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顏慧德”為何讓大學生“上頭”
最近的短視頻平台,不少大學生都“考顏上岸”了,隨之也帶火了網紅“完顏慧德”。
“完顏慧德”是誰?
要是你在刷視頻時看到一位頭發幹枯蓬鬆,黑色半包眼鏡搭配著職業(ye) 西裝,用“不著調”的口音為(wei) 網友的心理問題“答疑解惑”的女士,不用猜,那若不是網紅“完顏慧德”,就是模仿“完顏慧德”的大學生們(men) 。
在流量轉瞬即逝的時代,她憑借獨特的“完言慧語”,在互聯網上火了3個(ge) 多月。“敵咪”(敵蜜,閨蜜的反義(yi) 詞),“笑擁咧”(笑暈了),“想蓮艾”(想戀愛),都是從(cong) 她的直播中傳(chuan) 出的“梗”。
她在短視頻主頁中的自我介紹裏寫(xie) 道,“國家二級心理谘詢師、北大心理係畢業(ye) 、家庭教育的推動者”,然而卻有不少網友吐槽她在疏導網友情緒時讓人覺得腦袋空空,邏輯混亂(luan) ,加上獨特的口音,使得每場直播都是一次“新‘梗’誕生記”,有人評價(jia) 說:“完顏老師天生就是玩網絡的料。”
“女人要iphoness手機”(女人要安分守己) “籠裏的問題”(倫(lun) 理的問題),這些不經意造出來的“金句”,因為(wei) 聲調怪異、無厘頭,在大學生群體(ti) 廣為(wei) 流傳(chuan) ,但是,在過度玩“梗”之後,“完顏慧德”原本想要傳(chuan) 遞心理學知識的視頻也喪(sang) 失了嚴(yan) 肅性。
玩“梗”要適度,無腦“爛梗”應該被拒絕。近些年,網絡上的“梗”頻繁更新換代,從(cong) “藍瘦香菇”到“尊嘟假嘟”,越來越多流行語已經成為(wei) 一些年輕人的“口頭禪”。曾有專(zhuan) 家說,長期觀看和模仿“爛梗”會(hui) 在無形中降低我們(men) 的詞匯儲(chu) 備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比如,當我們(men) 表達無奈時,可能脫口而出就是“我真的會(hui) 謝”,表現驚訝時,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我嘞個(ge) 豆”,描述自己性格時,用“i人e人”概括。雖說方式簡單凝練又幽默,但如果真把“爛梗”放進現實生活中,也會(hui) 適得其反。
前幾年,網紅“郭老師”紅極一時,班級裏不少同學都加入了“耶斯莫拉”(無意義(yi) 的驚歎)的隊伍。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稱呼對方都用“集美”(姐妹),一下課就有同學模仿“郭言郭語”,大家像“猴子開會(hui) ”一樣,滿教室都是刺耳的笑聲。班主任為(wei) 此十分苦惱,一來是跟我們(men) 沒有共同話題,隻能站講台上懵懵地看著我們(men) 。二來是覺得我們(men) 的吵鬧影響了班級的學習(xi) 氛圍。不久之後,學校便開始了嚴(yan) 查手機的行動。
從(cong) “奧利給”“一給我哩giaogiao”到“拱出去”,我們(men) 對“梗”的包容度越來越高,似乎“萬(wan) 物皆可造梗”,這種泛娛樂(le) 化行為(wei) 的背後,除了為(wei) 調侃、解悶,其實還有“審醜(chou) 文化”的誘導。
當下,網絡上出現了一批行為(wei) 乖張、以搞笑的名義(yi) 裝瘋賣傻的網紅群體(ti) ,他們(men) 通過在鏡頭前浮誇的表現來嘩眾(zhong) 取寵,賺流量、搏眼球,雖然也有多數網友認為(wei) 汙染了網絡環境,但這股“歪風邪氣”卻屢禁不止。
為(wei) 什麽(me) 有些人一刷到不入流的“審醜(chou) 文化”就“走不動道”,非要一探究竟?
以前流行過一句話,“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wan) 裏挑一”,那些“重口味”的網紅們(men) “自我物化”,刻意扮醜(chou) ,通過製造各種“感官衝(chong) 擊”使一部分獵奇的年輕人沉迷於(yu) 粗暴的“低級趣味”。但有趣並不能用惡搞來實現,變異的搞笑隻會(hui) 讓我們(men) 的審美畸形化,模糊美醜(chou) 之間的界限,降低辨別美醜(chou) 的能力。
一些青年熱衷於(yu) 成為(wei) “少數的人”,拒絕古板、枯燥的事物,當對日常接觸的內(nei) 容出現審美疲勞時,便會(hui) 有人反叛主流審美,模仿起浮誇、荒誕的絕活並進行傳(chuan) 播,甚至產(chan) 生對這類內(nei) 容的依賴,形成扭曲的審美風尚。
當然了,並不是所有的“梗”都源自“審醜(chou) ”。
很多流行語能火起來,就是因為(wei) 簡單的幾個(ge) 字拚湊起來卻飽含深意,戳中很多人的笑點、痛點,既滿足了大眾(zhong) 情緒的表達,也能促進同齡人的交流溝通。但當“熱梗”變為(wei) “爛梗”,就該提高警惕,這種帶有歧義(yi) 的表達方式是否會(hui) 給他人造成誤解或傳(chuan) 遞負麵的社會(hui) 情緒和不良價(jia) 值導向。
我們(men) 可以試著把精力放在電子屏幕之外,抵製無內(nei) 涵、無意義(yi) 、無品味的“三無”爛梗,拒絕人雲(yun) 亦雲(yun) ,才能治好提筆忘字、開口忘詞的尷尬“失語症”。
好好說話應該是每個(ge) 人都要學會(hui) 的一件小事。
趙雪霏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