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買氣旺、帶貨忙 “雙十一”等互聯網文化塑造兩岸新記憶
中新社北京11月12日電 題:買(mai) 氣旺、帶貨忙 “雙十一”等互聯網文化塑造兩(liang) 岸新記憶
中新社記者 容海升
今年的“雙十一”購物節,一如往年在兩(liang) 岸掀起購物熱潮,也為(wei) 島內(nei) 經濟注入一股新活力。
早在10月底,台灣大型購物平台便“摩拳擦掌”,推出促銷活動,提前帶動買(mai) 氣;“雙十一”開跑不久,電商業(ye) 者紛紛寫(xie) 下好成績,有網購平台在10分鍾內(nei) 即創下超億(yi) 元新台幣的銷售業(ye) 績。
“雙十一”“雙十二”“六一八”……這些源自大陸的購物盛典,乘著互聯網經濟的東(dong) 風興(xing) 起,屢登台灣民眾(zhong) 關(guan) 注的電商購物節榜單,不僅(jin) 為(wei) 台灣帶進物美價(jia) 廉的大陸商品,更超出促銷活動本身,引領時尚,成為(wei) 一種文化符號。
除了買(mai) 氣旺,還有帶貨忙。今年“雙十一”期間,不少台灣網紅、影視明星亮相大陸電商平台,各顯神通吸引流量,推介兩(liang) 岸商品,投身帶貨熱潮。
近年,由電商購物方式衍生的直播帶貨模式在大陸迅猛成長,也為(wei) 台灣青年和業(ye) 者拓寬發展天地。不少年輕人“登陸取經”,了解電商業(ye) 態;優(you) 質台灣好物也源源不斷出現在直播間,以新麵貌麵向消費者,走向更大的市場……如台灣電子商務與(yu) 直播電商協會(hui) 執行長周宏昌所言,相信直播電商能為(wei) 台灣的數字經濟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過去數十年,台灣流行文化曾在大陸留下深刻印跡。如今,大陸互聯網文化以及各種新鮮生活體(ti) 驗層出不窮,受到台灣民眾(zhong) 歡迎,成為(wei) 兩(liang) 岸文化交融的新符號。
不僅(jin) 電商購物熱,使用小紅書(shu) 、微博獲取信息,在視頻平台觀看大陸電視劇,透過抖音(TikTok)、B站享受娛樂(le) 時光,越來越變成台灣年輕人身處其中的潮流。得益於(yu) 網絡社交平台的發展,兩(liang) 岸民眾(zhong) 可更快速、更便捷溝通,更廣泛、更多元交流,火爆的“科目三”舞步、《孤勇者》等流行歌曲也自然成為(wei) 台灣社會(hui) 的日常,為(wei) 兩(liang) 岸塑造共同的記憶。
兩(liang) 岸同根同源,在文化交流中本就有著天然的親(qin) 近。互聯網技術迭代發展,為(wei) 兩(liang) 岸往來交互、文化互通創造更多可能,增進民眾(zhong) 間情感共鳴。親(qin) 近感更加彰顯,共同記憶不斷積累,阻礙兩(liang) 岸交流的意圖終究難阻融合大勢。(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