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怎麽建?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如何管?專家解讀
近日,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hui) 第三次會(hui) 議召開,審議通過了多份改革事項文件。“生態環境”成為(wei) 本次會(hui) 議上的一個(ge) 高頻詞,僅(jin) 圍繞生態環境方麵,就審議通過了《關(guan) 於(yu) 全麵推進美麗(li) 中國建設的意見》和《關(guan) 於(yu) 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指導意見》兩(liang) 個(ge) 重要文件。美麗(li) 中國怎麽(me) 建?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如何管?來看專(zhuan) 家的解讀。
推動美麗(li) 中國目標一步步變為(wei) 現實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煜說:“美麗(li) 中國目標基本實現,是黨(dang) 的二十大明確的,到2035年我們(men) 的遠景目標之一。相關(guan) 部門做了很多的基礎工作,在認真總結過去十幾年來,我們(men) 國家在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的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新的美麗(li) 中國建設的總頂層設計。那麽(me) 這個(ge) 頂層設計在中央深改委第三次會(hui) 議上已經討論通過了,它給我們(men) 展示了一個(ge) 下一步我們(men) 如何在美麗(li) 中國這個(ge) 號角的指引之下,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體(ti) 製改革的路線圖。”
會(hui) 議指出,要加大對突出生態環境問題集中解決(jue) 力度,著力抓好生態文明製度建設,發揮好先行探索示範帶動作用,開展全民行動,推動局部和全局相協調、治標和治本相貫通、當前和長遠相結合。要加強組織領導,結合地方實際分類施策、分區治理,精細化建設,通過一項項具體(ti) 行動推動美麗(li) 中國目標一步步變為(wei) 現實。
與(yu) 此同時,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落實主體(ti) 功能區戰略,銜接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製,聚焦區域性、流域性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完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建立從(cong) 問題識別到解決(jue) 方案的分區分類管控策略。要落實地方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主體(ti) 責任,利用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服務國家和地方重大發展戰略實施,科學指導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
董煜介紹,多年以來,我們(men) 在生態環境保護上麵重點針對不同的生態係統,已經實施了一係列的改革和建設,比如說主體(ti) 功能區明確了我國的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範圍和格局,但是同時我們(men) 也需要看到我們(men) 的生態係統是非常複雜多樣化的。我們(men) 通過生態環境的分區,實際上是針對我們(men) 國家生態環境的特點,以及在不同地域的分布,通過新的技術手段,通過新的理念去實施更加精細化的管理,真正更好地從(cong) 源頭上去防止生態係統方麵的一些脆弱性問題的產(chan) 生。
健全自然壟斷環節監管體(ti) 製機製
在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hui) 第三次會(hui) 議上,還強調了要健全自然壟斷環節監管體(ti) 製機製,強化製度設計,完善監管體(ti) 係,提升監管能力。什麽(me) 是自然壟斷環節?為(wei) 何需要監管,又該如何監管?
自然壟斷環節是指電力、油氣、鐵路等行業(ye) 具有自然壟斷屬性的網絡環節,也是我國國有經濟布局的重點領域。會(hui) 議指出,要健全監管製度體(ti) 係,加強監管能力建設,重點加強對自然壟斷環節落實國家重大戰略和規劃任務、履行國家安全責任、履行社會(hui) 責任、經營範圍和經營行為(wei) 等方麵的監管,推動處於(yu) 自然壟斷環節的企業(ye) 聚焦主責主業(ye) ,增加國有資本在網絡型基礎設施上投入,提升骨幹網絡安全可靠性。要對自然壟斷環節開展壟斷性業(ye) 務和競爭(zheng) 性業(ye) 務的範圍進行監管,防止利用壟斷優(you) 勢向上下遊競爭(zheng) 性環節延伸。
董煜介紹,它之所以能夠成為(wei) 自然壟斷行業(ye) ,是因為(wei) 它在國計民生中像血液一樣、像命脈一樣,承擔著非常重要的職責和功能。那麽(me) 加強監管,實際上就是看在這些行業(ye) 的企業(ye) 中,它的經營、管理,是否和中央的大政方針相一致,是否和人民群眾(zhong) 的需求相一致。所以我們(men) 加強對自然壟斷行業(ye) 的監管,恰恰是要為(wei) 這個(ge) 行業(ye) 在整個(ge) 國民經濟當中更好發揮作用去奠定更好的基礎,也為(wei) 這個(ge) 行業(ye) 上下遊關(guan) 聯的各種市場化的企業(ye) 帶來更多的機會(hui) ,創造更加公平競爭(zheng) 的環境。
(央視新聞客戶端 總台央視記者 丁雅妮 張藝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