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分銀行如何為終身學習搭橋?
資格證書(shu) 、工作經曆、競賽獲獎……這些學習(xi) 成果都能“存銀行”——
學分銀行如何為(wei) 終身學習(xi) 搭橋?
閱讀提示
畢業(ye) 證書(shu) 、資格證書(shu) 、實習(xi) 經曆、工作經曆、競賽成果……通過學分銀行,學習(xi) 者在學曆教育或個(ge) 人經曆中所產(chan) 生的學習(xi) 成果,包括以往難以認證的部分成果,都可以開展學分認定與(yu) 轉換,進而形成個(ge) 人學習(xi) 的“終身檔案”。
在銀行存錢並非新鮮事兒(er) ,“存學分”你聽過嗎?
許森玨是國家開放大學郵政學院北京學習(xi) 中心的一名學生,此前曾取得了郵政速遞業(ye) 務員職業(ye) 資格證書(shu) 。入學後,他的這項證書(shu) 成果被存入了其在“學分銀行”注冊(ce) 的個(ge) 人賬號。通過學分認定與(yu) 轉換,許森玨免修了學校的物流專(zhuan) 業(ye) 速遞生產(chan) 與(yu) 運作、速遞業(ye) 務與(yu) 經營和郵政快遞攬投作業(ye) 規範三門課程,直接獲得了8學分。
這究竟是一家怎樣的銀行?學習(xi) 者怎麽(me) “開戶”存學分?當前的創新發展進度如何?未來又有何建設規劃?《工人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為(wei) 學習(xi) 者建立“終身檔案”
來自北京開放大學2020級家政服務與(yu) 管理專(zhuan) 業(ye) 的專(zhuan) 科學生楊翠玲,同樣也是學分銀行的受益者之一。
通過學分銀行的學分認定與(yu) 轉換,楊翠玲將之前取得的家政培訓證書(shu) 轉換為(wei) 了學曆教育中的課程學分,免修部分重複課程,在學習(xi) 時間上緩解了工學矛盾。如今,她已經成為(wei) 一家大型養(yang) 老機構的高管。
所謂學分銀行,是指借鑒與(yu) 模擬銀行的功能和特點,為(wei) 學習(xi) 者開設賬戶,將其通過各類渠道取得的學習(xi) 成果,以“零存整取”學分的形式進行認定、存儲(chu) 與(yu) 轉換的製度。畢業(ye) 證書(shu) 、資格證書(shu) 、實習(xi) 經曆、工作經曆、競賽成果……通過學分銀行,學習(xi) 者在學曆教育或個(ge) 人經曆中所產(chan) 生的學習(xi) 成果,包括以往難以認證的部分成果,都可以開展學分認定與(yu) 轉換,形成個(ge) 人學習(xi) 的“終身檔案”。
國家開放大學學分銀行常務副主任王然介紹,學分銀行是實現各級各類學習(xi) 成果存儲(chu) 、積累與(yu) 轉換的學習(xi) 激勵製度和教育管理製度。“學分銀行製度服務於(yu) 社會(hui) 全體(ti) 成員。”王然告訴記者,以職業(ye) 教育國家學分銀行為(wei) 例,職業(ye) 院校在校學生、行業(ye) 企業(ye) 在職人員等均可以注冊(ce) 個(ge) 人賬號並進行學分認定與(yu) 轉換。
“學分銀行可以為(wei) 不同年齡、層次及背景的學習(xi) 者存儲(chu) 和記錄自己的學習(xi) 成果。”北京開放大學終身教育處處長、北京市學分銀行管理中心負責人孫月亞(ya) 指出,學分銀行為(wei) 學習(xi) 者提供了靈活的學習(xi) 成果累積方式,允許學習(xi) 者在自己方便的時間段,按自己的需求和興(xing) 趣選擇更加多元的學習(xi) 渠道和學習(xi) 形式,有助於(yu) 促進教育體(ti) 係的多元化發展,促進教育公平和資源優(you) 化供給。
“比如一位專(zhuan) 升本學生,在專(zhuan) 科階段學習(xi) 了相應專(zhuan) 業(ye) 課程,就可將此課程獲得的學分存入學分銀行,本科階段可以免修。”參與(yu) 學分銀行管理分中心建設工作的北京市朝陽區職工大學教師張新政舉(ju) 例道,學分銀行能夠避免重複學習(xi) ,同時減少用人單位在認定學習(xi) 者學曆、工作經曆、經驗等方麵的試錯成本,促進人職匹配。
