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大胃王”吃播卷土重來
國家明令禁止的內(nei) 容“重出江湖”,暴露出平台在審核方麵仍存在不規範、不全麵的問題。
有的猛吃肥肉、有的幹吃火鍋底料,“大胃王”吃播又回來了。
日前,《法治日報》記者觀看30多場深夜吃播,並采訪相關(guan) 業(ye) 內(nei) 人士了解到,深夜時段,被明令禁止的“大胃王”吃播又回來了。這些主播一般在晚上11點以後上線,在“吃吃吃”的同時推銷產(chan) 品或植入廣告。
吃播亂(luan) 象由來已久,“大胃王”的形象網友也並不陌生。他們(men) 在鏡頭前胡吃海喝,無非就是為(wei) 了博眼球、賺流量、帶貨掙錢。這種出格行為(wei) 通過滿足網友獵奇、代償(chang) 心理,實現漲粉變現目的,最終損害主播的身體(ti) 健康、傳(chuan) 遞不健康飲食文化,加之其所賣商品又有貨不對版等問題,往往難以持久。
2021年11月底,國家發改委等4部門發布《反食品浪費工作方案》,其中提到,禁止廣播電台、電視台、網絡音視頻服務提供者製作、發布、傳(chuan) 播宣揚量大多吃、暴飲暴食等浪費食品的節目或者音視頻信息。在明令禁止下,原先把桌子上的菜品恨不得壘成小山的“大胃王”一度收斂,不少改行探店。
而在輿論場,所謂“大胃王”的形象也早已不佳。無論是媒體(ti) 報道中,還是在網友評價(jia) 裏,甚至一些“大胃王”的粉絲(si) 們(men) ,都在對其出格的“吃”表示質疑。
但即便如此不受“待見”,“大胃王”們(men) 依然沒有絕跡,這次甚至連馬甲都不換,沿用以“吃”帶貨的老一套,卷土重來。從(cong) 新聞報道可知,類似吃播往往活躍於(yu) 深夜,這一方麵有利用人們(men) 上網刷視頻比較集中的時間段增加曝光量的考量,另一方麵,或也有躲避監管和平台審核的用意。
需認識到,“大胃王”們(men) 的“炫”,不隻是在浪費糧食,這種靠劍走偏鋒、違規逾矩製造“奇觀”的行徑,往往暗含著弄虛作假、“黑暗料理”、獵奇審醜(chou) 等諸多灰色度的因子,其對不良價(jia) 值導向的宣揚、對網絡視頻直播生態的破壞不容小覷。
更大的問題是,對國家相關(guan) 法規明令禁止的內(nei) 容,豈能動不動就卷土重來?
這其中,也暴露出平台在審核機製和審核標準方麵,存在不規範、不全麵的問題。針對“大胃王”們(men) “夜貓子”的特點,平台應采取有針對性的強化審核措施,通過人工巡查或技術過濾等方式,及時發現違規行為(wei) ,對變味兒(er) 的吃播及時依法依規做出限流、下線甚至封禁賬號等處理。
而對這類明目張膽的違規行徑,監管部門也需及時采取措施,暢通舉(ju) 報機製,采取多種辦法,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不讓“大胃王”們(men) 沉渣泛起。
□新京報評論員 遲道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