅信,乘組經過科學嚴(yan) 密的訓練,天地一體(ti) 、團結協作,一定能圓滿完成任務。

  見麵會(hui) 問答

  問:您此刻心情如何,為(wei) 重返太空家園克服了哪些困難?

  湯洪波:此刻的心情很平靜,一心想的就是怎樣把任務完成好。時刻準備為(wei) 祖國出征太空。為(wei) 重返太空家園,我先後完成了身體(ti) 、心理恢複,同步開展學習(xi) 訓練。我常常提醒自己,身體(ti) 可以失重但心靈永遠不能失重,唯有全力以赴才能不負時代、不負夢想。

  問:麵對新任務,乘組是如何準備的?

  湯洪波:這次任務是進入空間站應用與(yu) 發展階段後的第二次載人飛行任務,我們(men) 將承擔大量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任務,真正體(ti) 現建站為(wei) 用的目標。針對任務需要和乘組特點,我們(men) 重點開展了空間材料科學、微重力基礎物理、空間生命科學與(yu) 生物技術等訓練,特別是進行了應急與(yu) 故障處置訓練。

  航天駕駛員唐勝傑——

  追逐夢想 步履不停

  2003年,當楊利偉(wei) 作為(wei) 中國第一人飛上太空時,唐勝傑還是個(ge) 初中生,他坐在電視機前,看到航天英雄完成任務順利返回,心情無比激動。

  高三那年,空軍(jun) 飛行員招錄中,唐勝傑毫不猶豫地報了名。經過層層篩選,唐勝傑拿到了空軍(jun) 航空大學的錄取通知書(shu) 。為(wei) 了早日飛上藍天,唐勝傑吃苦耐勞、紮實訓練,順利通過考核,成為(wei) 一名戰鬥機飛行員。我國第三批航天員選拔開始後,唐勝傑憑借優(you) 異的綜合素質順利入選。“我想飛得更高更遠!”

  我國進入空間站時代,給了航天員們(men) 更多執行任務的機會(hui) ,同時也提出了新的挑戰,要在很短的時間內(nei) 學完上百門課程。為(wei) 了早日實現飛天夢,唐勝傑學習(xi) 更加勤奮。

  專(zhuan) 業(ye) 技能訓練是唐勝傑的強項。唐勝傑從(cong) 小動手能力就很強,上大學時,他還參加了學校航模隊,自己購買(mai) 材料,設計製作航模飛機。航天員訓練中,每當遇到操作性強的課程,唐勝傑都覺得興(xing) 奮。拿失重水槽訓練來說,要穿著厚重的水下服進行長達五六個(ge) 小時的模擬失重訓練,上肢要進行大量的操作,非常耗體(ti) 力,但是水下不斷探索的過程,唐勝傑覺得非常有趣。

  2022年6月,唐勝傑入選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行任務乘組。對於(yu) 即將進行的飛天之旅,他說:“我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完成任務,更好地進行探索,為(wei) 我國載人航天事業(ye) 、科學發展作出貢獻。”

  見麵會(hui) 問答

  問:即將執行載人飛行任務,您有什麽(me) 樣的感想?

  唐勝傑:我的家鄉(xiang) 甘肅自古以來就有敦煌飛天的傳(chuan) 說,飛行也是我的夢想和追求。在入隊2年多的時間裏,各級黨(dang) 組織的教育培養(yang) 、廣大科研人員的全力托舉(ju) 、家人的支持理解,讓我能夠全身心投入學習(xi) 訓練。

  問:您為(wei) 這次任務做了哪些準備,有什麽(me) 期待和展望?

  唐勝傑:乘組確定以來,我們(men) 全麵、係統、深入開展任務準備,熟練掌握空間站係統運行的原理機理,緊盯出艙活動、站務管理、設備維護、試驗操作等堅持不懈練習(xi) ,掌握應急預案,做到一有情況快速反應、精準處置。任務中,我將盡快適應太空失重環境,堅決(jue) 服從(cong) 指令長指揮,圓滿完成各項任務。

  航天駕駛員江新林——

  不懼挑戰 奮力拚搏

  在地上駕駛過坦克,在天上飛過戰鬥機,駕乘飛船去遙遠的太空……人生中,新的選擇意味著新的挑戰,江新林總能憑著一股韌勁,把這些“從(cong) 頭開始”變為(wei) “駕輕就熟”。

  在原解放軍(jun) 裝甲兵工程學院就讀時,江新林大二暑假去甘肅嘉峪關(guan) 下連實習(xi) 。酷暑時節,戈壁灘的地表溫度高達50攝氏度,坦克駕駛艙內(nei) 溫度更高。他顧不上這些,隻想著珍惜訓練機會(hui) ,學有所成、報效國家。參加招飛選拔、被空軍(jun) 航空大學錄取後,麵對全新的領域,江新林埋頭學習(xi) 飛行理論、苦練飛行技能,最終後來居上,成為(wei) 學習(xi) 初教機時最先放單飛的學員。

  2020年9月,江新林入選我國第三批航天員。一年內(nei) ,他要學完30多門理論課程,需要背誦的知識點很多。江新林持續努力啃“硬骨頭”,常常到了深夜12點,書(shu) 桌上的燈還亮著。

  轉椅訓練中,一開始江新林考核成績僅(jin) 是二級。為(wei) 了提高成績,江新林開始每天練習(xi) 20分鍾“打地轉”:一隻手抓著另一側(ce) 耳朵,原地旋轉。就這樣練習(xi) 了一兩(liang) 個(ge) 月,訓練成績終於(yu) 提高到一級。

  江新林在工作中愛琢磨。針對應急情況處置訓練,他製作了電子飛行卡片,幫助更好地理解和操作;他還嚐試創新一些訓練小妙招,發明了一些肢體(ti) 語言,讓乘組配合更加默契。

  見麵會(hui) 問答

  問:從(cong) 一名飛行員成長為(wei) 一名航天員,需要付出哪些努力?

  江新林:作為(wei) 一名合格的航天員,需要從(cong) 思想、心理、身體(ti) 、知識、技能等各個(ge) 方麵進行全方位的訓練、打磨和鍛造。我們(men) 有專(zhuan) 業(ye) 的訓練團隊、科學的訓練體(ti) 係、完備的訓練設施,訓練過程既安全又高效,讓我實現了從(cong) 飛行員到航天員的轉變。

  問:本次任務中您的主要職責是什麽(me) ?

  江新林:我的職責主要是完成好空間站的日常使用、維護維修,開展好載荷照料、空間實(試)驗。相信有全國人民的托舉(ju) ,有廣大科研人員的支持,有指令長的帶領,我們(men) 一定能夠圓滿完成任務。

  (本報記者穀業(ye) 凱、劉詩瑤整理,占康參與(yu) 采寫(xie) 來源:人民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