拓展新型應用場景
近年來,學分銀行頻繁出現在一係列政策文件中。2019年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在國家戰略層麵上提出了“建立健全國家學分銀行製度”,2022年,“建立職業(ye) 教育國家學分銀行”被首次寫(xie) 入新修訂的《職業(ye) 教育法》……
“截至目前,職業(ye) 教育學分銀行已發布學習(xi) 成果名錄839個(ge) ,為(wei) 學生建立賬戶2200萬(wan) 個(ge) ,存儲(chu) 證書(shu) 成果180萬(wan) 個(ge) ,累計實現9000餘(yu) 門課程的學分轉換。”王然表示,經過幾年探索,學分銀行在製度體(ti) 係與(yu) 信息平台建設、學習(xi) 成果認定與(yu) 轉換等方麵取得積極成效。
學分銀行建設是一個(ge) 長期係統性工程,需不斷拓展應用場景。“在近期教育部發布的鄉(xiang) 村教師學曆提升計劃中,學分銀行被納入滿足鄉(xiang) 村教師教書(shu) 育人能力提升以及學曆提升需求的重要環節。”據王然介紹,在職教改革、職教高考、老年群體(ti) 終身學習(xi) 等方麵,學分銀行的服務模式同樣在不斷創新。
孫月亞(ya) 認為(wei) ,書(shu) 證融通是學分銀行製度在職教改革領域創新應用的服務模式。北京市學分銀行管理中心組織11所1+X證書(shu) 製度試點院校,通過分析比對校內(nei) 課程標準和職業(ye) 技能等級證書(shu) 標準,確定了需要在校內(nei) 課程中進行拓展、補充和強化的內(nei) 容,再根據學校專(zhuan) 業(ye) 實際情況,確定二者融合的範圍和深度,製定符合本專(zhuan) 業(ye) 發展的書(shu) 證融通實施方案。
“在數字化建設與(yu) 應用方麵,結合區塊鏈技術,‘學銀鏈’將個(ge) 人數字身份、證書(shu) 頒發過程以及學分認定、積累和轉換等關(guan) 鍵數據上鏈存證,確保數據真實、可追溯、不可篡改。”王然列出了一組最新統計數據,學分銀行區塊鏈技術目前已為(wei) 200萬(wan) 個(ge) 人用戶創建了教育數字身份。
搭建終身學習(xi) “立交橋”
“學分的認定與(yu) 轉換製度的標準難以統一。”孫月亞(ya) 認為(wei) ,怎樣增強各類教育互相認定的公信力和有效性,是值得思考的關(guan) 鍵問題。“如何使學分的認定具備科學性、合理性,各類學習(xi) 成果相互間的學分轉換做到公平有效,並受到社會(hui) 大眾(zhong) 認可,將成為(wei) 學分銀行普遍推廣的重大挑戰。對此,建設國家級學分銀行、完善頂層設計有助於(yu) 應對挑戰。”
“應加快學分銀行法律法規體(ti) 係建設,並完善相關(guan) 製度保障體(ti) 係。”在張新政看來,可以從(cong) 加大學分銀行平台投入、健全平台功能著手,優(you) 化數據采集、查詢、集成等功能。
“學分銀行裏的‘學分’,我們(men) 稱之為(wei) ‘黃金學分’。”談及學分銀行的前景與(yu) 未來,王然告訴記者,希望學分銀行的學分能像黃金一樣成為(wei) 硬通貨,隻有通過不斷提高學分銀行的公信力,提高“黃金學分”的含金量,讓學分銀行認定的學習(xi) 成果得到越來越多的機構認可,學習(xi) 者在升學、就業(ye) 等環節中才能更有競爭(zheng) 力。
“期待通過學分銀行、信息技術等實現優(you) 質教育資源的共享,為(wei) 構建終身教育‘立交橋’和促進教育公平提供一種行之有效的實現途徑。”張新政說。
“學分銀行的核心價(jia) 值在於(yu) 促進全民終身學習(xi) 。”王然說,學分銀行可以實現不同類型學習(xi) 成果之間的橫向溝通與(yu) 縱向銜接,促進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xi) 型社會(hui) 建設,助力服務全民終身學習(xi) 的教育體(ti) 係構建。(本報記者 陳丹丹)
來源:工人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