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缺”字,照出民進黨多少荒誕!(日月談)
又到了寫(xie) 年終總結的時候。台灣民眾(zhong) 票選出的年度代表字近日公布,“缺”字高居榜首,“蛋”和“詐”字緊隨其後。島內(nei) 輿論指出,3個(ge) 字連起來恰是民進黨(dang) 當局的執政寫(xie) 照,這是台灣民眾(zhong) 送給民進黨(dang) 的又一份“年度差評”。
“島內(nei) 什麽(me) 都缺”,早已成為(wei) 台灣社會(hui) 的熱梗。民進黨(dang) 上台後,困擾台灣發展的“五缺”(缺水、缺電、缺地、缺工、缺才)問題愈演愈烈,乃至發展到島內(nei) 民眾(zhong) 吐槽的“萬(wan) 物皆缺”,今年以來,“缺蛋”問題尤為(wei) 嚴(yan) 重,並屢屢登上島內(nei) “民怨議題”榜首。民進黨(dang) 當局對於(yu) 種種經濟民生問題的解決(jue) 既無心又無力,隻好無恥行騙,妄圖蒙混過關(guan) ,被台灣民眾(zhong) 斥作“詐騙集團”。
島內(nei) “缺蛋”問題始自民進黨(dang) 執政之後。2019年起,台灣每年春節前後都會(hui) 出現“雞蛋荒”,蛋價(jia) 也隨之飆升。2020年,民進黨(dang) 當局宣布成立“雞蛋台灣隊”,揚言要解決(jue) 雞蛋產(chan) 銷問題。多年過去,缺蛋問題卻越發嚴(yan) 重。直至今年初,島內(nei) 陷入“史上最長蛋荒”,民進黨(dang) 當局才突然宣布“專(zhuan) 案進口雞蛋”,然而此舉(ju) 非但於(yu) 事無補,反倒惹出更多禍端。
在“缺蛋”之初,民進黨(dang) 當局為(wei) 了平抑蛋價(jia) ,自以為(wei) 是地壓製蛋農(nong) 收購價(jia) 格,導致願意養(yang) 雞生蛋的農(nong) 民紛紛流失。市場總量不足的狀況下,批發商們(men) 又競價(jia) 搶蛋,最後到了消費者手中,不但價(jia) 格昂貴且數量稀缺。民進黨(dang) 當局卻隱瞞真相粉飾太平,致使“缺蛋”危機不斷惡化,這才被迫緊急進口雞蛋填補缺口。
說起進口蛋,又是台灣民眾(zhong) 噩夢的開始。雞蛋保鮮期短,運輸過程中易破損,又受氣溫等因素影響,就近運輸、及時使用才是正道。民進黨(dang) 當局卻對物美價(jia) 廉的大陸雞蛋大潑汙水,反倒舍近求遠並耗費重金,從(cong) 澳大利亞(ya) 、巴西等地進口雞蛋。今年3月至7月,民進黨(dang) 當局進口雞蛋逾1.4億(yi) 顆,補貼進口蛋價(jia) 高達近5.7億(yi) 元(新台幣,下同),其中又有超過1/3的雞蛋因過期或耗損,要額外花費超過2億(yi) 元來銷毀。
更可怕的是,該銷毀的雞蛋去向不明,大量進口蛋卻屢屢被曝出過期、摻假。一家去年9月才成立、資本額僅(jin) 50萬(wan) 元的公司,進口的雞蛋數量竟占當局專(zhuan) 案總數的六成,坐收高達1.75億(yi) 元補貼,其中一批雞蛋還被查出含有致癌物質。
進口和銷毀雞蛋,浪費的都是台灣民眾(zhong) 的血汗錢,還要害他們(men) 不明不白地吞下問題雞蛋。麵對層出不窮的亂(luan) 象和醜(chou) 聞,民進黨(dang) 當局仍一味嘴硬“政策沒錯”“沒有問題”。台灣民眾(zhong) 痛批,“金蛋”“臭蛋”“毒蛋”風波不斷,都是因為(wei) 民進黨(dang) 當局這個(ge) 最大的“壞蛋”。
有台灣媒體(ti) 一針見血地指出,此波進口雞蛋貪腐疑雲(yun) 重重,集昏庸無能、黑箱決(jue) 策、不負責任、謊言造假、強詞奪理、危害食安等惡政之大成,嚴(yan) 重危害島內(nei) 民眾(zhong) 健康和農(nong) 民利益,充分暴露出民進黨(dang) 當局的冷血、無能與(yu) 荒誕。
台灣近年來電信詐騙高發,島內(nei) 民眾(zhong) 深受其害。民進黨(dang) 當局花費27億(yi) 元反詐毫無成效,卻不斷曝出民進黨(dang) 高官勾結包庇詐騙犯。民進黨(dang) 當局自稱的“打詐台灣隊”,卻成了“詐騙台灣隊”。更何況,民進黨(dang) 向來撒謊成性,亂(luan) 開居住正義(yi) 、非核家園等空頭支票,卻隻為(wei) 騙取選票,並不考慮兌(dui) 現,讓台灣社會(hui) 背負其荒唐執政的諸多苦果。何其“詐”也!
2016年以來,台灣曆年代表字“苦”“茫”“翻”“亂(luan) ”“疫”“宅”“漲”一片慘淡。如今“五缺”問題無解,又缺疫苗、缺雞蛋、缺藥品,另有黑金政治、官商勾結等醜(chou) 聞頻出,島內(nei) 民眾(zhong) 實在“苦民進黨(dang) 久矣”!一年又一年,台灣民眾(zhong) 最缺的“好日子”,什麽(me) 時候才會(hui) 來?!
張 盼(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