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基本養老服務2025年覆蓋全體老人
北京發布完善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實施意見
基本養(yang) 老服務2025年覆蓋全體(ti) 老人
為(wei) 構建群眾(zhong) 買(mai) 得到、買(mai) 得起、用得好的養(yang) 老服務供給體(ti) 係,持續提升養(yang) 老服務的專(zhuan) 業(ye) 性、便利性、可及性,日前,北京市發布《關(guan) 於(yu) 完善北京市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本市基本養(yang) 老服務製度體(ti) 係基本健全,基本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覆蓋全體(ti) 老年人。
加強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統籌布局
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實施意見》圍繞加強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統籌布局、優(you) 化居家社區養(yang) 老服務供給體(ti) 係、推動機構養(yang) 老服務提質增效、建立精準服務主動響應機製以及完善養(yang) 老服務保障機製等五方麵製定了19項任務,並明確了責任單位,要求到2025年,基本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覆蓋全體(ti) 老年人。
加強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統籌布局方麵,《實施意見》要求,完善《北京市基本養(yang) 老服務清單》,針對不同年齡、不同經濟狀況老年人,分類明確服務項目、服務內(nei) 容及服務標準。建立基本養(yang) 老服務清單動態調整機製,由市民政局會(hui) 同相關(guan) 部門報市政府同意後,進行適時調整。到2025年,基本養(yang) 老服務製度體(ti) 係基本健全,基本養(yang) 老服務清單不斷完善,服務對象、服務內(nei) 容、服務標準等清晰明確,服務供給、服務保障、服務監管等機製不斷健全,基本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覆蓋全體(ti) 老年人。
此外,要完善三級養(yang) 老服務網絡,建設街道(鄉(xiang) 鎮)區域養(yang) 老服務中心,原則上由街道(鄉(xiang) 鎮)提供至少一處具有一定規模的設施,為(wei) 老年人提供綜合性、普惠性養(yang) 老服務。保障特困人員供養(yang) 服務機構有效運轉,對有集中供養(yang) 意願的特困老年人全部實現集中供養(yang) 。確保到2025年每個(ge) 區至少有1所以失能特困人員專(zhuan) 業(ye) 照護為(wei) 主的區級特困人員供養(yang) 服務機構。
推動本市養(yang) 老資源向環京地區布局
居家養(yang) 老與(yu) 機構養(yang) 老同為(wei) 我國重要養(yang) 老方式。《實施意見》提出,要通過政府引導、有效監管培育品牌化居家養(yang) 老服務市場主體(ti) ,為(wei) 老年人提供價(jia) 格可負擔、品質可信賴、運營可持續的養(yang) 老服務。此外,要創新居家養(yang) 老服務模式,依托三級養(yang) 老服務網絡,構建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企業(ye) 化運營的居家養(yang) 老服務供給網絡。以街道(鄉(xiang) 鎮)為(wei) 基礎單元,係統設計居家養(yang) 老服務設施布局和服務供給。全麵調查梳理街道(鄉(xiang) 鎮)轄區內(nei) 老年人的服務需求,搭建供需對接平台,實現供需精準對接和24小時服務。《實施意見》還提出,要健全養(yang) 老助餐服務體(ti) 係、加快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推進經濟困難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
機構養(yang) 老方麵,《實施意見》提出,要強化公辦養(yang) 老機構托底保障作用。建立區級統籌機製,優(you) 化鄉(xiang) 鎮敬老院等兜底性養(yang) 老機構布局,鼓勵開展設施建設和改造提升工程。提升國有經濟對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建設的支持能力,鼓勵國有企業(ye) 承接公辦養(yang) 老機構、新建小區配建等公辦(建)養(yang) 老服務設施運營管理,強化國有經濟在基本養(yang) 老服務領域的有效供給。此外,要促進養(yang) 老照料中心迭代升級,大力發展社區嵌入式養(yang) 老機構,推動由政府無償(chang) 提供場地且符合條件的養(yang) 老照料中心,加快轉型升級為(wei) 街道(鄉(xiang) 鎮)區域養(yang) 老服務中心。為(wei) 推動京津冀養(yang) 老服務協同發展,《實施意見》提出,要推動本市優(you) 質養(yang) 老資源向環京地區延伸布局,為(wei) 本市老年人異地養(yang) 老、回鄉(xiang) 養(yang) 老提供更多選擇。
對接“京通”實現養(yang) 老服務“一網通辦”
《實施意見》提出,要建立精準服務主動響應機製,對接“京通”,促進供需精準匹配,實現養(yang) 老服務事項“一網通辦”。建立困難老年人精準識別和動態管理機製。發揮街道(鄉(xiang) 鎮)和基層自治組織作用,建立困難老年人養(yang) 老服務需求主動發現機製,健全完善並動態更新基礎信息台賬。加強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訪關(guan) 愛,落實養(yang) 老誌願服務“京彩時光”工作規範,支持養(yang) 老服務機構、誌願服務組織和養(yang) 老服務誌願者,為(wei) 特殊困難老年人提供送餐、陪伴聊天、健康知識宣傳(chuan) 等誌願服務。
完善養(yang) 老服務保障機製方麵,《實施意見》提出,要完善長期照護保障製度,推動建立全市統一的長期護理保險製度。將政府購買(mai) 服務與(yu) 直接提供服務相結合,優(you) 先保障經濟困難的失能、高齡、重度殘疾、無人照顧等老年人的服務需求。深化醫養(yang) 融合發展,規範65周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強化養(yang) 老服務經費保障,完善養(yang) 老服務補貼津貼政策,優(you) 化養(yang) 老服務補貼機製、方式、對象。
《實施意見》提出,要培育專(zhuan) 業(ye) 化養(yang) 老服務隊伍,完善養(yang) 老服務人才招聘、培訓、激勵等機製,建立養(yang) 老護理員綜合評價(jia) 標準體(ti) 係。將失能、殘疾等老年人家庭成員照護培訓納入政府購買(mai) 養(yang) 老服務目錄,幫助老年人家庭成員提高照護能力。加強基本養(yang) 老服務統計,建立老年人狀況統計調查和發布製度,定期發布本市老齡事業(ye) 發展報告。加強養(yang) 老服務綜合監管,健全區域聯動、部門協同的綜合監管機製。建立健全“信用+風險”分級分類監管、養(yang) 老服務質量重點監測和社會(hui) 監督等製度。
文/本報記者 張月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