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把學生“捆綁”在成績上 北大生命科學學院進行績點試點改革
距離期末考試還有不到一個(ge) 月時間,北京某高校大二學生李萍正在緊鑼密鼓地複習(xi) 專(zhuan) 業(ye) 課考試。“為(wei) 了得高分,我們(men) 不僅(jin) 要用功讀書(shu) ,還要有選課策略和‘智慧’。”
而這一切,離不開“平均成績點數”(GPA,Grade Point Average)的評價(jia) 導向。GPA是目前國內(nei) 大學評價(jia) 學生的關(guan) 鍵指標,在獎學金評選、保送生資格評選和申請國外大學時占據重要地位。GPA的計算方式是將每門課程的績點乘以學分,相加後除以總學分,得出平均值,因此,學分不同的課程在GPA中的權重有所不同。
在績點壓力下,很多學生在選課時就開始謀劃,傾(qing) 向於(yu) 參考教師往年給分情況選課,而不是依據對課程本身的了解或興(xing) 趣。為(wei) 了改變這一現狀,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進行試點改革,實行等級製的考核評定方式,放棄GPA排名。這一試點效果如何?記者日前展開了調研。
過度追求高績點妨礙學生充分利用大學資源
在大學,學生追求高分是比較普遍的現象,而對北大生命科學學院學生而言,除了專(zhuan) 業(ye) 課外,還需要掌握大量數理化和計算機相關(guan) 知識,相比其他院係課程學分要求更高,並且大部分學生會(hui) 選擇較早進入實驗室學習(xi) 。在此情況下,對GPA的追求更是讓大家分身乏術,沒有多餘(yu) 精力和時間再參與(yu) 社會(hui) 實踐或聽一些自己感興(xing) 趣的課程。
一味追求高績點也使得學生的選課和學習(xi) 策略發生改變。生命科學學院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唐平介紹:“為(wei) 了獲得更高分數,很多學生會(hui) 在考前刷往年試題,甚至會(hui) 給教師寫(xie) 信,直接懇求給予更高分數。”
“我和身邊同學更多是對低績點的恐懼。”生命科學學院2020級強基計劃學生陳佳璐深感對GPA的考量限製了自己的課程選擇,“盡管學習(xi) 數理課程非常有必要,我自己也很喜歡學,但為(wei) 了績點,我隻能盡可能少選這些課程。”
“北大有很多優(you) 質教育資源,有著名的學者和科學家,更有人文學科的大師,每一位老師都有不同的思維方式,過度追求高績點的學生被捆綁在考試分數的‘戰車’上,妨礙其充分利用大學資源。”在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王世強看來,這樣會(hui) 背離綜合素質培養(yang) 的初衷,擠占學生們(men) 課外學習(xi) 、科研實踐和個(ge) 人發展的時間。
由於(yu) 生命科學學院學業(ye) 負擔較重,北大校長龔旗煌特別支持生命科學學院進行成績評定製度的改革,為(wei) 優(you) 化本科教育體(ti) 係探索可行的方案。
經過多次調研和座談,生命科學學院決(jue) 定從(cong) 2020級學生開始,在本院開設的專(zhuan) 業(ye) 核心課、專(zhuan) 業(ye) 選修課、實驗和實踐類課程的成績評定中推薦采用粗線條的成績評定。學生的成績可以分為(wei) A(85分或以上)、B(75至85分)、C(65至75分)、D(60至65分)、F(不及格)五個(ge) 等級。成績的綜合評價(jia) 用優(you) 秀率(A%,成績為(wei) A的課程所占的比例)和優(you) 良率(AB%,成績為(wei) A和B的課程所占的比例)替代GPA。對於(yu) 單門課程而言,則與(yu) 以往相同,成績優(you) 秀率40%左右,不及格率不超過5%。
注重等級製試點的配套落地
