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促進行業良性發展 讓微短劇更好服務觀眾

發布時間:2023-11-17 14:38:00來源: 南方日報

  讓微短劇更好服務觀眾(zhong)

  默 達

  攪動資本市場,火遍視頻平台,備受中老年觀眾(zhong) 追捧,引發書(shu) 友和玩家熱議……頻上熱搜的微短劇,迎來了“監管加碼”的信號。近日,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hui) 發布公告,總結了3月以來專(zhuan) 項整治取得的成果,並表示下一步國家廣電總局將完善常態化管理機製,加大管理力度、細化管理舉(ju) 措。

  目前市場對“微短劇”尚無較為(wei) 清晰統一的定義(yi) ,一般將時長在10分鍾之內(nei) 且投資成本較低,單集、分集或成係列的短視頻作品稱為(wei) 微短劇。而在觀眾(zhong) 這一側(ce) ,則習(xi) 慣於(yu) 從(cong) 內(nei) 容特點出發,將那些情節簡單、節奏緊湊、抓住觀眾(zhong) “爽點”且極易上癮的作品口頭歸入其中。對比短視頻,微短劇的情節趨於(yu) 模板化,表演性更強,場景和道具也都較為(wei) 完善。而同為(wei) 戲劇作品,微短劇和網劇、電視劇不僅(jin) 時長不同,投資力度、內(nei) 容原創性、演員素質等方麵也有一定差距,更像是一種“代餐”。

  小製作為(wei) 何能撬動大流量,“代餐”又為(wei) 何蓋過了“正餐”的風頭?這與(yu) 微短劇善於(yu) 抓住用戶心理這點密不可分。“開倍速看無聊網劇,不如閑暇之餘(yu) 刷‘總裁’‘贅婿’”,微短劇實則是利用了人們(men) 碎片化的閱讀習(xi) 慣,將冗長的劇情進行縮編,同時把想象和情感代入的空間留給了觀眾(zhong) 。相較於(yu) 著重分享生活的短視頻,故事性微短劇的受眾(zhong) 麵更廣,哪怕是自詡“閱劇無數”的年輕人,也有不少人“背著親(qin) 朋好友偷偷觀看”。更重要的一點是,微短劇的概念包含更廣,從(cong) 網絡小說的廣告翻拍,到真人劇情向的電子遊戲,從(cong) 主播自導自演的帶貨視頻,到文物保護欄目中的“小劇場”,這種傳(chuan) 播形式一直在我們(men) 身邊。

  發展的步子邁得過大,難免會(hui) 走彎路。據業(ye) 內(nei) 人士透露,一部微短劇的拍攝周期在7天到10天,再加上後期和場地,30萬(wan) 元左右就能生產(chan) 出一部,高度程式化的生產(chan) 模式下市場極易趨向飽和,也使得同質化競爭(zheng) 嚴(yan) 重,“辣眼標題黨(dang) ”橫行,滋生抄襲盜版等頑疾。“電子榨菜”吃多了總會(hui) 膩,生產(chan) 的門檻低同樣也是一把“雙刃劍”,為(wei) 了追求爽感而徹底拋棄藝術性文學性,幹癟的故事難免被同行替代,被觀眾(zhong) 拋棄。

  據統計,2023年3月至今,廣電總局共督導各視頻平台清理低俗有害網絡微短劇35萬(wan) 餘(yu) 集,分級處置相關(guan) 小程序429個(ge) 、賬號2988個(ge) ,淫穢色情、凶殺暴力、價(jia) 值觀敗壞等問題持續困擾著微短劇行業(ye) 的發展。監管封禁能做到的終究有限,網友反饋強烈的諸如背離事實、挑動對立、誘導消費等現象仍時有存在,不禁令人擔憂,微短劇是會(hui) 向著內(nei) 容至上、質量取勝的方向進步,還是滑向擦邊獵奇的深淵?

  說到底,促進微短劇行業(ye) 良性發展,目標應是更好服務觀眾(zhong) ,若是一味賺快錢而選擇投機取巧、博人眼球、竭澤而漁,最終隻會(hui) 破壞行業(ye) 的生態。此次廣電總局也提出了下一階段的工作方向,包括製定審核細則,建立“黑名單”機製,完善日常監看製度,加大違規處置和曝光力度,加強創作規劃引導等七方麵,可期引導微短劇市場向著更為(wei) 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來源:南方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