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邵逸夫獎”得主丘成桐:“科研發展大灣區必須緊跟步伐”
廣州日報訊 (香港記者站記者曾毅 通訊員陳紫瑜)2023年度“邵逸夫獎”頒獎典禮日前在香港會(hui) 議展覽中心大會(hui) 堂舉(ju) 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出席典禮並致辭,李家超致辭祝賀2020年至2023年的所有獲獎者,形容他們(men) 的成就“不僅(jin) 體(ti) 現對學術卓越的畢生追求,也對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和研究人員,尤其對年輕一代有重要啟發”。他表示,香港擁有世界頂尖的大學和研究機構、本地學術人才,致力在多個(ge) 科學領域帶來社會(hui) 變革,以造福人類。
本屆數學科學獎由弗拉基米爾·德林費爾德及丘成桐奪得,丘成桐在香港成長,獲獎感言中他特別對父母表示感激:“父親(qin) 讓我成為(wei) 一個(ge) 有誌向的學者,母親(qin) 則鼓勵我探索理想和大自然的奧秘,即使家庭環境有困難,他們(men) 也堅定地支持我成為(wei) 一名科學家。”
丘成桐在得獎後還接受了廣州日報香港記者站記者的專(zhuan) 訪,談到香港如何應對現在的國際大環境,以及中國內(nei) 地的科研現狀。丘成桐指出,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集群正共同大力發展科學研究。以中國城市來看,北京最注重學術研究,其次是上海,大灣區必須緊跟步伐。“但是大家切記不能急功近利。在聘請教授和校長方麵,更要注意不能讓教授和校長來去自如,今天在這裏做兼職講師、兼職校長,明天又跑到別的地方去了。全職的校長才有心思心力去辦好一間大學。”
談到孩子對數學興(xing) 趣的培養(yang) ,丘成桐強調,奧數隻是提升學生對數學興(xing) 趣的一個(ge) 途徑。他提到,中國的小孩對學問興(xing) 趣不大的主要原因是“機械式訓練”,讓小孩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和時間。“過多的訓練,反而讓小孩失去了對學問的興(xing) 趣。就如同吃同一道菜,吃第一次覺得美味得不得了,吃第二次覺得不錯,吃第三次就還好,第四次就開始吃膩,覺得討厭了。”
不能“機械式訓練”,丘成桐卻不否認“很多的訓練”,他認為(wei) “名師”很重要,而且不要過多強調“天賦”,“中國的孩子都有數學天賦,天賦在整個(ge) 教學的過程中,並不是最重要的。社會(hui) 的影響、老師的影響更重要。古往今來,無論西方還是中國,最偉(wei) 大的數學家都不是天才,每個(ge) 人都受到過很多的訓練、很多的磨難,才能夠完成他的大學問。”(來源:廣州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