“生命科學學院的很多課程包含大量需要記憶的知識點,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學科進步,很多知識不斷更新迭代,通過死記硬背和刷題得到的知識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學習(xi) 弄清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學會(hui) 邏輯思維和批判思維,提高創新能力。”王世強指出,“一門課程,如果能考到85分以上,我們(men) 認為(wei) 這個(ge) 學生在知識掌握上已經足夠好了,沒有必要再花很大的精力達到95分以上。生命科學學院對本科生實行等級製、放棄GPA的目的是給同學們(men) 留出更多時間進行素質提升,比如聽名家講座,選修人文課程,參加科研實踐和社會(hui) 實踐等。”
在實行等級製前,生命科學學院組織了3次問卷調研,學生們(men) 對這種評價(jia) 機製的支持率達88%。唐平說:“這個(ge) 支持率比我們(men) 預期的要高。”
在上學期,生命科學學院有近40門課程,幾乎所有的主幹課程都實行了等級製評價(jia) 。“尤其是實驗課,很難給學生們(men) 的實驗做一個(ge) 具體(ti) 分數的量化。”王世強說,“對於(yu) 將來要繼續從(cong) 事科研的學生,他們(men) 隻要掌握課程核心概念和主要原理,就可以拿到A,不需要再花時間記憶很多能輕易檢索到的內(nei) 容,以便留出更多精力探索未知。”
唐平介紹,實行等級製之後,獎學金的評定也相應改為(wei) 根據“優(you) 秀率”進行篩選,將學業(ye) 以外的科研實踐、社會(hui) 公益、社團組織、雙創活動等納入不同類別的獎學金評定。在評審過程中,學生們(men) 需要提交一份申請材料,包括過去一年學習(xi) 進展以及感悟。同時,學院也會(hui) 邀請教授和專(zhuan) 家參與(yu) 其中,“他們(men) 才是真正了解學生在課堂和課外實際表現的人,我們(men) 不是單純關(guan) 注大家的卷麵分數”。
“生命科學領域導師在選擇研究生時,主要是看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科學興(xing) 趣、研究能力、合作意識等。科研需要很長的周期,創新能力需要在實踐中經曆很多挫折才能提升。學生將精力投入到把成績從(cong) 90分提到97分這件事上,得不償(chang) 失。我們(men) 取消績點,改成等級製,正是為(wei) 了減輕大家的課業(ye) 負擔。”王世強說。
淡化排名、引導興(xing) 趣、提升素質、適應未來是初衷
等級製是北大回歸素質教育的一次嚐試,旨在引導學生將視野放長遠,著眼於(yu) 未來生涯發展和社會(hui) 定位。
“很多學校已經在試行等級製了。”在王世強看來,“績點評價(jia) 是從(cong) 西方搬過來的,但和我們(men) 實際情況並非完美契合,我國早年曾實行過5分製,當時學生整體(ti) 素質也很高。”
試點等級製,也有不同聲音。“等級製並沒有改變‘卷’的本質,以前同學們(men) 焦慮得低分,現在焦慮得‘B’。對於(yu) 之前績點排名靠前的同學而言,等級製並不友好。100分和85分,在優(you) 秀率上表現一樣,可能會(hui) 導致上遊學生優(you) 秀率排名低於(yu) 績點排名。”
而對於(yu) 已經進入實驗室的生命科學學院2020級本科生馬啟為(wei) 來說,“等級製是一種解壓,能夠讓我更好地平衡科研和學業(ye) ,將來不論是讀研還是出國,都會(hui) 有更多備選方案”。
對此王世強表示,學生們(men) 更應該專(zhuan) 注於(yu) 為(wei) 未來生涯塑造自己,一方麵,改革並沒有放鬆對成績中下遊學生的激勵作用;另一方麵,學有餘(yu) 力的學生不應隻著眼於(yu) 成績,而要多注重綜合素質、實踐能力和交叉學科的學習(xi) 。“對於(yu) 將來有誌於(yu) 從(cong) 事科研的學生而言,通過刷題和套路獲得的分數並無意義(yi) 。”
淡化排名、引導興(xing) 趣、提升素質、適應未來是生命科學學院試行等級製的初衷。“從(cong) 小學到高中,學生們(men) 都很在意成績,導致大家到了大學也會(hui) 花費很多時間來提高分數。”王世強說,“我們(men) 的初衷就是讓學生不要對這些分數斤斤計較,也不因學分權重不同而在學習(xi) 態度上產(chan) 生區別。”
(本報記者 晉浩天 本報通訊員 聶一丹)
(光明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